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對人的衝擊廣大無邊。尤其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它影響著每一個人對每一件事的情緒反應。童話故事「下金雞蛋的鵝」,傳達因貪心失去理智的寓言,雖讓許多人記憶猶新,但為金錢不擇手段的人,仍前仆後繼持續瘋狂。
「唯金錢是問」的社會價值觀,形成了台灣新一波的「作弊文化」。說說小謊、鑽個漏洞、造一造假、拿些回扣、關說賣官、欺騙混淆,即便犯了「法律所不允許的事」,只要不被捉到把柄或證據,便可視為理所當然。
問題是,如果倚靠這方式生存和成功的人皆能得逞,人們憑什麼要去遵守對社會「誠信」的義務?
報紙上天天報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事件。醫師為了提高收入,收下藥廠紅包;打擊率低的球員靠打類固醇促進肌肉生長;成績差的學生為平均成績只得作弊;上市公司浮報營收數字取悅股市;學校為升學率竄改分數爭取國立大學;記者為撰寫更多轟動報導,不惜捏造消息來源;會計師為保住客戶,願意作假帳並且保密。
這些舞弊的當事人,心存僥倖,四處鑽漏洞,有很多人,到最後也真的免受制裁!
在「贏家通吃」的時代中,財富差距的擴大,會因著考高分、進名校、找對工作、跟對老闆、選對投資,或當上「炙手可熱」的理財顧問、運動好手而往兩極發展。
然而,「富者恆富,貧者愈貧」的現象,不僅削弱了社會原有的合作骨架,也讓原本循規蹈矩的老百姓,價值觀開始傾斜。
生活中的「作弊」現象,無形的滲透入百姓的價值觀與行為,加上政治團體運作、媒體成天散佈,形塑而成不言可喻的「社會契約」。愈來愈多人,不是因為貧窮匱乏而作惡,相反的,引誘人們犯罪的原因,變成是這些人想投機致富。
更深層的思考是,國民心中的道德防線出現了破洞。前總統七億洗錢案曝光;電視「名律師」被識破是「假律師」;南縣議長涉教唆傷人;職棒打假球判刑確定;錢莊逼債,名嘴自導勒贖被逮;調查局長隱匿洗錢情資公文珥珥,諸此種種,都不是偶發事件,卻真實反映出社會深層的道德危機與社會問題。
如果,我們仍期待能建立一個相信規則與公平的社會,就必須努力修正年輕人的態度,其中一個重點,必須在學校及早實施品格教育,教導道德操守。至於家長,更是無可卸責的必須立下榜樣、勤加叮囑,切不可自身都迷失在欲望叢林中不可自拔。
- Sep 13 Sat 2008 12:17
作弊人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