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風暴深不見底,拖累台股金融指數創新低,國內金融業股價淨值比並跌到僅剩○.七倍,已低到不能再低的金融股,隨著國內金融產業啟動跨產業的合併,是否因此露曙光?

瑞信證券大中華區金融股分析師林淑娥接受專訪指出,台灣金融股很便宜,但也不委屈,國內金融股要出現大反彈要有二個條件。而究竟在金融風暴後,國內投資人又該怎麼評估國內金融股的投資價值,以下是林淑娥的看法:
這次的金融危機,全球銀行出現倒閉,不是因為壞帳的問題,是因為流動性的問題。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金融股股價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但銀行資產的問題還沒有獲得解決,基本面的調整才剛要開始,現在金融業的問題是從會不會倒到要調整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雖說金融股最壞修正已經過去,但不代表金融股現在就可以出現反彈,也並不表示每一家的銀行都已經安全,有一些小的金融股可能還會再探底。國內金融股要出現大反彈有二個條件,一是大環境的經濟調整必須近尾聲,但這個部分的調整才剛開始,而這個可能要到明年底;二是國內的銀行要進行整併。

基本面的調整才剛開始

台灣很可惜,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因為沒有很大的壓力,讓國內的金融出現合併,如果當時有好好的整併,就不會有後來的卡債的問題,問題也不會這麼嚴重,過去二次的金融改革,則是有太多的弊案,結果十幾年下來,台灣金融業的結構性問題愈來愈嚴重,體質是愈來愈糟。
你怎麼可以想像,國內最大的民營銀行中信金,現在的市佔率五%,若要拉高市佔率到十五%的經濟規模水準,竟然還需要併購至少十二、三家的銀行,但政府所掌控的銀行,卻還是有八、九家,但像澳洲的人口跟台灣差不多,也只有三家大型銀行。
更令人不懂的是,政府難道需要這麼多官股嗎?今天國內銀行業出現這麼嚴重的結構性問題,是因為政府是沒有政策的、沒有方向的,官股的市佔率這麼大,也因而造成價格混亂。
這次全球的金融風暴,台灣應該可以藉這個機會出現合併,現在是金融業版圖調整最好的時候,但台灣的金融業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是,國內金融業有高達五成的市佔控制在政府上,政府是很重要的Player,也是球員兼裁判,但我要大聲疾呼的是,政府應該要正視國內金融業結構性的問題,如果銀行資本不夠,就要增資,不能增資,就要淘汰,國內銀行一定要整併,且要有集中性,至少要能讓市場的資本定價有理性。

政府應正視
金融業結構性問題

國內三大金融版塊部分,目前看來,保險公司的整合是很快速的,這部份應該是比較健康的,前三大保險應該會佔到五成以上的市佔率,整合的態勢是比較清楚的,但保險公司未來經營面臨的是利率太低的問題,而這根源就是國內銀行家數太多。
目前國內銀行佔整體金融業的市佔率高達七成,當銀行的家數多、競爭壓力大時,國內利率是不可能拉高的,市場信貸成本就沒有辦法適當地反應在放款利率的提升上,造成整個市場的定價是混亂的,此外,國內的資本供給高過需求,卻又無法轉移到其他市場,資本出口到大陸也有問題,資本供需不平衡,造成資本價格下滑,這是很大的隱憂。

銀行競爭激烈
造成市場定價混亂

因為利率水準維持很低,最後引發投資決策的問題,保險業者為了彌平負利差,因而造成海外金融投資的高度曝險。
我真的覺得,今年到明年,是台灣金融業應該好好進行整併的時候,台灣金融業不應該再錯過這次整併的機會。
老實說,對於國內金融股價值,現在還很難評估,最近富邦金併購ING、新光金引資日本第一生命,這都是對的方向,但這不會改變大環境的問題,對於國內的金融股評等,我的看法有轉佳,但不會因此調高目標價一倍。
當然,未來經濟若出現反轉的話,會對銀行股有幫助,或許國內的金融股股價淨值比就可以回到一到一.二倍,但要達到一.五到二倍的水準,就要看市場的機制有沒有改變,未來銀行提供的資本報酬率是否成長。
國內金融股的股價淨值比已經跌破○.八,已經很便宜了,但也並不委屈,但現在是不是就是投資國內金融股的時機,我認為還可以等,因為方向沒有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