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虧損累累的DRAM產業,經濟部正規畫,研擬開放陸資投資DRAM業,用技術換市場,尋求台灣DRAM的生路。
DRAM業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行政院為了如何解救DRAM業陷入煎熬,經濟部已經成立專案小組,並向行政院提出開放陸資投資DRAM業的構想,計畫在經濟部正在推動的兩岸產業架橋專案,儘速召開兩岸半導體合作論壇。
今年前十個月,台灣五大DRAM廠總虧損近1500億元,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指出,DRAM產業直接僱用的勞工達兩萬多人,是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現在正處於最危難的時刻,政府不能不處理。
根據經濟部的評析,要救DRAM產業,不能救一時,還要為他們找出長期的生存策略。政府會採取的措施,包括展延各DRAM廠的貸款、工研院提供技術研發、紓困貸款,但這都是應急的措施;釜底抽薪的方法,宜開放陸資直接投資國內DRAM產業,讓DRAM廠得到更寬裕的資金來源。
國內DRAM業向銀行貸款總額已達4200億元,陳昭義分析,有人認為現在救DRAM產業代價太大,但不救DRAM產業,可能連金融系統都會被拖垮。
但要政府直接提供上千億元鉅資救助DRAM業,以政府的財力,恐怕難以負擔。經濟部認為,開放陸資投資DRAM業,是救DRAM業的各種方法中,成本最低的方式。
官員分析,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DRAM市場,但中國大陸近來發展DRAM業,受制於技術並不成功,開放陸資救DRAM業,基本上是用技術換市場的構想。大陸也可以藉投資台灣DRAM業,確保產品的來源穩定,甚至可以聯合台灣DRAM業,合作開發新產品,制訂產業標準。
陳昭義強調,開放陸資投資DRAM,陸資並不一定會來投資;但經濟部認為,至少我方要先提出開放的態度,才能投石問路。至於要開放什麼形式的陸資,包括國際私募基金、大陸的主權基金或國營企業資金,經濟部還要進一步和相關單位進行細部分析。
這一波不景氣,徹底打破了台灣DRAM產業稱雄的美夢,DRAM業可說是台灣過去十餘年來起伏最大的產業,由最初DRAM廠一年可以賺進兩、三個資本額,到目前負債累累,整個產業岌岌可危。
DRAM業可說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最大的敗筆,二十幾年來未建立自主技術,業者盲目擴充產能、發展製程技術、膨脹信用,卻不努力從事技術扎根,五大DRAM廠全部仰賴國外的技術。
雖然掛著高科技產業的招牌,實際上是在政府的「溺愛」下,利用政府提供的廉價資金成本、外勞、土地,從事最底層的科技加工業,產業景氣時,賺取最微薄的利潤;產業不景氣時,猶如風中殘燭,營收有時連付給國外技術母廠的技術權利金都無以為繼。
政府想藉由推動DRAM廠合併,提升產業競爭力,但各DRAM廠仰賴的技術來源不一,有日本、美國、德國…等等,背後各有公婆,猶如國外DRAM大廠的「童養媳」,連合併都難如登天。
現在政府為了救DRAM產業騎虎難下,不得不向中國大陸求助,希望藉兩岸DRAM的產銷研合作救亡圖存。但以目前各DRAM廠的財務狀況,幾乎瀕臨資產淨值為負的臨界點,想要待價而沽,可能也賣不到好價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