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人員開會決定促銷方案時,常有人提出「第二件免費」的方案,但如果有人向公司建議「不用買,全部免費送出吧!」這種人會被認為不是來搗亂就是沒有行銷概念。但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免費的商品,才是時代的潮流。引領網路新商機趨勢的《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其新書《免費》中提及了「免費」正是數位經濟興起的一種新商業模式。他並以自己的著作《免費》作為行銷範例,出版之際即開放網路限時免費閱讀,響應free的概念。而《免費》也立即登上美國Amazon暢銷書排行榜。
安德森認為,當線上經濟持續成長,而其成本也逐漸快速趨向於零的現下,最具效益的價格就是「毫無價格」可言。身在激烈競爭的商場,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概念。
個案1:當價格由你決定時…免費 不一定賠錢
其實免費的概念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像是「內附免費贈品」之類,其實贈品的成本已經包含在整個產品裡面。路上發送的「洗髮精試用包」,目的在引誘你買一罐家庭號來用。
而隨著網路經濟的興起,「免費」促銷已隨著通訊和儲存成本的降低,大量出現在網路上。例如Google提供的大部分服務是免費且不登廣告,以及維基百科和部落格的食記和餐廳評價等。這些都是出於維護聲譽、引人注意等非營利的動機。
舉個例子來說,美國的音樂團體「電台司令(Radiohead)」,在發行第7張專輯〈In Rainbows〉時,突然採取跟以往不同的發行策略──不是鋪貨到商店,而是選擇在網路上發行,而且網友購買時,還可以自行決定愛付多少就付多少。因此,有人支付20美元以上,但也有人選擇一毛錢都不付。整個來說,最後平均買價是6美元。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這張專輯竟成了電台司令所有作品中銷售量最佳的一張專輯。
個案2:當Yahoo遇到Google… 免費 須有付費方案配套
搶著推出「免費商品」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美國雅虎和Google的電子郵件信箱龍頭爭奪戰。
2004年,Google宣布推出新的網路郵件服務Gmail時,雅虎是最大的網路郵件供應商。大部分人用的是雅虎的免費版本,亦可以付費購買各種加值服務。但當雅虎聽說Google準備免費提供高於自己一百倍的儲存容量時,雅虎當機立斷,決定花費千萬美元採購儲存設備,並向使用者宣布提高10倍免費容量,後來更無限提供免費的郵件儲存空間。
令雅虎所有的高階主管跌破眼鏡的是,在這之後,使用者並沒有捨棄雅虎的加值服務。人們也沒有大量的增加使用量,當然雅虎也不用緊張兮兮的準備採購更大的硬碟了。
由此可知,「免費」在心理學上具有強大的威力;而運用在數位商品上的威力更是可觀。這背後的行銷方式,是先以「免費」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及養成使用依賴感後,再以其他的付費方案搭配使用,或是從廣告商方面獲得可觀的收入,彌補因推出免費服務所造成的成本負擔。
除此之外,免費還可以於某種程度上讓企業在「商譽」方面達成有形和無形的提升效果。所以對企業而言,只要將「免費」概念操作得宜,想要創造雙贏局面,並非難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