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5月中Intel表示,Apple新一代iPhone將採用該公司為低價筆記型電腦所打造處理器Atom。獲得蘋果加持後,將使Intel藉由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切入手機市場的成功機會大為增加。

MID的發展,剛好是介於筆記型電腦與行動電話之間的產品,這區的產品定位屬於灰色地帶,並無標準化的功能需求,相對地衍生出一些可攜式的產品。伴隨無線網路普及與第三代行動通訊提供上網的需求,Intel企圖將現有的筆記型電腦產品往耗電更低及更小的Form Factor發展,當然,在這樣的產品定位下,這個MID就不能與筆記型電腦外觀相同。

在目前可攜式產品提供的應用上,可以支援的應用程式有限,加上網路上提供多媒體內容也愈來愈多,這也促使行動電話供應商提供更強大的手機以符合市場需求,但在維持低耗電狀況下,又要提升產品效能,成為技術需克服的議題。

另一關乎市場規模與使用者需求的狀態下,產品售價定位也成為關注的焦點,這也成為產品具競爭力的條件。以目前的MID產品價位來說,介於500美元到600美元,算是介於筆記型電腦和高價手機之間的價位,未來Intel要往smartphone發展,勢必在價格上需要更有競爭力才行,同時也push半導體技術往高整合度晶片發展。

然而,市場對於MID定位、規格及競爭力等疑慮,與UMPC、Netbook區隔曖昧不明,甚至有產品互相競爭的情況,這使消費者對於產品使用與採購上陷於躊躇不前的可能情況。其實是一塊相當混亂的市場,由於定位不明,導致產品規格的多樣化,這一點,相對的也帶給一些小而美的IT公司市場發展機會。

坐擁手機晶片龍頭的ARM,可說是在可攜式產品市占率最高的處理器IP企業,目前手機晶片龍頭的TI與Qaulcomm均是採用ARM架構手機平台。著眼於Smartphone,Intel在明後年發表的Moorestown Platform將會影響手機晶片生態。

Atom使用先進的製程技術,不過在裸晶面積與耗電部分均較ARM Cortex-A8來的高。以Intel公布的耗電(TDP, Thermal Design Power)還不是晶片本身的耗電,所以在可攜式產品晶片設計上,Intel還有發揮其技術優勢的空間,看來CISC與RISC的CPU設計架構在MID市場就要開戰了。而x86平台的優點在於支援的應用程式多、效能高,然而這一優勢ARM也看在眼裡,也發展Cortex-A9 MPCore的multi-core平台以提高晶片效能。

產業的創新一直持續著,我們看見Apple推出iPhone將原本中規中矩的行動電話市場掀起旋風,創造新的商機與生機。與Intel類似地,Google在網路稱霸之後,也積極的想進入手機市場,而推出Gphone,組成Open Handset Alliance,讓眾多廠商開發GPhone手機平台,主要手機晶片業者(Broadcom, Intel, Marvell, NVIDIA, Qualcomm, SiRF, TI…)都紛紛加入該聯盟,由此看來,不管這個裝置是否稱為手機或MID,上網的功能是必要的,未來的應用將挑戰著這些晶片業者的晶片整合與先進製程、低耗電、高效能的技術能力。而消費者可以看到,未來網路上需多服務將隨手可得,未來將孕育更多網路服務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