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社群網站Facebook上個月在台灣發威,目前在台灣已達兩百二十萬名註冊會員,單單上個星期就提升了一四.五七%,增加了二十八萬人;這顯然不只是學生的玩意,台灣主要使用族群竟是二十五至三十四歲之間的上班族!
不過,此時美國爆發一股「反Facebook」的聲浪。上星期《紐約時報》網站最多點選、轉寄的,竟是一篇叫「Facebook大出走」的文章,文章說,你現在來問問四周,應該已有很多人對Facebook感到厭煩,有的人是因為太多朋友寫信打擾,有的人是因為發現自己天天黏在上面,浪費寶貴時光,有的人是因為發現老闆加他為好友、他就覺得不好玩了,有的人只是純粹「玩膩」,不想再看到「開心農場」出現在他面前……。
事實上,兩星期前《華爾街日報》也才剛出現一波反Facebook的意見。
文章說,有些朋友總說他們很忙,沒時間出來聚會,但你卻看到他天天在Facebook上面公布所有生活細節,甚至還有幾張和別人出去玩的相片!有的朋友則老愛天天寄出小寶寶的照片與成長故事,連每天刷牙刷了幾分鐘都寫上去。
困擾的是,其他朋友都已經對這些照片說「讚」,還留言驚喊好可愛,逼自己也要「附和」,這種被強迫的感覺讓他惡心。
Facebook魅力無法擋
奇怪的是,這些反Facebook潮,顯然並沒有反映在Facebook的流量數字上。雖然這些作者如此氣憤,但Facebook卻是「愈罵愈紅」!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簡直是天天黏在Facebook上面;我們生命的繼續,得仰賴陽光、空氣、水……和Facebook。
這些文章之所以會被氣憤的寫出來,原來是因為這些作者發現,Facebook已經完全入侵他的生活,想甩都甩不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奈,化成了一篇又一篇憤怒的文章,反而更證明了Facebook「灌醉眾人」的能力。
這造就了史上一個奇特的新機會,有一些大廠,至今還不知道、不相信Facebook的「強度」,於是,就有一些介於一線、二線之間的廠商、品牌、藝人,已默默成功的在Facebook裡「鋪點」,等待反擊的時刻。
譬如歌手曹格早已將重要陣地轉向「Facebook」,目前在上面已經有十三萬位粉絲;曹格上傳一張相片,就可吸引高達四百則留言,遠遠勝過許多其他同級或甚至更紅藝人的部落格經營成績。
投資人對Facebook的投資策略也開始和以往不同,他們不再憑自己主觀判斷Facebook到底「怎麼玩」。
最近美國創投界辦了一場「fbFund REV」創業競賽,據說評審篩選創業點子的主要標準,是要看報名者在Facebook上面「每天混多久」。
有一位剛從史丹佛大學畢業的二十五歲年輕人提出了一個叫「Friend Radio」的聽音樂的點子,後來得獎的原因之一是,這傢伙每天竟然耗了高達八小時在Facebook上面遊走。
而這傢伙果然也沒讓創投失望,才開站兩個月就得到上萬名使用者,打敗所有競爭的大廠商。
所以,當你開始聽到,有人對Facebook「不看好、看不懂」,我的建議是不妨先遮起耳朵,從一個「粉絲專頁」開始,默默開始經營看看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