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一封關於消費券的郵件:「有三個窮人─理髮師、裁縫師及修鞋匠,因為沒錢,所以都不消費,所以三個人都沒生意。假設理髮、補衣服、修鞋的費用各50元,而某天理髮師的好朋友給了他100元,於是:

理髮師→用50元修鞋,50元補衣。
裁縫師→用賺到理髮師的50元修鞋。
修鞋匠→用賺到理髮師的50元和裁縫師的50元  去理髮和補衣服。
裁縫師→用賺到修鞋匠的50元去理髮。


最後理髮師再將賺到裁縫師和修鞋匠合計的100元還給朋友。雖然三個人跟當初一樣還是沒錢,但是生活情況卻改善了!很神奇吧!」


經濟學所謂「儲蓄的矛盾」:一個愈強調儲蓄的國家,愈容易掉入貧窮的陷阱。如果每個人都儲蓄不花錢,代表消費的「需求」減少;既然需求減少,那麼廠商生產的「供給」也跟著減少;而生產減少,廠商就不需要過多人力,因此削減就業機會,造成人民所得減少;所得減少又讓人民更加保留現金增加儲蓄,再度減少消費,如此便陷入「貧窮的陷阱」中。


前述的例子雖然每個人的最終財富仍是零,卻讓生活情況獲得改善,以經濟學角度,更以100元創造出300元的GDP成長!這就是「現金流」所帶來的價值。企業也一樣,「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來自「營運現金流量」減去「資本支出」後得出,用以衡量公司的財務彈性。若一家公司沒有實際的現金流入,財務體質怎會健全?


歐巴馬減稅,如果大家都存起來,豈不又掉入「儲蓄的矛盾」、「貧窮的陷阱」之中?台灣儲蓄率高達30%,因此以沒有「儲蓄價值」的消費券代替現金,絕對有道理。讀者們領到消費券就花吧!記得買國貨,創造更多牛年的現金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