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侵權官司勝訴,台積電 (2330)取得中芯國際一成股權,執行長張汝京去職後,市場普遍看好,台積電董事長暨總執行長張忠謀在未來最重要的戰場上-中國,已取得更有利的位置,進而在下一個戰場上,能夠拉開與聯電、Globalfoundries的差距,穩坐晶圓代工的龍頭寶座。

根據iSuppli的研究,目前台積電全球市占率為49%,聯電為14%,GF加特許為11.3%。

張忠謀曾經在法說會上表示,他已經多次重申台積電的競爭優勢在於「技術、製造和客戶關係」三項基礎之上,但市場似乎不能完全體會其精髓,中芯國際大舉擴充產能,卻無法在技術上領先,Globalfoundries雖有技術優勢,但製造能力和客戶關係上,仍然落後給台積電。無論未來跟中芯的關係會如何發展,這次和中芯的和解結果,張忠謀顯然是為台積電找到了在競爭上的制高點。

中國大陸近年來大力扶植IC設計產業,加上廣大的消費市場,自然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目標,過去由於兩岸關係無法改善,台灣業者一直不得其門而入,中國本身大力扶植中芯國際,產能擴充之快,令市場瞠目,而聯電則透過蘇州和艦科技先行卡位,相較之下,台積電則僅有松江廠。

而放眼國際半導體產業,晶片龍頭超微以技術優勢,加上中東主權基金的豐沛銀彈成立Globalfoundries,近期更進一步併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不論是中芯、Globalfoundries 和聯電等,當然都是以台積電為首要目標。

中芯國際和台積電的法律訴訟爭纏多年,而中芯國際在8吋廠大舉削價競爭,確實也都為台積電帶來壓力。但隨著最終結果確定,外資分析師指出,張忠謀幾乎等於是一瞬間取得了中芯國際龐大的產能支援,同時還有4座12吋廠、中芯旗下還有封測芯電半導體8吋及12吋,完成上下游一次整合,加上中芯旗下還有中芯能源科技,與台積電發展的新事業相同,剛好補足了大陸這一塊,相對於和艦僅有8吋廠,台積電若能併下中芯,無疑宣告天下無敵手。

因此,台積電下一步是不是會合併中芯?將是關鍵,外資表示,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但也有外資認為,中芯國際儘管營運表現不佳,但終究是中國的指標性企業,國營色彩也很濃厚,併購中芯不光是產業問題,也牽涉到政治問題,況且台灣目前也還沒開放半導體產業投資陸企,現在來說還太早。

瑞銀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就指出,不排除台積電併購中芯國際的可能性,但除非有很好的價格,否則併購並非是聰明的決定,因為8吋廠仍然有很大的供給過剩問題。

另外有外資認為,對台積電來說,持股一成是最好的決定,一方面,併購中芯反而是為自己的財務帶來負擔,因為中芯已經是虧損累累的狀態,也有兩岸政府態度的問題需要考量。他認為台積電將採取類似對世界先進的模式,當自己產能滿載時,可以把部分訂單交給中芯代工,形成一個類似虛擬集團的架構,台積電就是單純的收取佣金,在產能無虞下,也可以把資本支出全力用在製程提升之上,也增加跟Globalfoundries競爭的籌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