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美國政府不管雷曼兄弟的求救訊號,決定放手讓這個具158年歷史的金融鉅子倒閉,此一被形容為「蠢到極點」的決定,讓整個金融風暴的颱風眼正式形成且又實又密,狂風所到之處摧毀的力量比所有人想像更為驚駭。金融業體系瓦解、流動停滯、市場信心崩解、經濟受創加深,復甦之路更為漫長。

市場流動如一灘死水

不料此舉就像朝人身上灑下一大桶冰水,即使暫時死不了人,卻讓全身的血管立刻收縮,整個金融業流動立即進入冰河期。金融系統,就像全球經濟體的血脈,其活絡與否不但關係著市場機制是否能順暢運作,更牽連整個經濟體系。

一夕之間像變魔術般,從美國華爾街到英國金融區,一家家銀行破產倒閉、投資銀行消失、放款凍結、股市大跌、市場集資困難,經濟學家稱之為「系統性風險」,簡而言之即「市場連坐法」,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誰也跑不掉。進而陷入「流動性陷阱」,每個人、每個公司到每間銀行,都把錢放在自己口袋裡,市場形同一灘死水。

不救金融業就沒希望

各國政府終於發現事態嚴重,即使再不願意,也被迫紛紛出手救銀行。布希政府隨後向國會跪求7,000億美元金援方案;新上任的歐巴馬政府也鼓動三寸之舌,再要了7,870億美元,另再提列1.5兆美元準備。

巴菲特就說得很明白:「如果要避免金融體系崩潰,政府強而有力的介入是必要的;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從1930年代大蕭條的歷史經驗來看,全球政府已清楚知道,金融業供血功能一失靈,經濟體將陷入泥淖,這是所有人的災難。

非銀行業資本適足低

至於這些錯綜複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產生了多少壞帳?沒人知道。IMF估計,光美國金融業壞帳就高達2兆美元,目前美國政府僅提出1.5兆美元預算填補,還有5,000億美元缺口;萬一壞帳不只2兆,恐怕必須投入更多錢進去。

整個金融業的當務之急在必須改善體質,逐步消除壞資產、充實資本,恢復正常放貸功能,回到正常流動。但瑞士銀行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浦永灝估計,以核心風暴美國來看,樂觀一點至少還要2~3年才能打消這些壞帳;日本的經驗則花了10年以上。

增資,是金融業現在最需要的止血劑,這也只是第一步。在「去槓桿化」的資產調整過程中,主要走求救和自救兩條路,前者包括向政府要求金援,例如AIG和花旗,或者和同業整併,例如美林賣給美銀;後者則改制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或者自己從市場找錢,例如渣打和匯豐。

金援整併難滅僵屍銀行

但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或投資大師索羅斯,都主張將銀行「國有化」是最好的作法,才能徹底從根挖起並掌控全局,迅速重整消除不良資產、讓銀行恢復功能,消滅已失去功能的「僵屍銀行」,縮短經濟衰敗的痛苦。索羅斯甚至認為,其實不少金融業實質上早已國有化。

而對信奉市場機制的美國來說,視國有化一詞為毒蛇猛獸,不但政府的效率高度受懷疑,投資人更怕的是國有化後,自己的權益將嚴重受損。2月底美國政府宣布將持有花旗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持股比例逾3成形同國有化後,包括花旗、美國銀行狂跌30%以上,拖累美股道瓊也重挫。

暫且不論政府如何援助金融業,專精在研究大蕭條的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已認知到「再不管管金融業不行」,明確表示政府將更廣泛並深入監管金融業,以確保金融體系正常運作。美國政府已對市值千億美元以上的19家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並持續著手下一步整頓。

金融股長期價值存疑

從市場籌資自救,是目前金融業較少採取的作法,諷刺的是,最怕國有化的美國銀行業多半仍向政府要錢,反而是英系銀行業如渣打集團和匯豐控股,已先後完成或宣布從次級市場增資。

匯豐日前也宣布要增資,只是規模高達177億美元,和渣打同樣折價50%上下發行,但更具市場指標意義。一是其增資規模至少大上4倍,其次是匯豐在新興市場的業務地位,加上香港股票族對匯豐的特殊情感,多少都曾經或長期持有匯豐,這次籌資是否成功,某種意義在宣布金融股長期價值是否存在。

全球金融業正經歷「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整個金融動盪引發市場從繁榮走向衰退的關鍵時刻。巴菲特形容,最近這一年,全球不少大型金融機構面臨生存威脅,甚至導致信貸市場難以運作,舉目所見就像以往商店牆上貼的標語:「除了上帝,一律付現」,清楚說明市場對「信貸」充滿了疑懼。

索羅斯形容這場如大戰後的金融浩劫,形同自由市場主義的崩解,這次危機已非單純的景氣循環或房市泡沫,而是整個金融體系崩解。他預言,全球經濟所將經歷的痛苦,絕非短時間就能熬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