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則 ●
根據「景氣動向」、「資金量能」和「群眾信心」做投資背景的評估。
「投資的前提」是認定未來「半年後股價」與「目前股價」將有重大差異才出手。
台灣「大起大落」的散戶市場,適合多空「雙向操作」。
利用「狂漲狂跌」之際,逆向思考「反向操作」。
「多空情況不明」,要「保護母錢」,決不出手交易。
訓練「違反人性」的能耐,暴跌「恐懼時買」,暴漲「樂觀時賣」。
先決定「買賣的時機」,再挑選「操作的標的」。
「從技術面尋找買賣點,從基本面尋找標的物」。
「多頭行情,買進高價業績成長股」,「空頭行情,放空低價業績衰退股」。
我的股市觀點和投資哲學是:
「短期行情」的預測,總是「測不準」的。
所以,我以「中長線」買賣為主。
每一次「下注」, 我試圖在「測不準」的時候,小賺。
「測的準」的時候,大賺。
也就是「預測」會「穩賺的時候」才下注。
● 那我又是根據什麼作「預測」的呢?
● 預測與多空判斷 ●
股市預測在於分析:「景氣榮枯、政府態度、資金流量、股市成交量、和群眾心理」。
空頭晚期,若重大「利空消息」無法使股市再進一步下跌,這是即將反轉向上的徵兆。
多頭晚期,若重大「利多消息」出現,但股市卻只是「放量不漲」,要小心空頭即將來臨。
歷史上,從來沒有人能夠「持續」並「精確」的「預測」經濟和股市的未來。
沒有人可以知道「未來」,我們僅能根據「過去和現在」去推斷「未來」。
股市多空循環「漲幅高低」及「時間長短」都很難確定。一般等到「趨勢確定」的時候,行情往往都已經走了一大段路,這又要讓人開始擔心它是否已經接近尾聲,隨時又要反轉了。
通常多頭市場都會有幾次不同程度的回檔和震盪整理,但當大家認為再也跌不下去時,空頭市場就會巧巧的來臨。
在股市開始下跌時,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個空頭市場,以為這只是回檔修正而已。
光憑經濟指標並不足以預測經濟長期展望。
● 風險管理 ●
股市多空起伏,行情好的時候,可以多賺一點;行情不好的時候,只能少賺一點。
長期下來,若每年平均「獲利15%」,五年後本金可變成兩倍,「十年後則為四倍」。
行情不好的時候,要「降低」獲利目標。妄想「迅速致富」,卻增加風險,容易造成「慘賠」。
不可羨慕別人「短期」的豐功偉業。不要冒著「高風險」,去比成績。
對「有錢人」來說,「高獲利」不重要,但「高風險」卻可使他「一夕變窮」。
持有股票「最大獲利」與「最小風險」的時機,就是在「企業成長的初期」。
持有「物超所值」的股票,才能有效的「降低風險」。
「利空消息」隨時會出現,所以「千萬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資金管理●
由少量的「閒置資金」開始練習投資。
拿「賠得起」和「不急用」的錢去投資,比較沒有心理負擔,反而容易獲利。
以「自有資金」持有「適當的部位」,才不至在「突發事件」或行情震盪下,因「信心動搖」而認賠,或「保證金不足」而斷頭。
小心保護你的「資本」,決不輕易使用,要「耐心等待」投資或投機的「機會」。
絕不可因為「行情熱絡」,或看見「別人賺錢」而心動,也不可因為自己擁有現金而急著投入。凡勉強出手買進,都必然套在「相對性的高點」,「痛失」日後低價買進的「資金」。
獲利之後,不可再急於進場,把錢存入「債卷基金」,等待「回頭波」的反向操作。
使用「融資」最佳時機,是在多頭行情的「早期、或前兩年」。
「經驗」的累積,來自對股市多空循環的體驗,無法速成。
「閱讀」可以吸收別人的經驗,增進我們成功的機會。
將主要的資金,「長線或波段」投資於績優成長股。
「波段操作」的原則是:
每一檔股票從頭到尾,只考慮做一次「買進」和「賣出」動作。
在股市處於低檔時要「有信心敢買」,
買進後,股市繼續下跌,要有強悍的神經「留住股票」,
又在股市回升時,要能「抱住股票」,
不要「貪圖小利」,不要試圖短線調節,
不理會行情的必然「震盪和回檔」,
直到遇到重大事件或「前景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才做最後的賣出。
股市短期的變化,根本無法預測,短線交易經常是「贏小輸大」「贏少輸多」少作為妙。
短線進出,「交易成本」增加,長久以後,「必輸無疑,沒有例外」。
使用「短線操作」的華爾街人士,精神壓力很大,經常無法「開心」,就算賺到了錢,也沒有「興趣」和「時間」去花用,缺乏長線投資者「悠閒生活」的智慧。
●順勢亦或逆勢操作●
選擇「順勢或逆勢」操作,是根據你對「未來」行情走向的「判斷」。
當你擁有現金,不論是標會或賣股所得,切記!
