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為的就是要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能不能賺到錢,不能只看公司過去發生、且已普遍為人所知的事;而是要看買進股票後,公司會發生什麼事。
一家企業的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端看它坐落在什麼樣的產業位置,決定它是否握有下一張產業王牌。
目前,綜觀整體產業的發展走勢,電子五哥、面板五虎,一一面臨成長瓶頸;很顯然地,下一波產業的成長舞台,已被一些掐住電子大廠命脈的關鍵組件或設備廠商霸占。
迷思1:現在成長≠未來成長
3、4年前,產業界進入「微利時代」,嚴重侵蝕企業的獲利率。居高不下的石油及原物料價格,勞動成本節節高升,租稅亦有上升趨勢;同時,消費需求端的喜好變化快速,產品生命周期急遽縮短,在在加重了企業成本負擔與經營風險。
在如此的經營環境下,無論是電子五哥,或是面板五虎,乃至於過去曾經風光一時的歷代股王,多數都不敵微利時代的考驗;結果是,徒然坐擁龐大規模,但是,錢卻愈賺愈小;不論是獲利狀況,或是股價表現,都是一年不如一年。
只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產業總有接棒者。每當新一波行情出現時,就會出現一批傑出的產業新面孔;通常,能夠在股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公司,大部分是站對產業位置的「幸運」公司。這些公司所處的行業,市場需求強烈,產品價格也有持續調升的空間,只要能「適當」地擴充生產規模,順勢而為,賺錢不是一件難事,像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益通、茂迪,以及影像手機鏡頭的大立光,乃至於因DDR2(Double Date Rate;雙資料傳輸模式)供不應求而受惠的DRAM三雄──力晶、南科、茂德,都是近期市場上的典型代表作。
不過,再好的產業,也沒有永遠的春天。大致而言,站對產業而使獲利數據改善,通常只能維持一段不算長的時間;之後,隨著後進者介入、或新產能陸續釋出,市場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高成長、高獲利的榮景不再。所以,對於投資人而言,買入一檔「現在式」的高成長股票後,要如何判斷它的未來能夠持續成長,確實是一道艱難卻重要的課題。
迷思2:從財報尋找成長股
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未來,營業收入持續成長是最基本且必要的條件。如果,一家公司營收規模停滯不前,單單靠省錢,股價或許可硬撐個1、2季,但是,絕對沒辦法支撐一家公司的股價長期走揚,更遑論期待它成為飆股。
對一家企業而言,營收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幅度必須夠大;如果,1年來營收成長幅度只有5%或10%,不僅表示成長動能不足,禁不起未來景氣波動的考驗,也無法對投資人提出保障。一家有前景的好公司,每年的營收成長率最好能超過20%,如此,才能確保它的獲利動能。
在營收之外,從長線角度來看,辨識一家真正的好公司,每股稅後盈餘穩定成長,也是一重要指標。一檔好的投資標的,過去5年每股稅後盈餘與前一年相較,都應當出現明顯成長;不過,不必太計較其中1年出現衰退,只要在未來一年能夠扳回,並另創新高,就具備「成長潛力股」的條件。
迷思3:除了幸運 還要能幹
從過去一家企業財報所揭露的獲利數據大幅度成長或改善,來推測未來它將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這個方法終究只是個預測,甚至,很有可能是錯的;畢竟,過去發生的事,未來不見得會再出現。因此,要更精確地掌握公司是否具有進一步的成長動能,投資人必須清楚了解:「經營階層到底做了哪些努力?」
事實上,企業營收與獲利能力同步且持續性改善,站對產業位置,有景氣成長當靠山,確實是個重要「基本條件」。但若能在熱門產業中,掌握關鍵材料或技術,緊掐住大廠咽喉,這樣的公司將更具備競爭優勢。像TFT-LCD玻璃基板生產大廠康寧玻璃之於面板五虎,就是個最佳範例,如同華映董事長林鎮弘所言,「當我們希望康寧調降玻璃基板價格時,對方可說是完全不理會我們。」由是可見,雖然,面板五虎是康寧的客戶,但是,這回可不是客戶最大,而是關鍵組件的供應商最大。
