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台灣訪問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認為,全球經濟可能陷入停滯,重蹈一九九○年代日本「失落十年」的覆轍。他的預測與前世界銀行總裁沃芬松及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看法不謀而合。
沃芬松於二○○五年五月卸下世銀總裁職務,現任「花旗集團」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他十三日在上海參加一項論壇時表示,全球經濟恐陷入長期趨緩的泥淖。
「辯論的重點將持續放在全球經濟將出現V型、U型或L型走勢?」沃芬松說:「依我之見,比較可能是後者。我不認為近期會快速復甦。」
同一天,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茨在北京指出,全球經濟衰退的速度已經減緩。他說:「我們正處於開始的末端,而非結束的開端。全球經濟衰退的速度可能放緩,我們可能不久後就會看到底部,但這不意味著全面復甦。」
早在二○○六年便預見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新末日博士」紐約大學史坦商學院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上周曾說,分析家看好美國經濟將在第三季及第四季反彈,此一預期「太過樂觀」。
他估計金融危機帶給美國的損失可能高達三六兆美元。沃芬松則認為,金額不像羅比尼估計的那麼龐大。羅比尼因準確預測這次金融危機而爆紅。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昨日應邀訪台,克魯曼不改「敢言」本色,預言全球經濟可能步入「失落的十年」,但發生類似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的風險,已經從去年九月時的二○%,降低至五%。
克魯曼表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次金融風暴都是史上罕見,全球生產毛額與全球貿易量,將出現二戰以來首次衰退。不同於石油危機與經濟大蕭條,起因於戰爭等外部衝擊,這次金融危機完全是資本主義體系,內部市場失靈導致(internal failure),相同的地方,則是資產泡沫破滅導致的通貨緊縮。
「我們以為,各國政府從過去六十年經驗學到教訓,但事實不然。」克魯曼表示,過去十年,包括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內的經濟學家,都曾提醒美國當局,避免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後塵。
但由於資產泡沫,所導致供過於求問題實在遠過於龐大,為避免貨幣緊縮政策,傷及房貸戶,各國都不敢將利息提高到合理水位。
克魯曼表示,從日本經濟失落十年經驗可以看出,資產泡沫如果沒有及時處理,一旦泡沫破滅後的經濟衰退將既深且久,利率水準一旦降至零,貨幣政策就很難發揮效用。現在美國聯邦儲備利率已經接近零,日本早就已經進入零利率時代,歐洲雖然高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各國央行雖然可以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等非傳統貨幣政策,為貨幣市場注入資金,但效果只能發揮一定效果。以美國為例,美國聯準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注資,民間實質利率雖已降到負一%左右,但聯準會內部評估,實質利率應該降到負五%,經濟才能立即復甦,高盛證券甚至認為應該降到負八%,但實務上這根本不可能。
儘管全球經濟最近陸續有些正面訊號出現,但克魯曼認為,全球經濟未來幾年恐難避免衰退命運,克魯曼說,他雖然對歐巴馬政府政策有諸多批評,但他了解,政府政策在這一波金融風暴,能夠發揮的效果有其極限。美國昨日公布四月零售業銷售數字,就讓全球股市下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