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本記錄未來的日記

我的行事曆演變成日記,只不過它記錄的不是過去,經常是未來。

使用行事曆,我很老派。一開始純粹只是為了工作的需要,可是所記的內容愈來愈雜,到後來,兼具筆記與塗鴉的功能,所以我採用可以增補空白頁的傳統行事曆。有事就寫下,完成一件,畫掉,一頁畫掉超過三分之二,零亂難辨,就撕下,重謄,揉縐舊日,然後傾聽往事在掌中微微窸窣,掙扎兩下、碎念幾句,扔了。

從在南部當編輯、記者,一直到台北工作,始終如此。去年6月搬家時,我把這些年累積的筆記一口氣處理掉,裡頭拉拉雜雜,甚至很多未完成的詩和斷篇殘稿都還留在行事曆空白頁。不想保留了,覺得往事的負擔很沉重,我一本一本撕,撕到手抽筋。

去年的最後幾天,整理行事曆,謄進新的2009年。從1月瀏覽到12月,過去一年,如行雲,淡得出水。繼續將未做的、想做的、須做的事添錄上去。

每一年,同樣的動作,我盡量將做不到的事也整理進去,我想,總會有一件偶然、意外地實現,就當做是夢想吧?儘管填寫太多,讓行事曆看起來不健康地虛胖。

我並非不清楚把生活規畫在行事曆中是一件很無聊的事,人生的趣味不就在不可規畫?不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迷路而驚見不同的風景嗎?我很羨慕有人稱其人生可以慵懶、可以漫遊、可以東晃西逛又自成格調。

我並非不想擁有隨性、即興的況味。我也喜歡懶人的散漫與旅人的漫遊之樂趣。我也略略讀過文學中的境界、佛學中的放下。總之,我承認寫行事曆是一種羈絆,是有一點庸俗。

但是,行事曆讓我有安全感,我後來發現用行事曆來提醒作息的功能不多,我是喜歡那種掌握自己微小、有限人生的感覺。因為希望即使渺小,一旦我將其完成,那是每一次小小的自我實現──對不起,我把「自我實現」定義得很小很小。

新的行事曆抄進去時變胖,舊的行事曆撕掉時消瘦,有一種感官的真實;又像是結算舊帳,勇於面對現實,正視那些每一年重複發生的絕望。

行事曆中,一整年都沒有偉大的人生計畫,沒有工作上的大策略,沒有波瀾壯闊的行旅,沒有致富的數字,沒有珍視到非過不可的紀念日。

我會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再三斟酌,到底抄下或不抄?小小的規畫中,舉棋不定,該怎麼辦才好呢?

行事曆愈寫愈雜,我想,人到中年應該精選生活才對。我試了,然而將枝節刪掉之後,行事曆就空了,甚至感覺輕如一張A4紙就填完了一整年。

原來,細節才是我的人生,細節之中有愛,有親情,有友情。行事曆都是用來整理細節的,感人之事總在細節。

我將家人、親友的生日排進去;將應酬、會議、繳貸款的時間填進去;將工作進度及簡單的策略方向寫進去,但沒有明確可以承諾的目標,三十歲以後我就不寫超過一年的目標了。

純粹為了不讓新的一年失望,再次整理了行事曆。我將內容分為四大項:工作,生活,創作,以及雜項。

行事曆中,工作占據大部分。其中,雜項才是菁華,亦即我剛剛所言的細節大多在雜項之中,雜項是新的一年中最可預期的,因為我要做的事都不偉大,所以容易達成。

去年放特休假時,沒出國也沒幹嘛,空著,看到雜項中曾填入閱讀波赫士,以及太宰治,就做這件事吧!雜項裡經常是與孩子外出旅遊,看表演,泡湯,爬山,玩Wii,打掃,為老爺車熱車,跑步,交代孩子複習功課。

在生活一項,認真思索過的是兩個小孩,我條列提醒自己要注意孩子的是:一、必須有負責的生活態度。二、正向思考。三、盡力讓他們學習一項未來能照顧好自己的專長。

行事曆中每一年都寫,卻每一年都做不到的是「夢想」這件事,卻仍然得繼續填,不填就看不到往後人生該怎麼活,過完今年明年,不知道有沒有後年的感覺非常可怕。所以我在創作、生活、工作及雜項四大類中,都會填一些夢,但它們體積龐大,通常最占位置,不過我會退而求其次,反覆確認可能實現的部分就好。在已經努力過後,也會祈禱、相信神會眷顧行事曆中的小小心願。