每一次的出手,都應該等到市場「極度悲觀」或「極度樂觀」的時候,再採取「反向操作」。
如果行情動盪,多空不明,絕對不要出手,因為子彈用光,就沒戲唱了。
「反向」只是操作的第一步,在你下單之後,就進入「順勢期」。
「多頭行情」的順勢操作:股票要「死抱不放」,現金是「遇拉回就買進」。
「空頭行情」的順勢操作:股票要「只賣不買」,現金是「見反彈就放空」。
「順勢操作」的收尾是「平倉」,「平倉後」又需「等待」下一次「反向下單」的機會。
●耐心與等待●
高檔賣光持股以後,應該遠離股市。不要看盤,以免心癢,也不可大意「小玩一下」,小玩會引發「攤平和加碼」,等賭性大發之後,所有的波段「長線計劃」都會被破壞殆盡。
投資人常能在頭部來臨前「出場」。問題是:當股價又持續的一直往上漲,心中「熬不過」賺錢的「貪念」,冒險的「再度進場」,終於被「套牢在高檔」或套牢在回檔,「功虧一簣」。
股市「常青樹」,是那些能夠掌控貪婪的人,眼看著別人賺大錢,自己卻需默默「忍受」無法進場投資的「痛苦」。他們深信要能「守住資本」,將來才有「逢低買進」的機會。
等待期間,可以將寶貴的「資金」存放入「債券基金」生息獲利。
「什麼事也別做,除非真的有事可做」。「不進行買賣」,也是一種「策略」。
股票的利潤是「等出來的」,用一年的時間等待「買點」,和「賣點」。
台股「每半年」至「一年」,都會有「不預期」的重挫。
錯過飆股,對你「毫無損失」,千萬不要有「少賺的錯覺」。
沒人要求你抓著「每一次」的機會,十次看對「兩三次」就足以「致富」。
「按兵不動」,直到發現一個「好的標的」,和一個「超級便宜的價格」。
將「時間和精力」,用於「尋找」和「等待」贏面,當「優勢」出現時,才大舉進場。
多頭行情進行中,千萬「不可調節」或賣出「金雞母」。
獲利的時候,要有耐心,要有足夠的時間,讓「賺錢股」慢慢地、繼續地幫你賺錢。
途中不可避免的「震盪和回檔」,再再引誘你想要「落袋為安」。
但只要是「多頭的格局不變」,個股營運展望又不錯,千萬要記得施展「持股續抱」的毅力,這樣才能幫你賺飽多年難得一見的「波段大行情」。
●空單回補的時機●
「空頭行情」的順勢操作:股票要「只賣不買」,現金是「見反彈就放空」。
至於什麼時候該回補呢?
我每星期都會做一次自我分析。
分析五大主題:「景氣榮枯、政府態度、資金流量、股市成交量、和群眾心理」。
如果我認為空頭趨勢仍將繼續,那空單是不需要回補的。 (我不採用停利)
在我回補之前,我會特別注意一些信號:
是否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現,但股市不跌反漲?( 非政府干預造成)
是否「學界和新聞界」都出來呼籲股市已經超跌了?
是否政府金融重建有確定的眉目?
切記!有一種情況我們必須「立刻回補」「反手做多」。
那就是:政府突然宣布「無條件兩岸三通」。(機率極微!)
