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2009年12月《快樂工作人》雜誌的「音樂派對」專欄,作者提到他的觀察:成人學樂器在台灣蔚為風潮,特別是入社會後才拿起樂器的上班族,擁有更高的熱忱、毅力與詮釋樂曲的智慧與能力。玩音樂時的自由感,則是工作之餘最好的平衡。

的確,一位好的樂手,須能生動地呈現樂曲的生命力,能透過演奏將情緒與感受傳達給聽眾。具備一定生活歷練與智能的上班族,擁有較豐沛的情感,並各有酸甜苦辣的生命故事,更能感受樂器的妙用而樂在其中。

多數上班族每日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解決職責內的大大小小問題。從問題分析、資訊歸納整理、演算推理、邏輯思考,乃至於最後的決策分析,都偏重於左腦運用。

操勞了一日的左腦,急需要喘口氣,而學習樂器動用到右腦的直覺、靈感、藝術等情感功能,可以讓疲備的左腦稍稍放鬆一下,讓較為閒置的右腦開始熱機啟動,達到左右腦均衡的效果。

除了左右腦均衡之外,上班族面對難纏的客戶、難搞的上司、難解的問題,總不免累積一些情緒與壓力。藉由樂器,可使蓄積的情緒與壓力都隨跳動的音符宣洩出來,不致因壓力與情緒的潰堤,讓家人或工作夥伴成為受害的對象,影響人際關係與績效表現。

亞都麗緻飯店嚴長壽總裁亦曾於女兒想放棄學習多年的鋼琴時,勸勉女兒:「有那麼一天,你會明白音樂是父母送給妳的人生禮物,未來,無論高興、挫折,音樂是可以永遠陪伴妳的伴侶。」

現代人常常因為找不到自我放鬆與釋放壓力的方式,而讓思緒陷入死胡同,最終竟提早走向人生的盡頭。

若能培養演奏樂器的興趣,讓音樂成為舒解情緒壓力的最佳工具與伴侶,一輩子陪你歡喜陪你憂,可達到紓壓與身心均衡健康的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上班族常被上司要求創意提案。依據學者對創意的研究,創新能力取決於左右腦間的「胼胝體」,左腦與右腦之間的交互作用愈頻繁,胼胝體則愈多,創新與統合能力即愈強。

演奏樂器時,左手與右手需要處理不同的旋律,或搭配負責樂器演奏中的不同角色。如同左手劃方,但右手須同時劃圓一般;又如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的周伯通,擅於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對打,宛如左腦和右腦都可以獨立運作。

樂器演奏需要極致的左右腦和協運作,在高頻率的左右腦交互運作下,可增加胼胝體、增強創意能量,並將提升的創意能量運用在工作的創新上。

部分企業也開始將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科目,排入研發設計人員的培訓課程中。透過藝術科目的薰陶,不僅可達到觸類旁通、提升創意能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思維中融入藝術元素,可培養對美感與時尚的敏感度,使所設計的產品不單是在功能上符合消費者需求,更能滿足客戶對生活美學的要求。

學習樂器,具有釋放壓力、均衡身心、提升創意能量等多重功效。無怪乎,科學園區許多科技工程師在閒暇之餘,也喜歡選擇並學習一項自己喜歡的樂器,甚至參與交響樂隊或樂團的團隊演奏。在脫下無塵衣後,穿上西裝、打上領結,馬上由科技人變身為為音樂人。

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是周代教育貴族子弟的六種科目。自古以來,培育人才即重視左右腦的均衡教育,由全人的教育中,鍛鍊並養成完整的品格。

一個好主管,應該不僅只是提升部屬的技術能力,更要能協助部屬多元發展。以身作則並鼓勵部屬運用閒暇時,培養音樂、藝術類的興趣或嗜好,有助於自己與部屬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與精神生活方面,都能全方位均衡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