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前,國內逾千家上市櫃公司將召開股東會,406家齊步改選董監。最受矚目者,當推6月13日「超級星期五」,逾半數上市櫃公司、626場股東會同一天舉行,打破台股史上新高家數,成為今年股東會「諾曼第」登陸的主戰場。
公司法規定,股東會每年至少須召集一次,且應於每會計年度終了後六個月內召開,換言之,國內高達1,289家上市櫃公司,須在6月底前召開股東會。
證交法要求,上市櫃公司應於股東會召開前30日,以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公告方式,通知各股東。根據統計,目前高達九成上市櫃企業已決定今年股東會日期。上市櫃公司舉行股東會,為討個吉利,往往也會選擇良辰吉日。再對照今年股東會熱門日期,當天幾乎都是天德合、歲德合、月德合等農民曆上所稱的吉日。
從今年股東會日期來看,較為密集的日子都集中在6月,單是6月13日就有626場,等同逾半數上市櫃公司在這天召開,6月19日有179家,6月25日、27日、6日也各有約50家上下的股東會登場。其中,6月13日將有台積電、南亞、聯發科、宏達電、奇美電、聯電、群創等多達626家的股東會同步登場,專業股東已興致勃勃,準備參加股東會齊聚的嘉年華。
至於國泰金、兆豐金、中信金等12家金控,彰銀、合庫等八家銀行,統一證、寶來證等八家券商,還有台壽保、中壽等六家保險公司,共計34檔金融股,也齊步將在6月13日召開股東會。
整體而言,股東會「撞日」的技術性操作並非隅然,而是為讓異議股東無法順利「趕場」,減少議程上不必要的干擾。
法人指出,目前法令並未禁止上市櫃公司不能同一天舉行股東會,投資人最好選擇參加與本身投資利害最相關的公司,捍衛小股東權益。
「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是上市櫃公司舉行股東會的最高指導原則;面對一年一度股東會,大部分公司已安排好沙盤推演。一位上市公司主管更戲說,「選在吉日舉行股東會,小股東將分身乏術,公司逃過被修理機會也大增。」分析師表示,每年股東會,對專業股東來說,都是年度「磨槍練劍」重點期,對部分上市櫃公司而言,卻是頭痛時間。也難怪為什麼有很多公司,刻意擠在同一天舉行股東會,不論湊熱鬧或故意撞期,多少都有避開專業股東干擾用意。
在經營者「策略性」操作下,原本應像嘉年華般的股東會,如今卻變成小股東疲於趕場、議程一言堂式過關的形態,似乎喪失股東監督經營精神。但隨著通訊投票立法通過,未來只要有大型龍頭企業率先實行股東會E化,傳統技術性「撞日」安排的亂象,應可獲得改善。
股東是出錢投資企業的人,對企業而言就是資金提供者,因而股東的基本權益不僅應受法律保障,企業經營者更須予以尊重。藉由股東與經營者間在股東會中的互動,更可提高公司資訊透明度,發揮制衡監督作用。
雖然公司法與證交法中,並沒有條文禁止股東會在同一天召開,但國內部分上市櫃公司,欲以集中舉行股東會方式,讓股東無法同時出席多場股東會,被迫僅能選擇其中一、兩家參加。其目的不外乎降低股東會出席率,達到擺脫少數「專業股東」的犀利提問,不過卻也牴觸公司法設立股東會的目的與精神,剝奪小股東出席多家公司股東會的權利。
隨著公司法於2005年修正,增訂可以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後,上市櫃公司只要讓股東會e化,即可實施通訊的方式,行使股東會議決權,股東可不受空間距離,及時間撞期限制,順利參加股東會,並可解決當前股東會撞期亂象。
但目前推動股東會e化比較大的「瓶頸」,是大家都不願當「領頭羊」。目前已規劃完成「通訊投票平台」的台總即認為,只要有指標型公司作股東會E化,即可帶動國內通訊投票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