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全球股巿未來持續多頭的看法不會輕易改變,不過就如同華爾街名諺所言:「樹不會直長到天」,全球股巿在歷經此番連續二個月的急漲之後,累了吧!該休息了!因此投資人面臨此局面,在操作上,需要多花一點心思。全球從三月低點以來,多於四分之一的股市漲幅已經超過50%。筆者認為股巿多空分水嶺已現,全球股巿不太可能出現如巿場傳言的「再次大幅下探」、「技術面上打出第三隻腳」的怪異情形。依我判斷,未來最有可能之情勢,是進入3個月到1年左右的橫盤,即小升或小跌,不太可能破壞多頭排列態勢的整理期。股巿短時間繼續狂升的機率已經大幅減少,但也看不出暴跌的端倪。
現在仍是「次佳」的投資機會,只不過「短線」生人勿進。這是什麼意思呢?代表現在仍是展望長線的大好投資機會,但請務必做好資產配置:不論是新與巿場債、歐美高收益債,甚至可轉債,都是一般投資大眾現階段較好的轉進標的;前進全球股巿,則要自三月以來表現最強勢巿場中選擇。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您的內心可能會忐忑不安,但這一段多頭行情的第二波調整期,卻必然是之後長期間、大漲幅多頭牛市的必經之路啊!
有人質疑:全球的經濟成長還沒完全轉強,三月以來股市的上漲缺乏依據。這樣的想法已經讓你錯過股市初期回升階段最甘甜的漲幅。正拜訪台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中國演講時提到:「全球經濟大幅衰退的局面應該已經過去,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不會重現」。另外,當有人問到克魯曼,關於近期全球股巿大漲和全球經濟的關係時,克魯曼更直言,「股巿並不是經濟表現好不好的衡量指標。」怎麼會這樣呢?
此段言論看似矛盾,但身在股海的人,可是大有體會。股巿表現與經濟發展仍是各走各的路,當經濟正成長3%時,同年股巿有可能成長30%;但有時經濟同樣成長3%,股巿卻是負成長30%。
觀察技術層面: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02年的10月,單月大漲10.6%,自此扭轉了網路泡沬以來的美國股市空頭。而在今年3、4 月,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單月各上漲7.7%及7.3%,再度顯示本波熊市已告終結。美股在三月到達12年來低點後,開始上演絕地大反攻,帶動全球主要股市紛紛站上半年線,市場明顯由空翻多;由於亞洲經濟基本面最佳,台港兩岸股市更直接站穩年線大關。多空分水嶺十分明確,股市怎麼可能再走回頭路呢?部分投資人擔心,因各國政府大舉救巿,將使全球貨幣供給增長速度過快,下一個階段的後遺症,將是大舉製造經濟泡沬;但是通膨沒來,經濟泡沫還沒吹成,何須擔心泡沫破滅呢?讀者實在不需要緊張。
目前技術面已反映股市的築底期與突破期,為接下來的上攻打好基礎;而基本面來看,美國政府四度金援AIG,就可看出其救市決心,各國政府也絕不會放任更糟的狀況發生,所以二次金融風暴很難再現;G20領袖高峰會中各國的協商合作,也讓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可望更加穩健。在4、5月間,克萊斯勒破產、壓力測試結果等消息陸續公布,但股市均未再有負面反應,也顯示市場之前走勢已完全反映利空訊息。
請務必注意投資學中二條最重要的金律─「分散風險」及「長期持有」。分散投資這一點,基本上是工具的問題。投資人只要選擇共同基金,而不是直接重押某些股票,就已經達到分散風險。而長期持續投資,則困難度更高,因為股巿一動盪,驚慌失措是人之常情,投資人把持不住下,容易認賠出場。但天下哪裡有不動盪的股巿呢?太過於在意巿場波動的投資者,或是經常猜測股巿1天至1個月短期走勢的人,不管他猜中的機率有多高,我可以很肯定告訴大家,這些人也最常被巿場教訓、賺小賠大。而有些投資人天真地希望有專家帶進帶出股巿,但要靠專家幫忙在股市賺錢,即使是有諾貝爾得主幫忙,也絕對無法達成。
觀察投資人在市場上近期動向,我發現投資人正在大進大出:申購量固然大量提高,但贖回量也一點兒沒少。多頭市場的第一波漲幅,往往在半信半疑的氣氛中成長;第二段的修正期,則在投資人害怕市場隨時會反轉的情緒中緩慢前進。由於現在正處於第二波的修正時點,如果你輕易地出場,到時股市卻突然開始第三波行情,恐怕到時大家也只能望洋興歎囉!所以,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守株待兔,抱緊你的基金不放,才不會輕易被短期波動洗離開長期上升格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