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讓去年第一季國際金融市場陷入一片低迷。如今,中、印兩國放出收縮銀根的政策風向球,美國對金融業的自營曝險操作嚴格設限,各國振興經濟的非常舉措即將逐步退場,以及南歐諸國主權債務的違約風險陡增,致使國際股市出現激烈動盪。台股也出現連續三周重挫超過千點的急跌走勢,投資人藉元月效應與紅包行情獲取投資收益的期盼頓時落空,持股信心嚴重動搖。
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兩岸經貿開放與合作政策,歷經四次江陳會談善意盡釋,終於讓ECFA談判進入正式協商,除先前就已吸引看準兩岸和平紅利的三資回流,紛紛押寶台股的未來投資價值外,連意在炒匯套利的國際投機熱錢,也在吳揆的台股早春提前來臨、央行總裁強力勸說買進台股,和馬總統台灣經濟呈現V型復甦喊話下,投入1,500億元的買超,創下直上波段新高8,395點的末升段行情。
但遺憾的是,國際經濟情勢出現逆轉,歐元區的金融風暴疑慮加深,全球經濟可能重新陷入二次衰退的隱憂,吹皺台股一池春水,轉為洩洪式的急跌重挫。
此波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激烈動盪的南歐諸國,從希臘到葡萄牙與西班牙及義大利,都是歐盟成員國,理論上都能享有歐元區自由貿易的經濟利益。相對於北歐諸國或是英德法等國,都是人均GDP較低,工資相對便宜的經濟體,為何無法憑藉其比較利益,在金融海嘯後獲得較快的復甦,反而因債台高築而陷入倒債危機?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美加墨三國,墨西哥是三國之中人均GDP最低,工資最便宜的經濟體,去年GDP成長率為負6.8%,比在1995年出現貨幣與國債危機時的負6.2%還低。依此看來,單純的依賴與某個大型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定,並無法保障自身經濟的成長,無論投資人或政府官員對ECFA的熱切期待,恐怕還以回歸平常心看待為宜。
台灣的經濟發展若能獲得ECFA的助力,去除部分關稅與貿易障礙後,對提升台商全球市占率有利,但如何建立品牌優勢,脫離低價競爭的泥淖,更是企業家的當務之急。政府除推動ECFA外,積極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整體策略,提供台股基本面的實質支撐,才是比國安基金護盤更為有效的作為。台股短線上因為國際股市的動盪而出現的低點,就能成為基本面實質轉佳的長線買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