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比較緊張:中美即將進行匯率談判,劍拔弩張;Google由於言論限制,高調退出大陸市場;中國因賄賂理由起訴澳洲鐵礦砂巨人Rio Tinto中國主管。
全世界都面臨大陸經濟興起,開始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大陸高速鐵路現已躍居世界龍頭,電信製造商華為升到全球第二,吉利從汽車王國美國福特手中收購Volvo,更加印證大陸企業走出去、布局全球產業的萬丈雄心。
西方國家心態已不再一昧倡導中國威脅論,而是調整與接受。馬丁.賈克的《當中國統治世界》,精確地反映了現況。英國內閣大臣Lord Mandelson在《國際先鋒論壇報》撰文”We want China to lead”-「中國必須了解其龐大的規模及影響力不容許其再獨善其身」。《經濟學人》社論提出與中國打交道是危險的,但更危險的在於拒絕去面對它。
面臨中國崛起,台灣的對策為何?首先,台灣應該認清全球化是無可阻擋的趨勢,不要把全球化和中國化劃上等號。第二,台灣應有正確的定位與清楚的願景。第三、台灣需有新的產業轉型與發展戰略。有人說兩岸金融合作監理備忘錄(MOU)是演唱會入場券,兩岸經濟協議(ECFA)才是VIP門票;其實ECFA就像「星光大道」直接進入決賽資格的邀請,台灣不只是旁觀者,更是參與者。ECFA只是起點,終極目標則要發揮想像力。對於ECFA,台灣應有三個思考面向:
第一、創造台灣價值。ECFA不是零和遊戲,台灣市場不是「存量經濟」,而是「增量」或「流量經濟」。由於中國大陸生產條件漸趨惡化及ECFA的零關稅,台商、外資、陸資都會加碼投資台灣,台灣將成為兩岸技術商品化、研發、設計、組裝、物流、訓練、服務與管理中心。台灣要制高定位自已的「總部經濟」,建立兩岸分工新模式。其次,台灣應大力提升創新服務水平,從觀光旅遊、文化創意到醫療照護,吸引大陸及國際觀光客。隨著金流、商品流、客流增加,國際認可台灣的地位,台灣股市被外資重新評價(Re-rating)指日可待。
第二、轉型中國內需。所有兩岸台商都需積極學習中國市場行銷,中小型服務業更應開始參與大陸市場。康師博花了十多年建立一流中國品牌,85°C只花了五分之一的時間。大陸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中小企業可嘗試利用網購開拓市場。
ECFA不只對傳產有利,對高科技亦然。經濟部兩岸搭橋專案,涵蓋LED、電動車等多項專案,兩岸建立科技標準,更可創造中華名牌。大陸政策、市場和資金,接軌台灣技術、管理、人才與國際化經驗,將形成新製造供應鏈,發揮「CHIWAN」威力。大陸「三網合一」,結合台灣中文平台,可締造華人iPad新紀元。
第三、結盟全球夥伴。全球企業都想進入中國市場,台灣是其最佳的本土化夥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併購,缺乏管理經驗,投資台灣,可以一起走出去。台灣最佳的位置,在中國大陸與世界的中間。
優秀的台灣精神,一向是在世界舞台上發光,從王建民到李安,從今年在全球設計大獎Red Dot奪得第二多獎項的67位設計師,到吸引近20家外國企業來台發行TDR的台灣證交所。Google可以對中國說不,因為它是世界平台,台灣不是,台灣的關鍵在面向全球,創造大中華平台。我們要在大聯盟挑戰自我競爭力,不要在小聯盟苟延殘喘。
台灣要協助弱勢團體,但不能變成弱勢經濟體。我們要開放面對,不要逃避阻擋;要創造明日經濟,而非固守昨日經濟;要站起來,不要等讓利。兩岸與其說是兄弟,不如說是「緊密夥伴」關係,台灣不能只依靠中國大陸,但不能沒有這個夥伴。
上海世博的標語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兩岸簽訂ECFA後,台灣,會讓大陸更美好;大陸,會讓台灣更美好;而兩岸,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我們不要回到過去,要回到未來—那個應該發生卻還未實現的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