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今日宣誓就職之前,情況早已明朗,歐巴馬當上總統的第一要務,便是修補美國日益不穩的金融體系,並讓相關紓困案件適當執行。
 
今日,由前財長鮑爾森所推動,且獲國會通過的不良資產紓困計劃,將花費或承諾將花費的納稅人資金達到了7000億美元,然而卻少有成功的具體事證。

紓困計劃未能讓銀行業者恢復貸款的一項主要理由,在於政府在強迫銀行業者減記壞帳之前,便提供了資金給他們。因為政府要求銀行業者維持最低資本需求,他們於是保留了紓困資金。以銀行業觀點而言,這當然有其意義,但就公共政策而言,則難讓人苟同。

周末期間,傳言決策官員在考慮一項「優良銀行與不良銀行」計劃,即由政府將壞帳由銀行財務報表中移除。表面看來,這有點像重整信託公司,該公司於1990年代初期,為儲蓄貸款業進行了紓困。

但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警告說:「這項政策看來像是清理儲蓄貸款,但實際上,卻等同用納稅人的錢,提供銀行股東大禮。」

其實有另外一項較佳的方案,即所謂的瑞典方案。根據此一方案,銀行業只有在減記資產後,才能獲得納稅人的錢,此時他們也才能扭轉困局,提供貸款。

但有分析師認為,這項計劃太過昂貴,幾乎等同將銀行體系國有化。

另有分析師稱,美國政府已在各項紓困計劃中,花費了達8兆美元。既然有能力支付如此龐大金額,那為何不試試已經證實有效的方式呢?

無論國內或海外,銀行體系國有化都已實際發生。很難相信愈快吞下苦果,就愈能步上復甦之路。政府實應停止無止境地將納稅人的錢,投向績效差的產業。

根據瑞典的經驗,銀行在減記資產後,最終都又恢復成為私人企業,而在再籌資的過程中,也有助當地經濟復甦。瑞典政府(及納稅人)甚至還因而獲利。

這種改變才值得信賴,也值得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