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季度調整結果如本報所預期,調升台股權重,讓悶了近兩年的台股一吐怨氣,結果堪稱「皆大歡喜」。

     但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次MSCI季度調整結果其實還透露出更深層意義,就是MSCI一改過去溫吞的調整模式,這回總算跟上時代潮流、讓外界眼睛為之一亮。

     MSCI雖貴為全球最大指數編纂公司,以此做為操盤標竿(benchmark)的國際級大型長線基金不計其數,但綜觀MSCI過去所挑選的成分股,除了不動如山的大型權值股外,針對中小型股的增刪在外資圈的評價向來褒貶不一。

     當然,MSCI自有其一套標準化個股篩選過程,外人無須置喙,但外界對於增刪個股的實用性與代表性始終存在著爭論,也是不爭的事實,外資圈甚至評價英國富時指數(FTSE)對於個股調整的敏感度是高於MSCI的。

     因此,當昨天22檔新增大摩成分股名單一開出來,外資圈感到驚豔的,倒不是台股權重調升多少,而是這些「實用性」個股的納入。

     仔細分析這22檔新增大摩股,大致上可以區分為兩類:一是以洋華與勝華為首的觸碰面板族群,二是以晶華與潤泰全為首的兩岸概念股。

     眾所周知,近期觸碰面板堪稱最為「紅火」的族群,主要是看好下半年Windows 7推出後所帶動的觸碰式商機,MSCI這次調整之所以讓外界感到驚豔,除了直接看到這項趨勢外,還把才剛上市沒多久的「股后」洋華納入成分股,由於目前外資圈sell side僅有麥格理資本證券將洋華納入追蹤名單,也就是說,外資能見度並不是很高,MSCI的彈性確實嚇了外資圈一跳。

     此外,MSCI這回也搶搭兩岸政策開放題材,大量納入廣泛的「兩岸概念股」,除了晶華與潤泰全等可直接受惠於兩岸政策開放的個股外,過去可能僅會因「營建股」身份入選的遠雄,也因未來可能與陸資合作在兩岸推案,搖身一變成為「兩岸股」,也反映出MSCI的機動性。

     對國際機構投資人而言,一套好的指數最起碼要跟上時代潮流,過去MSCI所無法讓外資圈感到滿意之處,在這次調整中有著大幅改善,台股能躬逢其盛,也算是與有榮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