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購置生產機具後,即成為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並依據一定的折舊年限逐月攤提於損益表中。只要生產機具愈被充分 利用,其產出獲益高於設備攤提費用的機率就愈高。

因此,許多工廠便運用二班、三班或四班二輪的人力輪值模式,讓機具24小時運轉,以衝高最大產能,而「產能利用率」更成為衡量企業獲利的重要指標之一。

人力資源費用與設備攤提費用一樣,均為已投入的成本,故企業同樣期望人力的效能可以達到極致。但如何衡量現有人力的利用狀況呢?

機具產能利用率的衡量方式,是計算實際產出占機具最大設計產出的比率。衡量人力利用率的方法也可比照產能利用率,藉由估算人力實際工作時數占標準工作時數的比率,了解人力資源的工作負荷與利用狀況。

若人力利用率大於一,則顯示整體工作負荷偏高。除了表訂的標準工作時間之外,員工尚必須加班投入工作,才能支應額外工作量之人力需求。如果人力利用率長期偏高,則可考慮增加人力,以降低人力利用率至合理的水準。

相反地,若人力利用率低於一,則意謂著目前工作量未能填滿標準工作時數,亦即人力出現閒置的狀況。若僅部分單位有人力閒置的問題,則可將剩餘人力移轉支援工作超載的單位。若長期人力利用率均處於偏低的水準,則須考量裁減人力以減少人力供給。

有時候,人力利用率偏低是因淡旺季之別或突發的外部經濟變因。主管可採取排休年假、無薪行政假、機具歲休或是聘任契約人力等方式,以因應短期或周期性的人力閒置問題。

但如何確認上述人力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在主管的調整與安排後,人力運用已趨於合理了呢?

產能規劃中,除了設計製程時所設定的最大產能水準外,還會於考量機器維修、品質因素等特定情況後,訂定機具的有效產能。衡量人力運用效率時,同樣可將標準工作時數扣除各種休假工時後,核算有效工時,再依此計算實際工時占有效工時的比率。

若人力運用率趨近於一,則表示主管已有效透過休假等人力安排,使人力運用趨於合理。但若人力運用率仍遠低於一,則顯見單位主管仍未有效調配人力,想解決人力失衡導致的人力閒置問題,得再多加把勁。

營利事業單位的基本經營宗旨,在於追求營業利益。如果無法達成財務目標,則難以延續事業單位的生命,也就更談不上其他善盡社會責任或造福人群等形而上的營運宗旨。

主管得站在企業主與投資人的成本效益觀點,確認轄下人力是否妥善與有效地運用。

當人力利用率居高不下時,主管應先衡量實際工時中,是否有無效投入或不必要之人力投入。過低的人力利用率,代表人力供給高於需求,主管則得調整人力供需,避免人員閒置及成本浪費,讓組織的人力效能達到趨近極大的終極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