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福虎生風的一年,大家一定要牢記兩件事:一要儲蓄,二要開始投資。全世界股市去年已經大漲一波,台股由低檔也上漲四千點,如果虎年不把握機會,加入「第二回合」的多頭戰役,我想很多人都要「搥心肝」!

面對去年的V形大反轉,只有兩種人賺到錢,一是有錢人,因為錢多可以分批進場,二是有膽識的人,總是會危機入市,錢不夠多或是膽小的人,永遠在等「最低點」,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因此,在下一個機會來臨之前,先準備銀彈,以免「錢到用時方很少」,當然找一個簡單的方式學會投資入門也是關鍵。

八成四自認存款不足

過去有人開玩笑說,台灣最大一族不是阿美族,而是「存款不足」,果然前不久有一項大型的調查就發現,自認有存款但存款不足的人竟然高達六成,不過存款多少不能代表富有程度,但是卻攸關可以運用的金錢比重,畢竟人兩隻腳,錢有四隻腳,錢滾錢似乎比較容易些。

與歐美人士相較起來,亞洲人很會存錢,過去儲蓄率高高達三○%,但是調查還是發現亞洲人普遍覺得存得不夠,而台灣人更是不安全感最高的。據一家壽險公司最近在亞洲區的調查顯示,八成四的台灣人認為存款不足,比例是全亞洲受訪國家當中最高的;有二成受訪者表示完全沒有存款,比例為調查國家第二高,僅次於香港。

儲蓄可以存到人生第一桶金,還可以準備緊急生活預備金,因此這個動作不可以少,儘管大家今年都已經恢復投資信心,但是「企業無情、人才不忠」,一旦風吹草動,老闆又會樽節開支,員工容易陷入工作的不安全感中。

儲蓄並非愈多愈好,我的一位好友,年終獎金超過一百萬元,扣掉紅包等其他支出,可以存下一百四十萬元,她想存銀行,但是一年定存利息約一萬多元,她感嘆利息太少,連去國內旅遊的錢都不夠,這也呼應了六五%的台灣民眾認為,長期儲蓄的最大障礙是對市場欠缺信心及財商教育的不足。

搞懂ETF列投資組合

亞洲人喜愛多儲蓄,大家都會設法有規律地存錢,但是如果大家以為「儲蓄」只是將現金存放在銀行戶頭中,那麼在低利環境下,再多的錢都無法解決買房、子女教育金、退休金的需求,如何讓手上的現金增值,逐步達到理財目標,都應重新思考。

投資的方法很多,戰略、心法各有不同,不過我建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了解ETF,除了台灣有十一檔ETF之外,現在中證指數編製公司推出的兩岸三地500指數,就可以長期的留意何時掛牌上市。

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還需要時間進一步產品化,成為兩岸三地500ETF或兩岸三地500指數型基金,這樣才能讓民眾有機會進場投資,在目前沒有相對應的產品之下,大家不妨將現有的ETF產品與指數型基金,建構兩岸三地500指數的投資組合。

台股有一百檔股票入選,但在市場還沒有相對應的ETF或指數型基金可投資時候,台灣50ETF(0050)可以成為替代投資產品。台灣50ETF是以台灣市值最大的五十檔上市股票為成分股,所追蹤的台灣50指數,約占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約六五%的市值,具有這一百檔台股的投資替代性。

以台灣來說,台股共計一百檔股票獲選納入兩岸三地500指數,約占全部五百檔指數權重的兩成,涵蓋台股總市值的七五%。個股是總市值前一百名,獲選的前十大成分股大致包括台積電、鴻海、聯發科、中華電信、國泰金、中鋼、友達、南亞塑膠、台灣塑膠和華碩,涵蓋台灣電子業、金融業與傳統產業的大型權值股。

兩岸三地市場互補強

可以想見兩岸三地市場具有投資優勢,互補性強,例如大陸市場有龐大經濟體的內需市場,還有世界級規模的大藍籌公司;香港市場是一個高度開放且具創新精神的國際性金融市場;台灣市場則具有高科技市場的優勢,不同特點帶來投資需求和投資機會。

存好一筆錢之後,大家可以選擇ETF手續費低廉,投資方式簡單,選對工具,你也可以穩穩的進入多頭的第二回合戰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