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的林蒼生,對國內藍綠拉扯,台灣競爭力原地不動的「共業」,難掩憂心。他坦承,台灣的現況讓他既著急又無奈,「有一種想使力卻使不出力的無奈,這種無奈又比著急還更麻煩」。

     朝野內耗 競爭力原地轉

     與總統大選國民黨副手擦肩而過後,林蒼生笑說,知道自己現在講話很敏感,很容易被貼標籤,「我一提,那個敏感的問題就跑出來了。」但眼見朝野內耗,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

     統一集團以引進麵粉等大宗物資起家,成立至今恰好滿四十年。林蒼生認為,「統一在台四十年,剛好是台灣關鍵的四十年,統一很有幸恭逢其盛。前二十年,我們幾乎每年蓋新工廠;後二十年,每年有好幾個公司誕生」。

     然而,商界打滾四十年,以史為鏡,鑑往知來,林蒼生直言,「看了這麼多企業變化,真的有很多感嘆,而且都和動機有關」。如同許多企業家喜歡研讀三國並當作商戰教材,林蒼生也愛談諸葛亮的「隆中對」。他以古諷今,「『隆中對』不會錯的,問題在人。劉備因個人情緒問題,為了復仇出兵,而違反了整個方向」,歷史印證「人沒有私心,就不會歪曲」。

     師心自用 投機理念充斥

     記者追問,當前國內藍綠對立,誰不是各懷私心?那個政治人物又不是以理念號召呢?「依我看,這裡有真理念,也有假理念」,林蒼生如此回應。

     林蒼生說,所謂真假理念的差別,就在於「動機」二字。「動機很重要,一定要純正。過去革命拋頭顱、灑熱血,這是真理念;後來加入者,可能就有一些西瓜偎大邊的投機者,現在很多政治人物不就是如此?」他捉狹地說,「我看,目前真正在台灣為理念奮鬥的人,大概都已經過去了。台灣現在假理念太多,民眾分不清真假理念,很麻煩!」

     對於藍綠惡鬥導致台灣原地踏步的現象,林蒼生無奈表示,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家願景不清楚,「我也主張,兩黨要好好平衡競爭。但現在兩黨理念詮釋差距太大,完全往不一樣的方向走」,也因而抵銷了前進的動能,「台灣不動,但別人都在動!」

     悖離潮流 回到十九世紀

     隨著全球化貿易漸次開展,各國關稅降低,共同市場逐漸成形,林蒼生直言,兩岸間的發展當然也得置於沒有國家界線的大環境脈絡下觀察,「無國界時代下,台灣為什麼要回到十九世紀,以國家界線為思考的窠臼?」在他看來,這種做法似與世界潮流相悖。

     「歐盟已經變成一個共同市場,使用共同貨幣,沒有什麼法國人、德國人的區分了。台灣卻往反方向走,只能說都是政治作祟!」

     「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為推行歐洲共同市場,致力化解法德兩國的歷史宿怨,也因此做出很多妥協,現在台灣就是缺少這樣沒私心的人物」,林蒼生感嘆。

     三通不通 氣脈筋絡難通

     他進一步以企業界念茲在茲的三通為例,美國開國之初,積極建設公路;中國改革開放也是如此,大力改善基礎設施,三通對台灣企業絕對是好的。「路通了氣就通,三通不通,所以台灣氣就不通」。他強調,三通不是政治上好不好的問題,「氣不通筋絡就難暢通」。面對中國崛起及具亞洲區域經濟整合指標意義的「東協十加一(中國)」工程啟動,林蒼生認為,「台灣、大陸與東南亞市場,早就是一個『隆中對』,亞洲將來會是一個共同市場,這是跑不掉的!」

     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列車上路,台灣卻面臨外有邊緣化、內有分裂化的雙重危機。林蒼生說,「對台灣現況,著急一定會有,但無奈啊!有一種想使力卻使不出力的無奈。」這番話彷彿像他談「隆中對」的開場白,看見台灣身處進退兩難的歷史關卡,焦慮全寫在臉上。

     很少人知道,成大電機系出身的統一總裁林蒼生,大學時代曾是文藝青年。他曾混過明星咖啡廳,退伍後北上搞文學雜誌,出錢出力創辦盛極一時的《草原》,即使賠光老爸給的二十萬元,也不改其志。

     林蒼生自嘲不是唸電機的料,「進成大電機後,就差不多立志不走電機路」,卻對文學情有獨鍾。大一國文拿下工學院第一高分,還一手創辦《草原》文學雜誌,並因邀稿之故,與詩人余光中結識,成為忘年之交。

     與林蒼生天南地北的聊,一談到他的文學夢,眼睛為之一亮,信手捻來,不是詩作,就是文友。他說,好幾年沒跟黃春明、李南衡等《草原》時代的老友聚首。林蒼生笑說,他廿出頭就被拱上雜誌社的社長,「我常和黃春明在台北有名的『明星』咖啡抬槓」。

     他回憶,「黃春明那時在雜誌上寫的一篇名為〈癬〉的文章」,仍令他印象深刻。林蒼生也不諱言,至今依舊還保有寫作習慣,只不過這些詩作、散文鮮少對外公開發表。然而,當年林蒼生的文學夢,很快就因床頭金盡而不敵現實考驗。「辦了三、四期雜誌,我就把二十萬塊全都花完了,所以只能乖乖聽老爸的話,去統一報到」。

