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條例」取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換「促產」落日後三十多項租稅獎勵。所得稅率自二五%降至一七%,但加入「研發投資抵減」及「中小企業增聘人員補貼」之「17+1+1」方案。

稅賦輕簡迎合企業所好時,也要考慮政府財政負擔。二○○九年中華民國各級政府累積債務餘額已達四兆八千億元(中央政府四兆二千億元),佔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三八.六%以上;二○一○年預計將達五兆二千億元,佔GDP四○.三%。已遠超過南韓與中國之一六%至一八%,以及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新興國家平均債務餘額佔GDP二五%之水準。

若再加上潛在債務(如特別預算、非營業基金等)約八兆四千億兆元,以國際標準看,二○○九年政府債務已達十三兆二千億元,超過全年GDP總值,這恐怕是僅次於日本,為世界最高的水準。

一九九○年李登輝總統就任後,政府累積債務自二千億元擴大到二○○○年二兆四千億元。民進黨執政八年,債務繼續擴大到二○○八年四兆三千八百億元。這是民粹民主的產物,兩黨政治都是不斷擴大財政支出,特別是社會福利支出以討好基層選民,如敬老津貼、老農津貼、農勞保輔助及擴大公共服務與建設方案等。另方面又不斷降稅及免稅以嘉惠財團,如「兩稅合一」「降低金融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減半」等稅捐減免等。

二○○八年國民黨執政後,又調降綜所稅、營所稅、遺贈稅、貨物稅。台灣稅賦收入只占GDP的一二.二%,已是世界最低水準,新加坡一三.七%、日本一八%、韓國二一%。韓國營所稅率為二二%,也比台灣高。台灣政府超貸持續增加,稅賦收入卻反向減少。

兩黨政府都只顧選舉,對財政赤字漠視,近十年除二○○六至○八年,年年都是財政赤字。加上台灣社會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未來繳稅的人減少,需要社會福利的人增多,財政赤字更難改善。

再談「研發投資抵減」,沒有租稅獎勵企業就不研發創新了嗎?今天的技術日新月異,特別是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非常短,因此產品與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是企業的關鍵命脈。如果技術或產品開發落後同業,非但無法賺得創新利潤,甚至就此淘汰出局。所以台積電要開發領先Intel的20奈米技術,台塑集團投資二百億發展DRAM下一代技術,都是為了企業的生存競爭,而非因為租稅獎勵。從「獎勵投資條例」「促產條例」到今日的「產創條例」,五十年的租稅減免,企業還無法斷奶嗎?

至於將短期救失業的「中小企業增聘人員補貼」納入十年期的產創條例更是不三不四,其實政府還有租稅以外的專案補助手段可用。

對於中小企業也不要特別看待,今天的大企業鴻海、宏碁、台達電,不都是從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嗎?他們又享受過多少中小企業的輔助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