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分析師認為,儘管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不斷擴大,但現在的情況還沒嚴重到需要猛敲警鐘的時候。不過,照往例許多人已開始回顧歷史,拿過去的金融危機來超級比一比。

第一組拿來比較的,就是1998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和俄羅斯爆發的倒債危機,以及美國1980年代發生的儲貸危機(S&L crisis)。

雷曼兄弟公司全球固定收益策略師馬維指出,這已經不是什麼新戲碼,暗潮洶湧本來就是資本市場的常態,問題總是出現在最脆弱的環節上,然後就引發連鎖效應。

在這次的次級房貸危機中,「脆弱的環節」就是次級房貸的貸款戶。他們的信用紀錄較差,但在先前美國房市一片欣欣向榮時,卻能借到錢。他們是第一批付不出房屋貸款或違約的債務人。

如今風險已擴大到所謂Alt-A房貸部分,這些借款人的信用等級為A級,比次級房貸者高,但還不到一級(prime)的程度。

和許多往例一樣,這次美國發生的問題也跨越國界,影響全球市場。

不少人認為,這次信貸危機為美國施行多年寬鬆貨幣政策的必然結果,但目前的情況還不像1998年LTCM崩盤那麼嚴重。當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還特別會同銀行團提供紓困,以防金融市場出現更大風暴。

分析師表示,目前的信用緊縮,未必是金融體系有問題的前兆。先前貨幣市場與放貸標準太過寬鬆,導致融資併購過熱,放款太浮濫。現在只是在清除這些過剩的資金,去蕪存菁,適者繼續生存,不適者就自行退場。

雷曼兄弟的馬維認為,這次的次級房貸危機情況,比較接近距今正好一世紀前的紐約金融危機(Banker's Panic)。當時股市從1906年的顛峰腰斬,美國經濟衰退,許多銀行和企業倒閉,最後也同樣拉全球股市陪葬。

紐約投顧業者葛拉罕費雪公司(Graham Fisher)房貸專家羅斯納則認為,這次美國次級房貸市場造成的損失,恐怕會超過1980年代的儲貸危機。他預估,這次美國投資人和屋主恐將損失逾2,000億美元,遠超過S&L危機的1,250億美元。

儘管目前全球經濟和美國企業的基本面,遠優於歷史上那些動盪不安的日子,但沒人有把握這次警報很快就會解除,局勢恐怕只會繼續惡化。

以信用不佳者為對象的美國次級房貸,為何會演變成整體金融市場風暴?以下是這種「有毒廢棄物」毒害信用市場的步驟:

一、信用不佳的貸款人,以通常高出一般利率2個百分點的利息貸入購屋貸款。有些貸款人甚至沒有收入,而是在掮客的協助下詐得房貸。這類貸款人通常是貸入利率調整型房貸,一旦聯準會升息時負擔加重,無法繳款的違約率便急速上升。由於詐騙狀況不明,次級房貸實際損失狀況難以估計。

二、獨立房貸承銷掮客靠推銷房貸賺取佣金,甚至向不可能付出房貸的人誘騙推銷房貸來衝業績。

三、依照某些州法律,雇用獨立掮客可規避房貸公司的法律責任,房貸公司大量雇用獨立掮客承作房貸。一家公司的房貸有時高達七成是透過這些獨立掮客承攬而來。

四、匯豐銀行(HSBC)等銀行從房貸公司買進次級房貸,轉賣給大型券商。匯豐今年第一季獲利馬上因次級房貸違約率上升而遭重創。

五、雷曼兄弟、貝爾斯登等華爾街券商大批買進次級房貸等房貸後,再發售以房貸作擔保的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MBS)。

六、券商再包裝MBS、就學貸款以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設計出各種抵押債務債券(CDO)。某些CDO再組合成另一種CDO,成為以CDO擔保的CDO。

七、標準普爾、惠譽等信評公司對CDO商品給出評等。由於此類商品缺乏歷史紀錄,理論數學模型幾乎成為唯一的評等依據。

八、投資銀行、退休基金、避險基金、市政基金、校務基金等機構投資人依照信評公司給出的評等,買進以為是高評等、高收益、風險分散的CDO商品。2006年,估計有1,000億美元次級房貸包裝進總額3,750億美元的CDO,在美國市場銷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