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位經濟學教授--哈佛大學David Cutler與 Lawrence Summers及麻省理工學院的James Poterba--於 1989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專門研究非經濟事件對市場的衝擊。至今匆匆已近20年,然該文章仍堪稱經典。
這三位學者致力找尋非經濟消息對股市造成大幅衝擊的證據。他們將焦點集中於世界年鑑中的重要大事,由珍珠港事變開始,直至1987年股市大崩盤。
結果他們羅列出了49件最為突出的事件,諸如珍珠港事變,韓戰,甘逎迪遇刺等。而後再衡量在這些史上重要日子中,S&P 500指數的平均報酬率。
最終,他們卻發覺幾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非經濟事件對股市造成了大幅的衝擊。在所有49次的事件中, S&P 500指數平均僅變動了1.46%,較其他交易日的平均 0.56%變動率,多出不足一個百分點。
因為這項微小的差異,這三位教授的結論是:非經濟事件對股市的影響出奇的小。
就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股市恢復交易的前一日,有分析師說:「因為恐怖主義的影響主要在精神上與政治上的層面,其對市場的衝擊可能僅屬溫和,投資人今日的投資策略與一週前,應無二致。」
這項研究的第二個結論是,在緊隨危機而來的驚慌性賣壓之後,市場通常會自低點反彈。在9/11事件後,股市便再度印證了這項歷史通則。
根據研究,自1940年至1998年,合計爆發了28次重大危機。在每次危機發生六個月後,股市平均漲幅為 2.3%。
其實,在9/11事件後半年,股市的表現還超越了歷史平均漲幅。2002年3月11日,道瓊Wilshire 5000指數較9/11攻擊前,上漲了8.8%,較2001年9月17日收盤更大漲了近15%。
即使9/11恐怖攻擊最直接影響到的產業--航空業,也出現了類似的漲勢型態。因為近幾年航空股慘遭摜壓,投資人可能極易忽略其遭攻擊後的漲勢。
在9/11攻擊事件六個月後,平均而言,航空股水準幾乎與恐怖攻擊前一日的水準相當。
美國證券交易所航空股指數於2001年9月10日收盤報 116.97點。雖然2001年9月17日,該指數收於69.85點,下跌逾40%,但六個月後的2002年3月11日,該指數經歷了強勁的漲勢,收於114.33點。
事實上,勇敢的投資人若於2001年9月17日趁著驚慌與雜亂的情況下,買進航空股,六個月的獲利率已超過了60%。
投資人若以非理性態度處理投資組合,則非但無所助益,還可能陷身於攻擊所帶來的痛苦與災難之中。
五年過去了,9/11恐怖攻擊後,表現最好的投資人正是那些拒絕陷入驚慌的一群。其實,這一切當時便可完全預料的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