去年最後幾天,我窩了三家咖啡館,花許多時間整理我的行事曆,以及發獃。行事曆是最真實的地圖,預約,執行,並且留下來年的行蹤。

行事曆必須忍受改變,塗塗改改,面對現實,簡要記下的每一筆都非常真實,你生命中的每一小段未來彷彿被預約,不管有無實現,最後都會刪掉,僥倖的話,小部分再重謄一次。

這些年我必須倚賴行事曆,如果沒有行事曆,就覺得輕飄飄的。我喜歡行事曆整整齊齊地填滿,充實地觸摸到自己的存在,或許渺小的我存在的意義不大,但行事曆讓我覺得被自己或者被別人需要著。

貳 人生的小書

大約在2002年,網路泡沫化之後,個人數位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因為軟體的改善而短暫興起,可以在螢幕上以手寫筆記事,當然,現在多數功能已與手機結合了。

我認識一位年輕詩人,他正好在一家PDA入口網站工作,年輕詩人跟我開會時都只帶著PDA,很酷,我看他在螢幕上又點又畫,我本來已經不信任人腦有限的記性了,如今他又加了一項我不信任的科技,我暗忖:這樣點點畫畫就能把開會結果記錄下來嗎?──這點我確信很難,因為我以前做的職業是記者,記憶與記錄是我每天要做的功課,所以我根本不認為PDA可以代替「曆本」(行事曆加上筆記本──我自己改了古書上「曆本」的意思),後來我也使用過一台PDA,但很快就放棄了。

即使到現在,PDA的功能和手寫辨識度強化了,但是這樣的電子行事曆,我不清楚是否有更多人在使用,但傳統行事曆依然是我一個人的主流。

職場上,我認識一位熱愛文化與書寫的企業家老闆,以前他跟我們開會時都會打開一台巴掌大的電子辭典(兼具記事功能),我看他偶爾用手寫筆在點選記錄,後來發現他只是用來點選會議時程,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利用各種開會場合行銷這項公司的產品吧?是因為他的記性好,並不是電子辭典的記事功能強。科技並不能解決開會的需求,更何況人類的習慣。

電腦軟體中的行事曆有很好的記事功能,例如Outlook行事曆(Outlook Calendar)。Outlook行事曆可以規畫時間,包括工作、約會等行程,並可依重要性以顏色標注做分類,約會時間將至,會以音效主動提醒,還可以與人分享──這件事很具有啟發性,顯然行事曆可以不私密了。我每天都在使用電腦中的行事曆,但那種感覺該怎麼形容呢?就好比它是你每天新認識的朋友,但永遠培養不出換帖兄弟的情感。

隨手上網查了「維基百科」的解釋:「行事曆,又稱行程表,是記事簿的一種,也是日曆的一種,內有不同日期的頁面,通常是時間表的形式,讓用者可以記下當天的日程。2000年起,隨著行事曆電腦程式開始普及,逐漸取代傳統以紙張製造的行事曆。」

可是真的逐漸取代了嗎?並沒有。

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記憶方式,我看過漫畫家的筆記經常都是圖,數學家夾雜算式與數字、化學家以元素符號備註人生的意義……這些都必須以最傳統的行事曆才能信手寫下最光怪陸離的記憶、瞬間的靈感,以及吉光片羽的思考,而不只是敲定約會時間而已。

我必須靠正經八百之外的一些圖象、一些塗鴉、一些文字才能專注。行事曆就是我的筆記,我大量揮灑它在日期之外的留白,雖然它經常被使用在工作上;它也是我的日記,只不過用以記錄將來。

有時我會想到:其實我們都在神的行事曆當中!今年未過完,隔年的行事曆已經上市了,我可以預先規畫,但我是不是也已經被上蒼老早規畫了呢?《辭海》的解釋很有意思:「曆」有「壽命」、「氣數、氣運」之意。冥冥中符合我所想像的宿命。行事曆,就是最寫實的人生小書,一切內容只有自己,以及上帝才懂。

