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流看中概
2007股王爭霸戰
2006年全球股市,以亞洲最亮眼,其中中國4大指數囊括前4名,台灣投資人無法投身期間,但選股就要沾到邊。
投資首重趨勢,這點大家都知道。但一般人只把「趨勢」解讀成:不要逆勢操作。即多頭市場,不作空;空頭市場,不作多。其實這還不夠,應更進一步考量:哪邊是強勢市場,哪邊是弱勢市場。選對市場,可能輕鬆獲利好幾倍;選錯,努力半天,賺不到幾%。以2006年為例,全球主要股市,表現最亮眼的幾乎被亞洲新興市場包辦。尤其中國4大指數(上海A股、深圳B股、上海B股、深圳A股)囊括前4名(如附表)。
台灣投資人無法投身其間,但選股就要沾到邊。去年本刊多次強調與中國聯結(China Link)的投資觀點,結果具中國通路概念的益航(2601)當年度飆漲5.4倍、潤泰新(9945)2.8倍、藍天(2362)2.2倍、中菲行(5609)1.5倍。
或許有人會覺得中國股市去年漲這麼凶,今年是否會步上日本股市2005年漲40%、隔年只漲7%的後塵?應該不至於,主要理由有4點:
1.中、日所處的經濟階段迥異。中國目前仍是高度成長的新興經濟體,而日本則是低度成長的已開發國家。
2.人民幣看升,全球資金不斷湧入中國,日本則無。
3.依過去經驗,奧運主辦國,前一年的股市都大漲。何況2008北京奧運會,被視為中國人的百年盛事。
4.最後且最重要的,中國的金融、證券改革,這幾年一步步扎實的進行,開放的速度很快。下一步將進行稅改,企圖與國際全面接軌。
當台灣政府對國際私募基金多所防範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上週表示要大力推展私募基金。大陸領導階層體認到,全球化的競爭,重點在經濟而非武力;想在世界舞台上擁有發言權,必須壯大資本市場。以這個觀點來看大陸股市,吾人可以大膽的說:2006年100%左右的漲勢,應該只是前奏曲而已,今年會更凶猛、更精彩。
台灣的經濟,80年代靠日本,90年代搭上美國科技列車,2000~2010年仰仗中國,幾乎是10年一轉換。中國眼看就要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對外貿易順差年年接近2000億美元,而台灣每年對中國出超將近600億美元,等於分人家一杯羹、吸人奶水,所以兩岸分工對台灣更有利。懂得搭上趨勢順風車的,才是聰明人,不管是富士康,還是康師傅,都是台商成功的典範。
早期我們談中概股時,大家最熟悉的是:寶成(9904)、巨大(9921)、正新(2105)、建大(2106),它們的股價過去都曾大漲過。接下來是中國收成股,如嘉泥(1103)、高林股(1531)、裕隆(2201)、中華車(2204)、台達電(2308)、鴻海(2317)、綠點(3007)、亞光(3019)、美利達(9914)、大田(8924)等,它們的股價反應幾乎都強過早期中概股。去年的中國通路新貴-益航、潤泰新、中菲行、藍天,飆勁我們剛領教過。最近新一批中概股陸續發威,其中味全挾著康師傅這2年在香港從1.6元漲到7.7元港幣的餘威,股價擺脫7年長期大底,去年11、12月,連續帶量大漲,對魏家來說,該是逐漸收復失土的時候了。
民國86、87年這兩年,名不見經傳的康師傅,以接近250億元新台幣的代價,吃下台灣食品業龍頭-味全。當時的態勢,味全黃家是瞧不起魏家4兄弟的,但現在的情勢完全逆轉,味全這位老大哥還得靠小老弟康師傅灌業績。除非魏家趁這波房地產大好,直接將味全名下所擁有的土地資產變賣,取回資金,但這是中下策。上策作法應該仿效電子業,將大量業績灌給它,讓營運數字好看,股價上來。一方面有品牌延伸效果,另一方面可拉高市值(圖1)。
鴻海集團就深得箇中三昧,2004年將當時EPS只有1~2元,股價20~30元的華升(2354)吃下來,經過體質調整、業務移植,短短2、3年時間,EPS快速增加,從2004年的4元,到隔年6.34元,再到去年接近10元;讓股價一路直升,單從股價來算,至少賺10倍以上。若還原權值,則更可觀。頂新魏家4兄弟若沿用這套模式,則當時投入250億元,未來也有10倍數的回收機會。
進入2007年,鴻海集團的市值已經逼近2.3兆元台幣,比原預期的速度快,市場對郭台銘2008年是否如期交棒高度關切。投資人反而忽略他旗下的鴻準(2354)以飛快的速度站上400元大關,在上市公司中僅次於宏達電(2498)與大立光(3008)。
以郭台銘的個性,要做就是要拿下產業龍頭,沒有屈居人下的道理。但是在鎂鋁合金這一塊,至今仍與可成(2474)打得難分難解,雖然鴻準在2006年已後來居上,但雙方在NB及手機機殼上各勝擅場。為了有效擺脫可成,鴻準未來勢必會加足馬力,何況在EPS的部分還輸可成一截,因此可以預見不管郭台銘2008年交不交棒,鴻準極可能代表鴻海集團參加這一輪的股王爭霸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