●放空原則●
作空一般是針對「大盤」和大勢作空,尤其是在除權之前,不宜針對「個股」作空。
放空可選「台股指數期貨」和買進「選擇權賣權PUT」。
放空要等到「大盤反轉」,對先前「漲升一段」且開始「做頭」的股票進行。
放空在於尋找「有問題的企業」、「股價長期偏高的公司」、「先前大量曝光但即將退流行的股票」、和「業績衰退且產業前景轉壞的公司」。
放空要選「中低價位、無業績暴發力、近期利多出盡、高融資比例、低融券比例、除權之後、產業前景不佳、董監事持股不足、董監事質借比例過高」的大型股較為安全。
不要因為爛股「亂漲」,或好股「價格太高」就放空它,單憑「看不順眼」是很危險的。
放空要「忍耐」到該檔股票「真的不行」的時候,再踹它一腳。
大多數放空者「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看錯股價太高,而是「放空的時間過早」,在股價還沒有回跌之前,因熬不過「追繳保證金」和每晚計算賠錢的「精神壓力」而提前被迫出局。
空在股價「上升途中的高點」,常常無法避開「除權前」的強制回補,不但需要「擔驚受怕」,有時甚至還賺不到錢。空在除權之後的「下跌趨勢線上」,雖然利潤較少,但「精神舒坦」反而容易獲利。
預測股價走勢相對容易,預測變動「何時」發生可真困難。若資金控管不良,財務「槓桿」過高,就容易造成精神壓力,被行情「震盪出局」。
多頭市場,決不可「放空」股票。在「股價」和「趨勢」尚未反轉之前,不宜「逆勢」作空。
絕不放空「小型股」。因為在低成交量下,可能「回補不到」股票。
軋空成功、「標借完畢」的主力股,隨即常會有多殺多的崩跌,可嘗試做「短空」。
●買進原則●
在「正確的時機」,用「便宜的價格」,買進「優良的股票」,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要能「控制貪念」,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要以「價超所值」的方式買入股票。
當成交量「極度萎縮」、股市一片悲觀、眾人「哀聲嘆氣」之時,就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在股市出現「重挫」,讓眾人沒有勇氣的時候,反而是「低檔買進」的最好時機。
股價經過評估,如果夠低,就應該買進,不要一昧貪低,最低價是「事後」才能知道的。
在「跌勢末期」,要拿出「膽量」有計劃性的「低接股票」,才不至在回升行情中,望股興歎。
買進之前,就準備接受暫時性的「套牢之苦」,深信買進「不久之後」,就會「回升獲利」。
趁股市市況不佳,企業出現「暫時性挫敗」的時候,「低價」買進績優股票。
股票買進時,動作要「慢」、要悠然,只有跌的時候才買,決不在行情好的時候「追價」。
有言:「量小好選股」,標的股在「成交量小」的時候,容易買到「好價錢」
●多頭時的選股策略●
選股在於收集個股最新資訊,並解讀「股價」是否已充分反映「現在與未來的業績」。
集中選股,至多購買「五家股票」,以方便「追蹤和考核」。
好公司能具備:「超強的盈餘成長性、優秀的經營團隊、市場的領導地位、不斷有新的投資效益、股價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且基本面穩健、長期前景不錯但目前暫時未受到市場青睬」。
預知「主流股」的方法,在於洞察同類股中是否有多檔強勢「盈餘成長股」。
找出仍然處於成長階段的產業,並且投入這行業最看好的一家公司。
「最近二季盈餘」明顯提昇、未來展望又好,是「飆股」常見的特性。
今日的投資人,絕難從「去年的業績」或「今年的配股」中獲利。股價多已反映。
選股要檢驗其「股價的水準」、「近期的營收和盈餘成長性」、個股的新聞和動向、籌碼的分佈、法人的持股比例和動向、大股東的申讓和質借比例、融資卷的比例和變化。
注意營收創新高的股票。新興賺錢的行業。新的警示股。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
空頭時期,注意新上市,尚未表現過的績優股票。
選股的三要素:簡單度(核心業務)、透明度(財務和營運)和能見度(產業前景和獲利預期)。
根據「景氣動向」、「資金量能」和「群眾信心」做投資背景的評估。
「投資的前提」是認定未來「半年後股價」與「目前股價」將有重大差異才出手。
台灣「大起大落」的散戶市場,適合多空「雙向操作」。
利用「狂漲狂跌」之際,逆向思考「反向操作」。
「多空情況不明」,要「保護母錢」,決不出手交易。
訓練「違反人性」的能耐,暴跌「恐懼時買」,暴漲「樂觀時賣」。
先決定「買賣的時機」,再挑選「操作的標的」。
「從技術面尋找買賣點,從基本面尋找標的物」。
「多頭行情,買進高價業績成長股」,「空頭行情,放空低價業績衰退股」。
我的股市觀點和投資哲學是:
「短期行情」的預測,總是「測不準」的。
所以,我以「中長線」買賣為主。
每一次「下注」, 我試圖在「測不準」的時候,小賺。
「測的準」的時候,大賺。
也就是「預測」會「穩賺的時候」才下注。
● 那我又是根據什麼作「預測」的呢?
