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市櫃公司新掛牌後,業績獲利往往立即出現衰退現象,櫃買中心較證交所更加嚴重。統計去年34家上櫃新股中,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比去年同期衰退甚或虧損家數高達23家,超過三分之二;11家上市新股中,也有五家、約近一半出現衰退。
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肩負三年內推動250家新上市櫃公司的「250計畫」重任;證交所明年要衝刺30家、櫃買中心也要衝刺55家新股目標,壓力極重;但證券專家認為,證交所等在爭取新股上市櫃的同時,更要重視上市櫃公司品質的控管。
依上市櫃公司財報資料顯示,去年才掛牌的30多家上櫃新股中,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的高達23家、占新上櫃的67.6%,僅11家成長;11家去年掛牌上市的新股也有五家衰退,占45.5%。
上櫃新股今年前三季營運衰退嚴重的像唐榮,每股虧損0.89元,去年同期每股獲利3.54元,去年上櫃時的全年每股獲利更達6.58元;有益上櫃時的全年每股獲利4.5元,但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只有0.11元,較去年同期的3.05元大幅衰退96%。
再如斐成,去年全年每股獲利6.01元,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1.8元,也較去年同期的4.92元大幅衰退;此外如泰谷、中天、鐵研等去年新上櫃股,今年前三季都出現虧損。去年才上市的輔祥、華亞科等,今年前三季獲利衰退幅度也很明顯。
投信法人指出,近年上市櫃新股公開承銷時多有高倍數超額認購,上市櫃後股價也多有強勢表現,主要是市場對新上市櫃公司業績後勢寄予樂觀預期,會給予相對較高的本益比;但若上市櫃後業績獲利立即出現「溜滑梯」般的衰退,股價就難以在高檔支撐。
分析師說,新股上市櫃當年獲利亮眼,但上市櫃不久業績即大幅滑落的例子很多,儘管或有景氣大環境的影響,但這種「巧合」,難免讓外界留下業者是為了上市櫃而刻意「製造業績」的印象;主管機關在爭取新上市櫃公司的同時,也應為投資人權益對新股的品質把關。
至於去年新上市且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成長的則有凌巨、創意、宣昶、群創、鈞寶、聯鈞;上櫃有力致、佑華、昇銳、鈊象、尚立、加高、譁裕、原相、崴強、益通、台灣嘉碩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