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放寬陸資投資不動產限制的利多激勵下,今年土地標案皆以超出市場預期的高價順利開出,同時也炒熱商辦與豪宅市場,提供房市已經觸底反彈的想像空間,使5月整體房價小幅上揚。

房地產業者趁機提高開價近一成,卻拉大買賣雙方的議價空間,反使成屋市場的成交量月成長幅度由4月的30%大幅縮減至9.9%,顯示520之後建商雖大力營造房市回春的氛圍,使各建案的來客組數大幅成長,但成交組數卻遠遠落後於預期,觀望的看屋人潮對房價仍是沒有信心。

依據香港簽訂CEPA的經驗,陸資投資效應以商用不動產上漲潛力最大,整體商辦價格平均漲幅高達2.6倍,然而去年底至今,陸資企業進駐國內商辦的需求不到1,000坪,根本無法消化北市商辦大樓的供給,反而是國內的壽險業者為規避高槓桿的風險而增加不動產的資產配置。因此,企盼陸資來台獵樓獵地的預期暫時落空,未來兩岸互動大幅增加物流與人流的商機,能否轉換為成交的實據才是關鍵。

今年全台房屋交易戶數預估較去年37.9萬戶下滑15%,房市供給的風向球建照戶數指標自民國95年起進入負成長,尤以去年衰退34%最為嚴重,即使今年開放陸資來台的利多,與股市強彈帶動房屋銷售信心,市場營造一片不動產回春的榮景,但今年房市供給預估仍將持續下滑達三成。

此外,4月累計平均薪資的年成長數據仍然下滑10%,失業率的攀升與成屋庫存量偏高,以及租金行情低迷,陸資投資的速度依然趕不上商辦空置率的增加,新屋銷售的動能疲弱,看來由陸資投資地產的利多與資金行情所堆砌的房市榮景,並非市場基本面供需所能支撐。

原物料行情中線看漲,新台幣勁升帶動資產升值的想像空間,加上政府一連串端出大陸企業投資房市的牛肉,配合建商的廣告攻勢企圖讓房價向上提升,但是老百姓的所得若無法回到過去的水準,購屋能力只會向下沉淪,即使經濟成長率轉正,民眾的可支配所得卻仍在下滑,房價與物價雙漲只會讓生活品質比過去更差。

過去歐美與新興市場過度飆漲的房地產價格所衍生的金融風暴,造成的破壞依然歷歷在目,各國至今仍無法走出房市衰退的泥沼,在歐美各國仍為房市泡沫所苦的同時,業者竟然毫不猶豫的吹起房地產泡沫,難道陸資真的能慷慨解囊全數買單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才是政府施政的方向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