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快聯絡我!

 

 

台灣的銀行與其被大環境逼出售 倒不如明確尋求戰略合作
周吳添看渣打收購新竹商銀


周董事長長期對國內的金融產業非常潛心研究,在過去很多的國內大型研討會,包括國內金融改革、開放,他都是站在第一線。這次新竹商銀被渣打銀行購併,請他來談金融業會有相當深入的見解。
對台灣金融股來說,目前站在長線的有利關鍵位置上,而渣打收購竹商銀對台灣的銀行未來合併整合,也開啟良好的示範效果,因為外資過去有很多小規模的購併,但是這次他用廿四塊半全數收購,類似私有化的概念。現在台灣有太多的銀行擁有重要戰略位置,所以我相信這次外資進到台灣,是國內的整體金融股身價地位真正開始提升的好開始。
周吳添:渣打願意這樣,無限制的希望持有竹商銀五一%以上的百分比,這在台灣應該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大動作,我們仔細看一下渣打在大陸的佈局,其實已經有十個分行,三個代表處,我想這樣隨著WTO以後,它的擴張一定會持續。
而如果能夠掌握到在台灣尤其是新竹地區的地緣關係,也就能掌握到台商延伸到最上游的資料。從這個地方也讓我們要提醒主管單位,除了目前的處理方式外,也應該要在兩岸金融的政策上有另外一個思維。
如果從兩岸三地來比,我們在評價金融股的股價上,有一個很客觀的指標叫做淨值比(PBR),在香港稱作帳面值。現在兩岸三地最高的是招商銀行,每股帳面值達到四.六六倍,也就是說股價是淨值的四.六六倍,而中國銀行是三.二倍,建設銀行二.六倍,交通銀行三.一七倍,大陸的前幾大銀行股價淨值比都相當高。
而香港的中銀香港是二.三倍,東亞銀行二.三二倍,匯豐銀行二.一倍;而台灣的銀行大致上都是一.一倍左右,最低的是中華商銀的○.二八倍,最高就是這次新竹商銀的購併價是等於二.四五倍的淨值比。
台灣的銀行股價淨值比最高的時候是一九九○年,到十倍之多。目前會低至僅有一倍的緣故就是我們和大陸不簽MOU,因此台灣的銀行不能到大陸就近服務台商,所以這次新竹商銀會賣給渣打,其實背後有很多辛酸,因為新竹商銀是吳伯雄的家族和詹邵華的家族,經營了五八年超過半個世紀,有深厚感情卻願意賣。

外資兩岸三地金融布局獨缺台灣
台灣銀行價值提升

原因就是現年九五歲的詹邵華說的,現在台灣的銀行都不能去大陸,可是台商都跑了,這種情況他們想好好經營也使不不上力,所以乾脆就賣了。這形成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參考的現象,現在新竹商銀有七○%的客戶都去大陸了,它卻被規範不能去大陸,若是它換成渣打的招牌,什麼事都能做。
意思就是,繼續規範下去,逼大家都只剩下一條路,就是把銀行賣給外國人,才能到大陸去設分行。這對本國將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渣打目前若加上新竹商銀的八三個分行,現在在兩岸三地有佈局有五八○個,前年時它去參股天津渤海銀行十九.九九%,先前又曾把韓國第一銀行以三三億美元全部拿下來。渣打現在股價二一五元港幣,總市值二六六○億港幣,等於台幣一兆多,所以買新竹商銀花十二億美元,對它而言是九牛一毛。
渣打要在英國發行八千多萬股增資,募來的錢還可以多買好幾個銀行,所以我相信下一步渣打還會再挑台灣本土的、全國性的大型銀行。在新竹商銀併給渣打之後,其他銀行突然身價暴增,譬如華僑銀行最少出價十二元,而匯豐現在喊出十五元。此外花蓮中小企銀被新加坡萊佛士控股拿走。這樣看來,如果這些大家眼中比較差的銀行都會被搶,好的銀行更有機會。
除此之外,大家對未來二○○八年的政局多有期待,認為兩岸有機會開放,這時銀行價值就會浮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銀行股最低價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開始長期投資台灣的金融股,二到三年的時間後應該會有二到三倍的投資報酬。因為它是現在台灣最低迷的產業,也是最有爆發性的,此外其他因為兩岸不開放而受限的產業,包括航空業,也會有所改變。
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搶進中國,有的在香港已經完成佈局,現在對他們來說兩岸三地最缺的板塊就是台灣,現階段台灣正好是價值最低的時候,所以渣打開始出手,這一來也對其國際金融機構造成壓力,變成非得出手,否則未來要付出更高的代價。將來外資開始蜂擁而上的時候,台灣金融業的價值會更高。
渣打這次用的金額佔它的比重並不高,可是我們要看它整個佈局展開以後擴大的效果。比如台灣現在正在做財富管理的東西,以渣打的整體國際布局來看,它在兩岸三地都可以兼顧,所以可以將財富管理做成具體的商品,跟它的通路做結合,效果一定相當可觀。
第二,家族銀行和本土比較強的銀行面臨了一個選擇,就是要不要在這一波外商來敲門中把握這機會。合作、還是把股權作整體出讓?
永豐餘的負責人何壽川先生提到他花那麼大的代價,打呆帳等,最後的結果只是為了要出嫁。這要讓政策的執行者思考,就是這是我們要的嗎?當我們辛辛苦苦的作一次金改和二次金改,一次金改最大的成就是二五八(廣義逾放比從八%左右降到二%多),既然有這成績,就要期待能夠在國際的舞台上發揮,而不是打扮漂漂亮亮的等著被賣,這樣子真的有點可惜。

