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財經雜誌「經濟學人」最新製作的「大麥克指數」顯示,人民幣是全球最便宜的貨幣,被低估達百分之五十八。台幣也在匯率低估之列,低估百分之卅三。

換句話說,大麥克指數認為,台幣、人民幣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一九八六年起,經濟學人每年都會公布以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即麥香堡)為比較標準的「大麥克指數」,以大麥克漢堡在各國的售價,反映當地匯率和美元的關係,了解某一貨幣是否有升貶值空間。

「經濟學人」這項指數用意,指數根據實質購買力平價(PPP)理論,一美元在全球各地的購買力都應相同,而麥當勞招牌漢堡在世界一百廿國都有銷售,而且製作規格全球劃一,理論上大麥克在各國售價換算成美元應該一樣,可用價格的差異來檢驗當地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是否合理。大麥克售價如果低於美國,顯示該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被低估;比美國貴則是高估。

一個大麥克在美國賣三點四一美元,拿到中國大陸只售十一元人民幣,折合美元僅一點四五元,顯示人民幣的匯率被低估達百分之五十八,在大麥克指數排名中倒數第一。

亞洲地區的貨幣匯率普遍都偏低。台灣的大麥克(麥香堡)單點賣台幣七十五元,折合美元售價約二點二九元,匯率低估百分之卅三。

相對的,匯率高估的地方多為歐洲發達地區,歐元區平均高估百分之廿二,英鎊也被高估百分之十八。

經濟學人指出,PPP只是指出匯率的長期走向。另外,由於各國房租、工資等差異,貧窮國家一定比較便宜,大麥克指數在「發展同級」的國家間做比較才有意義。

所有富裕國家匯率和美元相比都被高估,唯一的例外是日本。

美國朝野一直聲稱中國刻意壓低人民幣幣值,法國則埋怨歐元高匯率拖累經濟,瑞士人擔心瑞士法郎跌價,紐西蘭人則害怕紐幣漲得太快。這些有關匯率的指責與憂慮是否真有道理?

經濟學人每年都會調查大麥克指數,選擇以風行各地的知名食品為指標,顯然比教課書上的學術說明有趣多了。藉由同樣一個麥當勞大麥克漢堡在各國不同價格,反映各國貨幣與美元匯率關係。

大麥克指數因為饒富趣味而廣被引用,後來經濟學人曾在一九九七年出版「可口可樂地圖」,用每個國家的可樂平均飲用量來比較國家富有程度。隨後再接再厲,在二○○四年推出「星巴克」咖啡的「中杯拿鐵指數」,把速食漢堡換成咖啡,似乎更時髦些。

美元走勢、人民幣匯率低估的爭議是否能從一個漢堡或一杯咖啡中見其端倪,恐怕難免有失,例如拿鐵指數和大麥克指數就可能南轅北轍。

實質購買力平價理論(PPP)只能算是經濟學上的一種假說,不能完全反映一國的整體經濟情況,實務上還受到交易成本、市場競爭程度等因素影響,而且實際的購買力平價指數調查的商品及服務項目高達二百五十個,麥香堡也好、拿鐵也罷,只是有趣的比較樣本,並不是真正的比較基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