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院在全球盼望之下,終於再次投票通過7,000億美元的紓困法案,於美國時間10月4日立法成立「2008年緊急經濟安定法案」。其中最受矚目就是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授權財政部成立「金融穩定局」購買或保證金融機構的問題資產。

紓困方案也許可以防止全球金融體系的崩盤,卻不足於解決信用緊縮,金融業的流通性問題並不能藥到病除。經濟的成長仍會趨緩、停滯,甚而蕭條。10月4日美國公布失業率升至五年新高,消費指數仍持續低迷。

股票市場最能反映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一般認為美國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只是要持續多久?比較樂觀的看法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會有十季之長,即持續到明年(2009)年底,2010年才能復甦。

在這段不景氣期間裡,台灣要採取什麼措施,才不會形勢更趨惡化,更重要的是提升台灣的競爭力,使得台灣不僅能快速復甦,還能夠浴火重生。可從以下三個方向討論:

第一、強化台灣金融體系的健全度,加強民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

台灣金融體系的銀行規模小,家數又多,公股銀行市率達50%以上,在此非常時期,民眾及企業會把民營銀行的存款轉存到公股銀行,造成民營銀行的存款流失。為求自保,銀行不僅會大量緊縮其放款,甚至對企業抽緊銀根。對個人及企業會造成流動性之嚴重不足。政府應力保金融體系的流通性充足。

政府應準備對資金不足,但規模較大的銀行注資。考慮提高存款保證的金額,由150萬元提高至300萬或甚至全額擔保。對於存款驟然流失的銀行,由公庫存款或郵政儲金來補充,或甚至公股銀行將多餘資金轉存至民營銀行。如有謠言耳語,應主動出面解釋。政府也可於此時運用勸說或強制的方式,要求民營銀行大規模的合併,以增加其應急能力及流通性。

第二、降低經濟不景氣及金融流通性不足,對台灣企業所造成的衝擊。

在經濟景氣復甦之前,企業一方面會面對訂單急速減少,銀行又不願提供援助的困境。政府應主動對優良企業加以紓困,代其尋求資金;同時,對於產能過剩的產業要求其合併,降低成本減少產能。在此期間,如有企業願意大量投入研發費用開發新產品,政府也應加以協助或補助。

在此期間,政府應要求所有政府機構,採購時應以台灣產品優先。對於尖端科技產業的企業,政府應透過各項投資管道,主動投資於企業。對於某些危急的產業,政府應主動尋求解決之道。政府應以萬分火急的心態去做,如果有一、二家大企業出問題,很容易對金融產業、對全民信心產生骨牌效應。

第三、政府在此經濟不景氣期間,應從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以刺激國內經濟。

美國的紓困方案是大手筆,政府也應有大手筆、大魄力的作為。可以考慮以台灣全國生產毛額的10%即約4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兆2,000億元的資金,從事台灣的基礎建設。不僅刺激這幾年的經濟,同時也為後代子孫建立一些可為他們孳息的基礎建設。

這400億美元資金可考慮兩個來源:首先,政府要把一些國有土地,沒有善加利用的資產大量開放出來給民間開發。一方面政府可以有大量資金投入基礎建設,一方面讓民間也參與土地的開發。雙管齊下共同刺激經濟。一方面政府應在贈遺稅降低後,以發行政府美元公債的方式向台灣滯留在國外的資金籌資,讓這些資金有管道回流台灣。如果此種公債利率不錯,在投資風險高的環境下,國內外的資金都會響應政府籌資活動,共同建設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