一家企業的競爭優勢與成長動能,都不是白白得來,經營階層做了什麼?才是重點。為了維持成長,經營階層必須持續有動作。在關鍵組件廠商當道的今天,業者靠著研發、市場開拓、全球布局等積極作為,不斷為企業注入成長能量。
在景氣好時,一家公司坐落在熱門產業,主事的經營階層又能不斷出牌,有機會一舉奪下股王寶座;至於,在景氣回檔時,不斷有所作為的經營階層,才能夠找到新戰場,創造出另一波成長高峰。
關鍵1:重視研發 推陳出新
企業想要擺脫景氣糾葛,保有成長動能與市場競爭優勢,取決於經營階層對於研發重視與否。企業透過不斷的研發,除了可以提高產品技術層次,升高競爭門檻,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外,也可以支撐新產品的推出,擴大公司經營規模。
以施崇棠領軍的華碩為例,除了在「華碩品質、堅若磐石」的主機板市場穩居龍頭地位,8年前,更以主機板技術為基礎,開始跨入筆記型電腦領域。華碩縱身躍入新市場,效益漸次顯現:筆記型電腦的營收從民國87年的9億元,占該公司總營收比重不到3%,到了去年成長至391億元,佔總營收比重超過4成。現在,筆記型電腦取代主機板,成了華碩目前成長的動力來源。前年,華碩再朝準系統市場進軍,年營業額也從原本13億元快速成長到331億元,接近主機板391億元年營收,成為華碩旗下另一股成長的力量。
除了華碩,宜特科技也以研發寫下成長佳話。以IC檢測業務為主的宜特,不僅趕上了禁用物質防制法(RoHS)及廢電子電機產品回收法(WEEE)環保列車,站對產業位置,事實上,該公司投注在研發的經費可觀,達2千100萬元,研發經費占營收比重達4.06%,同時,研發費用呈現逐年成長態勢;在研發的支撐下,宜特營收得以由2002年1.81億元,前進至今年有機會突破6億元大關,事業版圖擴大,已反映在該公司營收與獲利數據的表現。華碩與宜特雙雙為投資人提出證明:研發可為企業創造未來。
關鍵2:擁有強大行銷團隊
確保企業持續成長,銷售也是硬道理。單靠研發,若少了行銷,企業所能創造的成長空間仍相當有限;因此,擁有強而有力的銷售,也是創造企業未來成長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像國內品牌電腦大廠宏碁能夠成功拿下歐洲市場,使得公司營收快速攀升,靠的是成功的行銷策略;宏碁與通路商利潤共享外,另外,贊助「車神」舒馬克所在的法拉利車隊,並且順利奪下當年度F1冠軍,Acer品牌得以在歐洲市場快速打開;如此,讓宏碁合併營收從91年新台幣1073億元倍增到93年2250億元;宏碁例說明了:成功的行銷策略,對企業擴張版圖的助益。
關鍵3:策略運用得宜 以小搏大
除了強大的研發與銷售團隊,產銷策略運用得宜,也有助企業自國際大廠的夾擊中突圍而出,創造持續性成長動能。以生產運用於PCB及IC基板製造的微型鑽頭的尖點,面對國際級大廠東芝(Toshiba)與Union tools雙面夾擊,尖點除了致力於生產技術精進,領先開發出更細小規格的微型鑽頭外,也採用不鏽鋼黏著技術,大幅降低鑽頭生產成本。
另外,尖點也自行購買鑽孔機,在出貨前可以對鑽頭進行測試,有助它提供客戶更貼心的服務。結合一連串的策略行動,使得尖點得以順利擊敗日系大廠,爭取到國內一線IC基板大廠如日月光、全懋、景碩等的訂單,創造出連續4年營收與獲利成長的佳績。
關鍵4:放眼全球 開發海外新市場
企業欲保基業長青,新市場的開拓能力不可或缺,特別是開發海外市場。以國內文具與導線架大廠順德而言,數年前,順德導線架客戶只有矽品、菱生、勤益等國內封裝測試廠商;但這幾年在董事長陳朝雄御駕親征下,爭取到如意法半導體、菲利浦、英飛凌等國際級半導體大廠的訂單;而且,因所生產單晶體導線,架採客製化,利潤較一般IC導線架高出許多;順德即因國外客戶比重提高,除了營收年年成長外,獲利能力也因為產品組合的改善而出現明顯提升。
發展無鉛封裝材料的昇貿,也是一成功案例。昇貿除了趕搭上RoHS產業列車,在國內電子大廠多成為它的客戶後,在營收與獲利上,也繳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單。
造就昇貿高成長,除了無鉛產品的研發,公司致力於海外市場的開發,亦是要因。近年來,昇貿除了在泰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設立據點外,同時開始向美國、德國等市場進軍,在這樣努力下,昇貿來自海外的營收從92年0.87億元快速成長到去年的近4億元,成長幅度高達3.6倍,遠高過國內市場1.5倍的成長規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