● 預測與多空判斷 ●
股市預測在於分析:「景氣榮枯、政府態度、資金流量、股市成交量、和群眾心理」。
空頭晚期,若重大「利空消息」無法使股市再進一步下跌,這是即將反轉向上的徵兆。
多頭晚期,若重大「利多消息」出現,但股市卻只是「放量不漲」,要小心空頭即將來臨。
歷史上,從來沒有人能夠「持續」並「精確」的「預測」經濟和股市的未來。
沒有人可以知道「未來」,我們僅能根據「過去和現在」去推斷「未來」。
股市多空循環「漲幅高低」及「時間長短」都很難確定。一般等到「趨勢確定」的時候,行情往往都已經走了一大段路,這又要讓人開始擔心它是否已經接近尾聲,隨時又要反轉了。
通常多頭市場都會有幾次不同程度的回檔和震盪整理,但當大家認為再也跌不下去時,空頭市場就會巧巧的來臨。
在股市開始下跌時,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個空頭市場,以為這只是回檔修正而已。
光憑經濟指標並不足以預測經濟長期展望。
● 風險管理 ●
股市多空起伏,行情好的時候,可以多賺一點;行情不好的時候,只能少賺一點。
長期下來,若每年平均「獲利15%」,五年後本金可變成兩倍,「十年後則為四倍」。
行情不好的時候,要「降低」獲利目標。妄想「迅速致富」,卻增加風險,容易造成「慘賠」。
不可羨慕別人「短期」的豐功偉業。不要冒著「高風險」,去比成績。
對「有錢人」來說,「高獲利」不重要,但「高風險」卻可使他「一夕變窮」。
持有股票「最大獲利」與「最小風險」的時機,就是在「企業成長的初期」。
持有「物超所值」的股票,才能有效的「降低風險」。
「利空消息」隨時會出現,所以「千萬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資金管理●
由少量的「閒置資金」開始練習投資。
拿「賠得起」和「不急用」的錢去投資,比較沒有心理負擔,反而容易獲利。
以「自有資金」持有「適當的部位」,才不至在「突發事件」或行情震盪下,因「信心動搖」而認賠,或「保證金不足」而斷頭。
小心保護你的「資本」,決不輕易使用,要「耐心等待」投資或投機的「機會」。
絕不可因為「行情熱絡」,或看見「別人賺錢」而心動,也不可因為自己擁有現金而急著投入。凡勉強出手買進,都必然套在「相對性的高點」,「痛失」日後低價買進的「資金」。
獲利之後,不可再急於進場,把錢存入「債卷基金」,等待「回頭波」的反向操作。
使用「融資」最佳時機,是在多頭行情的「早期、或前兩年」。
「經驗」的累積,來自對股市多空循環的體驗,無法速成。
「閱讀」可以吸收別人的經驗,增進我們成功的機會。
將主要的資金,「長線或波段」投資於績優成長股。
「波段操作」的原則是:
每一檔股票從頭到尾,只考慮做一次「買進」和「賣出」動作。
在股市處於低檔時要「有信心敢買」,
買進後,股市繼續下跌,要有強悍的神經「留住股票」,
又在股市回升時,要能「抱住股票」,
不要「貪圖小利」,不要試圖短線調節,
不理會行情的必然「震盪和回檔」,
直到遇到重大事件或「前景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才做最後的賣出。
股市短期的變化,根本無法預測,短線交易經常是「贏小輸大」「贏少輸多」少作為妙。
短線進出,「交易成本」增加,長久以後,「必輸無疑,沒有例外」。
使用「短線操作」的華爾街人士,精神壓力很大,經常無法「開心」,就算賺到了錢,也沒有「興趣」和「時間」去花用,缺乏長線投資者「悠閒生活」的智慧。
●順勢亦或逆勢操作●
選擇「順勢或逆勢」操作,是根據你對「未來」行情走向的「判斷」。
當你擁有現金,不論是標會或賣股所得,切記!
