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想要可長可久,就必須賦予它回顧與前瞻的興致,大聯盟是最精於此道的。每年總有球員準備跨越偉大球星的高門檻,或者挑戰更崇偉的紀錄,今季開賽以來,馬道斯辛苦打造350勝的門檻,大概已是廿世紀棒球投手的最後傳人了。再來可期待的是,紅人隊的小葛瑞菲何時加入600轟俱樂部的成員;至於紅襪的拉米瑞茲準備打出500轟,相形之下就未必能掀高潮了。

     前瞻之外,回顧有啥可談的呢?有兩件百年大事值得一提:一是芝加哥小熊隊距離它上一個世界大賽冠軍正值百年,這是大聯盟之最──甚至是世界運動史上的新猷。球迷大旱望雲霓,可否在今季降下甘霖,牽動無數球迷的神經。

     另一百年紀錄就是,《帶我去看球》(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這首1908年問世、大聯盟的非官方性代表歌曲,傳唱迄今也剛好百年了。

     拜王建民之賜,如今國人都知在大聯盟球賽七局攻防交接之際,全場會起立唱這首輕鬆愉悅的棒球國歌──不過在911事件後,因為愛國主義的鑲嵌,硬是在《帶我去看球》之前先來段《天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讓人有憾!其實,《帶我去看球》的作曲家諾渥斯(Jack Norworth)根本對棒球興趣缺缺,從不曾進球場看球,而即使《帶我去看球》頗受球迷的喜愛和傳唱,但他竟然直到1940年才首次踏入球場觀賽。一個棒球門外漢竟然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這是意外嗎?不是的!

     諾渥斯嘗試以生活、歡樂的態度詮釋棒球,全然契合美國棒球引以為傲的「民族浮生」(national pastime)精神。到了七○年代,更由於著名的芝加哥小熊隊轉播員卡雷(Harry Caray)的帶領,帶動唱的傳統讓生活棒球徹底落實。音樂和棒球的有效連結,使得美國人得以徜徉在勝負之外的天地裡。

     台灣人看棒球,要不是戴上國族主義的緊箍咒,就是被勝負之差搞得神經緊繃,間題就在於少了音樂的挹注──不是啦啦隊制式的演奏,也不是任賢齊、Freddy好聽但屬於「戰時」的歌曲。

     想想若有人可以為王建民譜一首輕快動感、沒有太多國族負擔的歌曲,既可在現場由留學生傳唱,電視台也強力播放,那麼看球變得立體化,豈不快哉!當然不止於建仔,小小郭、胡金龍,乃至整個中華職棒都該有自己的棒球歌,這樣的棒球文化才是最真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