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央行意外升息1碼,被市場解讀為景氣復甦逐步增溫的先兆,然而,澳洲經濟得以率先恢復成長,主要受惠於各國擴大內需方案中,各項基礎建設對原物料的需求大增,特別是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強勁成長,導致原物料價格大幅漲升,帶動澳洲房價回升。
澳洲政府有意以較高的利率,吸引國際資金流入,以及控制通膨。因此,澳洲升息目的應非市場質疑的全球央行政策即將轉趨緊縮。
反觀台灣經濟成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仍是負值,儘管股市大漲,豪宅與土地標售價格屢創新高,但外需依舊疲弱,進出口金額直到9月都尚未見到有意義的成長。
就業市場更是持續弱化,加上美國聯準會(Fed)與歐洲央行(ECB)都還維持目前的超低利率,中國也表示年底前仍將維持適度寬鬆的利率政策,因此,台灣央行在積極對抗國際熱錢湧入炒匯的當下,應該也不會有意外升息的動作。換言之,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所營造的低利率環境,沒有立即改變的疑慮。
遺憾的是,股市紅了,房價漲了,可是庶民的薪資卻不見起色,為什麼總體指標已逐步走升,資金堆砌下的資產價值也在膨脹,庶民們卻感受不到景氣復甦的喜樂?
金融風暴後,政府積極的作為有目共睹,但金援企業短暫性的派遣人力,無法真正解決失業率攀高的窘境,單靠中國的外需成長,也無法支撐台灣出口由負轉正。真正尋求企業的活路與產業的升級,才能帶來就業的保障,也才是庶民所期待的經濟指標。
台灣內需市場規模有限,外貿活絡度左右經濟成長的動能,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比重已增加至四成,其他亞洲國家對中國出口的比重也逐年攀高。
2006年台灣出口到東協的比重為20%,韓國則為16%,但在韓國簽定FTA後,台灣出口到東協的比重下滑至11.8%,韓國卻是逆向成長至24%,顯見貿易條件影響台灣出口甚鉅,也凸顯了簽署金融MOU與ECFA的重要性。
簽署金融MOU與ECFA是台灣產業的出路與活路,現在不做,鄰近國家的關稅減免優惠勢將影響台商的出口競爭力。
中經院預估,東協加一對台灣的塑化、紡織將減少出口金額達21.3億美元,東協加三將減少74.7億美元,台灣在重要的出口市場將失去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將移轉生產線至其他東協國家,台灣將再度面臨企業出走,加上貿易條件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弱勢,自然無法吸引國際企業來台投資,就業機會的流失也就難以抑止,庶民的可支配所得自然難以提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