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股大漲激勵,台股昨開盤即跳空上漲收復月線,量能同步放大至1562億元,收盤上漲127.89點,收8771.21點,三大法人聯手買超148.88億元,尤以外資買超106.48億元最多。美林證券總經理程淑芬指出,目前台股平均本益比已回跌到12~13倍,價位相當合理,目前進場,下檔風險有限,行情在低檔震盪後,未來有機會成拋物線式回升格局。

 

法人看多
程淑芬昨天出席證交所主辦的一場演講中指出,這次美國次級房貸引爆的全球股災,令她回想起1998年時,俄羅斯債券違約與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破產所引爆的全球股市恐慌。1998年股災,在美國聯準會連續2次降息後,令台股打出一個漂亮的W底,等風暴遠颺後,重新再展開另一波大多頭行情。

本益比僅約12~13倍
程淑芬表示,她無法預測這市股災,台股是否能像1998年時一樣,打出一個W底之後,自此展開急攻向萬點行情邁進,但她「感覺」,以台灣的基本面,配合政策面改革,台股有機會在低盪之後,呈拋物線式開始回升。

美林:下檔風險有限
程淑芬指出,投資圈認為台灣經濟,尤其是出口對美國依賴太深,將台灣與美國之間劃上了完全連動的等號。但是她觀察,台灣對美國出口成長率已經放緩下來,對歐洲以及對亞洲出口卻呈2位數高速成長。因此,台灣雖還是受美國經濟良窳影響相當大,但已非昔日的絕對等號關係。
程淑芬期許政府能夠加緊腳步進行財經政策改革,她特別點名台灣遺產稅是亞洲各國中最高,最高稅率甚至高達50%,如此下去,有錢人根本不敢把錢放在台灣。
她建議政府不妨可以這麼思考:如果大幅調降遺產稅,台灣有錢人就樂意把錢放在台灣交給專業理財機構管理,光課徵這塊突然暴增的財富管理市場大餅的稅收,絕對可以彌補遺產稅短徵的不足,甚至大幅超過。根據美林集團統計,台灣有錢家庭所擁有的資產超過1.3兆美元(約42.9兆台幣)。
惠譽信評(Fitch)資深副總李信佳指出,全球金融危機似乎每6年就會發作一次。上次是2001年高科技泡沫,因高科技公司過度擴張信用,最後經營不善而倒閉,股市因而遭波及。這次美國次級房貸同樣也有原本買不起房子的人,因過度擴張信用而造成苦果,兩次金融危機有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呼籲大幅調降遺產稅
李信佳分析,亞洲諸國中,泰國前幾家規模最大的銀行,投資在美國次級房貸相關的金融商品佔資產比重超過2成,預計將是受衝擊最大的經濟體。其次是中國的1成左右,台灣則約6%排名第3,因此,屬於暴露在次貸風暴中高風險的族群之一。
標準普爾信評亞太區總經理Michael Petit認為,即使這次美國次貸風暴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然而,曾經歷過金融危機的亞洲諸國,大都已經記取教訓,厲行匯率、法制、負債比及各種結構式改革,相信可較1997~1998年更有抵抗另一場金融危機的本錢。
台股今將收月線,經過月線連3紅後,8月恐將收黑,但也拉出長下影線,顯示下檔初步獲得支撐,隨著籌碼沉澱後,配合國際股市若能走穩,台股還是有機會展開反彈攻勢。

台股昨日大漲127點,不少人開始認為,台股的第2支腳是不是已經打好了,大盤將展開一波反彈行情,我的看法卻沒這麼樂觀,台股在8月17日時創下7987點低點,距今不過半個月,根據經驗來說,打出第2支腳至少需要2~3個月時間,因此我研判,最快也要到10月中旬才有大行情。
短線台股盤勢還不穩,盤整時間會延長至9月底,不僅8月行情半死不活,甚至9月行情也不會太好,投信、傳產集團股的作帳行情,有落空的可能性。

籌碼沉澱不夠乾淨
簡單從3個面向來看台股,首先是籌碼面,這一波融資餘額從2900億元大幅攀升,最高點來到3900億元,前陣子雖然減肥至3600億元左右,但最近幾個交易日,大盤只要反彈,融資就跟著增加,代表散戶對反彈仍有期望,籌碼沉澱還不夠乾淨。
再者,次貸風暴真的結束了嗎?我認為沒有,雖然最大的衝擊階段已經過去,但由於是整體房貸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不可能馬上就雨過天青,未來陸續還會有負面的消息出現,對全球的投資信心都是考驗。
至於市場認為,Fed可望在9月18宣布降息,短期來說或許是利多,但我認為,營造資金寬鬆的市場氣氛,只有短期的提振效果,長線仍無法徹底解決次貸問題,只能算是救急不救窮的方式而已,就如同去年國內爆發雙卡風暴一般,直到現在仍是餘波盪漾,金融股也持續不振。
最後是從技術面觀察,台股在季線8900~9200點附近,已經套牢太多資金,未來一旦反彈,解套賣壓勢必相當沉重,因此我認為,大盤突破9000點大關不易,好的話將在8500點上下進行盤整,差的話甚至可能下探8300點低檔支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