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英九總統於出席台北《天下經濟論壇》時表示,今年將是台灣復甦年,要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復甦模式,他提出一個全球「創新走廊」的構想,將重點發展新能源與再生能源產業,並推動LED及電動車產業,預估五年將投入250億元的經費。

馬總統所說的電動車產業,包括「油電混合車」(Hybrid Car)及「純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 EV)技術發展,就是一般通稱的「綠能」電動車產業,台灣具有發展的基礎優勢,目前正是全力推動的最佳時機。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去(2009)年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5年時,全球汽車總量將比目前的數量多出三倍,除非大幅減少其燃油(含汽油及柴油)消耗量或轉向使用「綠能」電動車,否則,全球氣候將更趨於惡化。

該報告建議全球於2050年時,能達成「綠能」電動車的普及化,及將一般燃油汽車的耗油量減半,由此,每年可節省約60億桶燃油,並「減排」(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約20,000億噸(2,000 Gigatonnes)。

不久前,一份針對中國大陸汽車工業發展的分析報告指出,大陸的汽車年銷售量已達1,360萬輛,其全國所有車輛(約0.6億輛)的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從2005年的4億噸,成長到2030年的18億噸。相形之下,其燃油的消耗量,將從2005年的1.1億噸,增加到2030年的5億噸。

由於大陸官方已宣示,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人民幣3,740億元於「減排」工程,其中80%資金(約3,000億元)要用於「綠能」電動車產業,一旦按計畫執行,估計能於2030年時達成「減排」約6億噸、減少燃油需求量約3億噸。

資料顯示,大陸去年前11個月的燃油需求量達到2.06億噸,年增長率為7.8%。針對此一形勢發展,北京「發改委」及「科技部」已提出電動車產業化目標,按其發展需求,估計於2015年時,大陸市場會出現「油電混合車」約300萬輛及「純電動車」約150萬輛的市場規模。

眾人皆知,美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工業國,針對電動車產業發展,美國也於去年11月成立「電動車(EV)聯盟」,目標是於2040年時有2億輛的各系列EV,讓75%的輕型車(燃油車)市場需求改由EV供應,使美國輕型車燃油消耗量減少75%,讓美國不再需要進口石油。歐巴馬總統甚至宣示,要使美國於六年內有100萬輛電動車「上路」(on-road)。

中美兩國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據悉,其排放量約占世界總量的41%。如同中國,美國政府也提出於2020年對比2005年排放總量「減排」17%、2025年「減排」30%、2030年「減排」42%、2050年「減排」83%的行動方案。歐巴馬總統早已宣布一項總額高達24億美元的電動車產業資助方案,期能再一次引領全球以「減排」效應帶動「綠能」汽車工業的全面發展。

產業界皆知,要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最需要克服的困難,就是政府的相關政策是否明確?是否具有前瞻性?有關電動車最重要的核心─動力電池部分,儘管尚未有規格標準訂出,但各主要工業國(尤其是美國)的各大電池廠,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均有意爭取主導及領先權。

很顯然的,中美兩國均有意要在「綠能」電動車產業發展上「互別苗頭」,但問題是,中國如何抗衡美國的領先地位?有云,當前唯一可能及可行之策,就是結合兩岸三地產業鏈的分工優勢,包括台灣的電池生產技術與研發能力及香港的融資貿易與車款設計能力等,共同開發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及車款的量產化,讓電動車的品質性能趨於精良,而生產成本趨於低廉,如此,方足以贏過美國,領先全球市場。

總言之,中美兩國實已展開「綠能」電動車產業的全球爭霸戰,對台灣而言,這真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遇,應發揮自身核心技術及「創新走廊」的基礎優勢,及時融入中港兩地產業鏈分工「平台」,以電動車量產化協助大陸達成「減排」目標,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筆者深信,只有具備核心技術的「創新走廊」優勢及發展格局,才能提升我國在全球「綠能」電動車產業的關鍵性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