每一次的出手,都應該等到市場「極度悲觀」或「極度樂觀」的時候,再採取「反向操作」。
如果行情動盪,多空不明,絕對不要出手,因為子彈用光,就沒戲唱了。
「反向」只是操作的第一步,在你下單之後,就進入「順勢期」。
「多頭行情」的順勢操作:股票要「死抱不放」,現金是「遇拉回就買進」。
「空頭行情」的順勢操作:股票要「只賣不買」,現金是「見反彈就放空」。
「順勢操作」的收尾是「平倉」,「平倉後」又需「等待」下一次「反向下單」的機會。
●耐心與等待●
高檔賣光持股以後,應該遠離股市。不要看盤,以免心癢,也不可大意「小玩一下」,小玩會引發「攤平和加碼」,等賭性大發之後,所有的波段「長線計劃」都會被破壞殆盡。
投資人常能在頭部來臨前「出場」。問題是:當股價又持續的一直往上漲,心中「熬不過」賺錢的「貪念」,冒險的「再度進場」,終於被「套牢在高檔」或套牢在回檔,「功虧一簣」。
股市「常青樹」,是那些能夠掌控貪婪的人,眼看著別人賺大錢,自己卻需默默「忍受」無法進場投資的「痛苦」。他們深信要能「守住資本」,將來才有「逢低買進」的機會。
等待期間,可以將寶貴的「資金」存放入「債券基金」生息獲利。
「什麼事也別做,除非真的有事可做」。「不進行買賣」,也是一種「策略」。
股票的利潤是「等出來的」,用一年的時間等待「買點」,和「賣點」。
台股「每半年」至「一年」,都會有「不預期」的重挫。
錯過飆股,對你「毫無損失」,千萬不要有「少賺的錯覺」。
沒人要求你抓著「每一次」的機會,十次看對「兩三次」就足以「致富」。
「按兵不動」,直到發現一個「好的標的」,和一個「超級便宜的價格」。
將「時間和精力」,用於「尋找」和「等待」贏面,當「優勢」出現時,才大舉進場。
多頭行情進行中,千萬「不可調節」或賣出「金雞母」。
獲利的時候,要有耐心,要有足夠的時間,讓「賺錢股」慢慢地、繼續地幫你賺錢。
途中不可避免的「震盪和回檔」,再再引誘你想要「落袋為安」。
但只要是「多頭的格局不變」,個股營運展望又不錯,千萬要記得施展「持股續抱」的毅力,這樣才能幫你賺飽多年難得一見的「波段大行情」。
●空單回補的時機●
「空頭行情」的順勢操作:股票要「只賣不買」,現金是「見反彈就放空」。
至於什麼時候該回補呢?
我每星期都會做一次自我分析。
分析五大主題:「景氣榮枯、政府態度、資金流量、股市成交量、和群眾心理」。
如果我認為空頭趨勢仍將繼續,那空單是不需要回補的。 (我不採用停利)
在我回補之前,我會特別注意一些信號:
是否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現,但股市不跌反漲?( 非政府干預造成)
是否「學界和新聞界」都出來呼籲股市已經超跌了?
是否政府金融重建有確定的眉目?
切記!有一種情況我們必須「立刻回補」「反手做多」。
那就是:政府突然宣布「無條件兩岸三通」。(機率極微!)
