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分析與籌碼分析是不可分的。籌碼分佈需要借助形態走勢來計算,而形態分析的許多基礎都是源於籌碼的流動規律。同時,"量"作為一個附加,雖然形態分析是主角,但許多時候形態是由量決定的。奇怪的是,量與價有一對一的相關性,許多走勢不必看成交量,因為走勢已經告訴我們成交量是什麼樣的了。     

  股票的上漲,必然是買盤戰勝了賣盤,而這種勝利,多數情況下都不是因為新資金的注入(主力行為),而是因為賣盤已經萎縮到了極點;反之,股票的下跌,也多不是因為有大批股票撤出,而是因為買盤已經萎縮到極點了。這個"極點"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    

  所謂的"底",從形態上講,絕不單單是一個最低點,"底"是指一個股價振幅相對較小的低位振蕩時間段。  

  底的出現,首先是由於跌不動了。     

  跌不動的原因,主要是跌幅過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割肉,雖然買賣盤同時萎縮,但最終是賣盤萎縮得更快,買盤相對地多起來。     

  接下來,一旦股價走橫,持股者不再恐慌,賣盤繼續減少,買盤繼續相對過剩,股價開始上漲。這種上漲是無量的。當短線迎來一定漲幅後,買盤開始減少,賣盤增多,股價再次壓回。而壓回之後買盤會較上次多,而賣盤不會多,所以難於創新低。這樣持續下去,最初股價會往上走,但隨著時間的延遲,高位的籌碼逐漸釋放下來,"活動"籌碼越來越多,而買盤並未明顯增加(由於未大漲),股價會再次創新低。     

  這時,股價面臨真正的抉擇點。如果低位接進的人信心很足(比如是主力),則不會殺跌出逃,買盤再次勝出,股價還會回到前期平台;而如果信心不足,股價破位後賣盤大增,則必然再下台階,這裡就不是底,而是中繼平台了。     

  股價回到前期平台後,由於從最低價起來,已經有了一定的漲幅,無論持股者還是持幣者的心態都明顯好轉,所以股價只能不斷推高,隨著推高,買盤越來越大,而另一方面,由於股價離高位密集區還比較遠,賣盤不能同步增大,導致股價上昇逐步加速。所以底部不是一個明確的範圍,你必須人為地在加速上漲過程中選一個點,它以下叫底,以上叫漲。     

  頂即是股價由漲轉為跌的過程,也是一個相對的窄幅振蕩。     

  頂出現與底不同。首先是短期內買盤的不濟,而大量的套現賣盤卻不會減少,股價由快速上漲突然變為快速下跌。下跌後,買盤自然加大,而賣盤卻迅速減少,股價又快速上昇,而且很有可能創新高。這樣反復幾次後,振幅越來越小,此處籌碼越積越多,導致獲利籌碼明顯減少,於是賣壓也要明顯減少,而同時買盤的減少雖相對差,但一進入密集區賣盤就衝出來,最後股價開始放慢腳步,在一個平衡位置橫盤。由於這個橫盤的位置離密集區非常近,密集區釋放籌碼的速度非常快,買賣盤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股價出現破位下殺。此時許多人意識到了大勢不妙,開始賣出,買賣盤在失衡的基礎上,差距進一步加大,股價跳水,脫離頂部。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股票走勢無論有沒有主力,基本都是一樣的,表明主力也是在順勢而為。同時,大家也可以體會一下"眼中無莊,心中有莊"的含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