參 行事曆摘要

我的行事曆兼具筆記功能,重謄時,發現一些摘要,但讀起來不像例行事項、不像可以做為創作的題材、不像雜事、不像必備的生活要件,難以歸類,於是決定將這些寫在行事曆「工作」項的筆記抄在這兒,做為這篇文章的補遺──

◇我受不了的人,他們最受不了我,這點在工作上很明確。

◇一堆主管聚在一起最容易出錯,一方面他們的錯通常很大,另一方面他們以為自己是在為別人的錯善後。

◇工作的痛苦不在於單調、反覆與壓力,亦不在於人際關係的艱難,而在於每天晚上建設自己一遍,早上再崩潰一遍。

◇在工作上受到誇獎時,我都會趕緊說一些鬼故事嚇嚇自己。

◇介於忠誠與不忠誠之間,優遊於綠林與黑道兩端……才會猛爆出可以賺錢的創意。

◇我那麼迫切需要強壯自己的心機,不需要專家,需要墨家。

◇我是有機會可以醒來,卻怕醒來一整個人生完全平安無事。

◇如果不說謊,那麼想要推廣的真理一定很單調,通常謊言具有戲劇性,傾聽謊言比真理容易專注。

◇為何一直在講「創意」這件事呢?創意的過程是相當單調的,不了解單調之過程的人,才會一直津津樂道「創意」這件事。

◇創意一直在那裡,它活得很好,你少煩它。

◇工作沒什麼規則可循,我們花大多數的時間在遵循規則,愈完備的規則愈是錯得離譜。

◇我相信你是很乖的員工,你會乖乖地待在有與無之間,沒有工作會察覺你,除了神與心跳。

◇你把我的話倒入他的嘴,他把嘴哺餵向你的口,你的口把話含著沒嚼,再用舌吻的方式送出去──太多的例行會議都樂此不疲。總得用一些自以為親密的方式讓會議支撐下去。

◇細節無聊透頂,但是就像寂寞一樣必然而且必須。

◇工作許多年了,我很後悔沒有保持微笑;至少,很幸運地我沒有變得好笑。

◇結論在這輩子是到達不了我了;所以我裝笑,努力希望跳過這一切會議,一切策略,以執行上帝的意旨。

◇我終於把會議結束掉,而且回頭罵了自己一聲髒話,這是我縮短會議的進步方式。

◇紀伯倫在《先知》的〈論工作〉裡提到:「你憑勞力養活自己,事實上正以此熱愛生命,藉勞力愛生命就是親近生命最深的祕密。」而他的結論是要「懷著愛心工作」。可是失業潮來臨,被資遣被裁員,是工作不愛我們囉?我們是一直想要去愛工作的呀!然而,日子總要過下去,我超愛他這麼說:「你若漠然烘焙麵包,就會烤出只能止人半飢的苦麵包。」

◇我下達了一個渺小而脆弱的指示,而且花了一天八小時欣賞自己下的這個充滿男子漢大丈夫的指示──然而此一「指示」卻長得一副朝生暮死的模樣。

◇愈複雜的事情,一定要用愈少的字來回覆,但千萬別搞得像詩,讓答案不可收拾。

◇工作最大的樂趣是什麼?是做為一個人的樂趣。

◇不幸我所從事的工作需要創意,更不幸的是我經常以為自己很有創意。

◇品牌這件事,經常用唱的,而且經常望著別人的品牌興歎。──我再度想到紀伯倫說:「唯有將風聲化為歌曲,以自己的愛心使其更悅耳的人特別偉大。」

◇無法專注於玩樂,一定無法專注於工作,這樣說太老梗了嗎?重點不在玩樂與工作,而在「專注」這件事很不容易。

◇我很高興我的絕望不僅合理,而且不需要處理。──絕望,最怕有範例。

◇經常那些絕望在工作中創造了一絲罅隙,讓我感到清涼,以及希望。

◇時代蕭條地向我走來,撲面一陣寒風,趕緊把快樂披上。

◇親愛的先知,這麼一討論,天啊,我已經老了;老到更倚賴一本行事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