●放空原則●
作空一般是針對「大盤」和大勢作空,尤其是在除權之前,不宜針對「個股」作空。
放空可選「台股指數期貨」和買進「選擇權賣權PUT」。
放空要等到「大盤反轉」,對先前「漲升一段」且開始「做頭」的股票進行。
放空在於尋找「有問題的企業」、「股價長期偏高的公司」、「先前大量曝光但即將退流行的股票」、和「業績衰退且產業前景轉壞的公司」。
放空要選「中低價位、無業績暴發力、近期利多出盡、高融資比例、低融券比例、除權之後、產業前景不佳、董監事持股不足、董監事質借比例過高」的大型股較為安全。
不要因為爛股「亂漲」,或好股「價格太高」就放空它,單憑「看不順眼」是很危險的。
放空要「忍耐」到該檔股票「真的不行」的時候,再踹它一腳。
大多數放空者「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看錯股價太高,而是「放空的時間過早」,在股價還沒有回跌之前,因熬不過「追繳保證金」和每晚計算賠錢的「精神壓力」而提前被迫出局。
空在股價「上升途中的高點」,常常無法避開「除權前」的強制回補,不但需要「擔驚受怕」,有時甚至還賺不到錢。空在除權之後的「下跌趨勢線上」,雖然利潤較少,但「精神舒坦」反而容易獲利。
預測股價走勢相對容易,預測變動「何時」發生可真困難。若資金控管不良,財務「槓桿」過高,就容易造成精神壓力,被行情「震盪出局」。
多頭市場,決不可「放空」股票。在「股價」和「趨勢」尚未反轉之前,不宜「逆勢」作空。
絕不放空「小型股」。因為在低成交量下,可能「回補不到」股票。
軋空成功、「標借完畢」的主力股,隨即常會有多殺多的崩跌,可嘗試做「短空」。
●買進原則●
在「正確的時機」,用「便宜的價格」,買進「優良的股票」,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要能「控制貪念」,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要以「價超所值」的方式買入股票。
當成交量「極度萎縮」、股市一片悲觀、眾人「哀聲嘆氣」之時,就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在股市出現「重挫」,讓眾人沒有勇氣的時候,反而是「低檔買進」的最好時機。
股價經過評估,如果夠低,就應該買進,不要一昧貪低,最低價是「事後」才能知道的。
在「跌勢末期」,要拿出「膽量」有計劃性的「低接股票」,才不至在回升行情中,望股興歎。
買進之前,就準備接受暫時性的「套牢之苦」,深信買進「不久之後」,就會「回升獲利」。
趁股市市況不佳,企業出現「暫時性挫敗」的時候,「低價」買進績優股票。
股票買進時,動作要「慢」、要悠然,只有跌的時候才買,決不在行情好的時候「追價」。
有言:「量小好選股」,標的股在「成交量小」的時候,容易買到「好價錢」
●多頭時的選股策略●
選股在於收集個股最新資訊,並解讀「股價」是否已充分反映「現在與未來的業績」。
集中選股,至多購買「五家股票」,以方便「追蹤和考核」。
好公司能具備:「超強的盈餘成長性、優秀的經營團隊、市場的領導地位、不斷有新的投資效益、股價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且基本面穩健、長期前景不錯但目前暫時未受到市場青睬」。
預知「主流股」的方法,在於洞察同類股中是否有多檔強勢「盈餘成長股」。
找出仍然處於成長階段的產業,並且投入這行業最看好的一家公司。
「最近二季盈餘」明顯提昇、未來展望又好,是「飆股」常見的特性。
今日的投資人,絕難從「去年的業績」或「今年的配股」中獲利。股價多已反映。
選股要檢驗其「股價的水準」、「近期的營收和盈餘成長性」、個股的新聞和動向、籌碼的分佈、法人的持股比例和動向、大股東的申讓和質借比例、融資卷的比例和變化。
注意營收創新高的股票。新興賺錢的行業。新的警示股。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
空頭時期,注意新上市,尚未表現過的績優股票。
選股的三要素:簡單度(核心業務)、透明度(財務和營運)和能見度(產業前景和獲利預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