問題不在財團化
而是充分授權

透過國際機構跟台灣金融機構有更好的緊密結合,想像空間一定有,但是落實是關鍵,此外這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假設讓渣打銀行進台灣以後,換一個護照就可以做很多事的話,這勢必對本土的銀行造成很大的衝擊,也勢必會影響到我們的政策。
且如此一來台灣的金融業怎麼辦?若它有機會可以國際的金融機構合作,是不是也意味著其他的許多銀行沒有機會來談合作,這會造成另外一種衝擊。所以我覺得投資人渣打併竹商銀這件事情,應該要從不同的內涵和面向來看。
在官股銀行方面,之前二次金改希望減半,希望可以盡量將官股釋出來。不過現在像合庫併農民銀行之後,發展和體質也和之前有很大變化。這說明了官股銀行也知道它效力不彰的關鍵點,是在管理上沒有給更好的授權。
我們也曾經聽到有一些官股銀行的董事長,期待政府給他很明確的關鍵指標,看每年要賺多少錢,其他就放手讓它去,不然的話它的預算是一年半前編的,請問他怎麼打仗?它受到好多的東西限制,都是在預算跟決算以及在人士的審查上,這些都受到限制,請問他怎麼打仗?

與其被動出售
不如主動出擊掌握主導權

所以二次金改面臨到底要不要賣,會不會財團化的問題。可是我們應該回到根本的問題,就是授權它的管理階層,讓它在那個範圍可以有好的發揮空間。我們現在有些官股銀行董事長薪水甚至不如民營分行的經理,這樣要如何找到好的人,做好的發揮?所以能夠適度開放讓它做,我相信結果會和現在不一樣。
外資對台灣金融市場的興趣無庸置疑,而我們的政治基本上是搖擺的,也聽到過一些黑箱作業,這種情況對照大陸,反而大陸創造了「戰略性的夥伴」,也就是銀行很有策略地去找它認為合適的對象,然後要對方明確承諾它該扮演的角色,也要願意把相關的業務和市場分給它。
這樣的互動是戰略性夥伴,主導權還是在原來銀行的手中,譬如剛提到的渤海銀行,渣打也沒有掌握超過規定的二○%。所以同樣地,我們官股所佔有的五十%以上主控權,其實可以做不同的規劃,讓外資進來的時候,在不同的戰略上去做相關的思考。
比如合庫最強的就是它有將近三百個點,外資一定想要,可是問題是要去找到一個對的對象去跟它做搭配,還可以維持原有的主體,讓外資帶進好的績效。如果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銀行,可以和外資做策略聯盟的話,還是可以維持合作關係,而不是扮演準備被賣的委屈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