     談及和統一企業的淵源,倒是有段機緣。重情惜義的林家二老天天都到公園運動,湊巧結識已故的統一董事長吳修齊,二老對吳說,「聽說你要創辦公司,是否讓我們加入?」不但掏錢入股統一,也為一名電機高材生開啟「食品之路」。

     「原本麵粉廠規定要請機械系的,高老闆(高清愿)還特定撥電話給德國設備商,詢問電機系畢業的行不行?德國人說可以,我的命運也就此決定了」。進入統一工作,原本林蒼生還打算赴美留學。沒想到陰錯陽差,竟一待四十年。

     「我成大電機系的同學,有九十幾個都在美國發展,他們那些第一流的到美國去以後,我們這些第二流的在台灣就有發揮餘地了。」對自己年少過往經歷,林蒼生自有一番詮釋哲學。他說,「老天做的事永遠都是對的,十幾二十年前,我一度也不明瞭,為什麼我唸電機,卻到統一做行銷?」「本來我還以為我是不是浪費了很多時間在什麼地方」。

     直到現在,六十四歲的林蒼生才恍然大悟,原來年輕時玩文學累積的人文深度,竟是自己念茲在茲提倡的「理念行銷」最大本錢。

     回首來時路,林蒼生堅定地表示,「不管你走什麼路,走過都是對的」「只要所有精力專注當下、享受當下,那就是最美好的一刻」。

   全球化浪潮席捲各地,區域經濟巨浪又迎面而來,台灣如何破繭而出?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表示,「台灣的機會永遠走在大陸前面」。只要與國際合流,台灣有很好的機會,能夠帶著亞洲經濟往前走,成為亞洲的資訊或設計中心。

     面對詭譎多變的兩岸情勢,林蒼生也明確建議,台灣與大陸應多從事經濟、文化、體育等形而上方面的交流,有交流就不容易有隔閡,也不容易打仗,兩岸關係才能更融為一體。

     「全球化時代,人在旅行流動,就像水蒸氣跑來跑去,哪有界限?」他認為,未來國家或市場的界限都將日益模糊,「如果台灣還是堅持不參與政治協調,不進入東協(ASEAN)十加一或十加三」,他很擔心,台灣的競爭力將因此受損。

     學理工的林蒼生認為,在國際形勢由液體變形為蒸氣的時代,台灣也應該採用蒸氣式的引導,「政府現在限制的,很多是二十世紀競爭的東西,如關稅。但政府能限制腦力外移嗎?腦力不在戒急用忍範圍,現在多少一流的腦力已經外流,太多了…連台灣農業都到大陸種一大堆了…。」

     「既然政府管不了,又何必管?政府應該引導腦力,往更高層的境界發揮。」他如此建言。

     以地理位置而言,林蒼生指出,台灣位在南北亞的中心,「日本國民所得約三萬美元,台灣約一萬六千美元,東南亞是幾百塊美元,台灣剛好位在中間,可以充當中介的橋樑」,台灣應儘量往設計等價值上游鍊走。

     「台灣在物質層面已相當有競爭力,現在要往物質更高層提升,而且要訓練得比大陸快」。

     在林蒼生看來,深陷藍綠拉扯漩渦的台灣,始終拼湊不出國家願景圖像,反觀對岸加緊腳步,要以二○○八北京奧運,重塑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新樣貌。

     「去年連戰訪問大陸發表演講時,央視直播;中共剛閉幕的十七大,開始引進一些黨內民主等種種跡象」,林蒼生下了一個註解「我看到中共當局,想要藉北京奧運,秀給世界一個不同的形象」。

     「大陸故意用北京奧運讓所有硬體建設往一個方向走,這叫做vision,絕不能小看。」以北京奧運為舞台,林蒼生觀察,中國背後的動機,可能就是「為將來有步驟的開放鋪路」。

     北京以奧運凝聚全球目光,擘劃國家願景,林蒼生透露,「我曾提議,明年北京舉辦奧運時,台灣為什麼不辦一個文化的奧林匹克呢?他們是肢體的競爭,我們是腦力的競爭,比大陸更高一級」。

     曾隨南懷瑾修習《易經》的林蒼生感嘆,易經上說「登其高嶺」,要登上高山,在那個視野,才有那個胸懷,包容不同族群。台灣的將來絕非寄望國與國的爭奪,而是文化、運動與經濟的交流,台灣應該往這樣的第三條路走才對。

 今年六十四歲的林蒼生,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出生,畢業於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踏出校門那一天,就走進統一企業,從麵包部做起,終身都在統一企業,歷經各個階段與職位,至今四十年,二○○三年從高清愿手上接任統一集團總裁。

     林蒼生是文藝青年,喜愛寫詩,大學時期曾創辦《草原》雜誌,文筆洗鍊,曾為多本企業書籍推薦寫序;二○○六年萬寶龍一百周年紀念,林蒼生與余光中同為紀念百周年鋼筆代言。

     一九八九年,林蒼生出任統一獅棒球隊董事長,在球場流傳「蒼生魔咒」傳言,只要他到場,統一獅的勝率就很低。

     二○○七年國民黨曾經有意延攬林蒼生出任馬英九副手,林蒼生堅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