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由於成本考量,手持式電子產品觸控面板多選擇電阻式;而紅外線、超音波或表面電容式等技術,則隨著多樣化大尺寸面板應用產品而日漸普及。使用方便、利於互動的大尺寸觸控面板,已從以往的工、商業應用轉向民眾生活周邊推進。
目前已量產、適用於大尺寸面板的觸控技術皆限單點觸控,故仍侷限於提款機及Kiosk等以簡易點選功能為主的電子產品。
2007年5月,微軟展示其籌備多年的觸控式電腦主機-Microsoft Surface,配備全球首創可多點觸控大尺寸面板(30吋面板),創新的使用者互動方式企圖帶來觸控面板的嶄新應用。Microsoft Surface主要訴求客戶,應為餐廳、手機零售商等企業客戶,而其中最有發展潛力者為博弈業者。
傳統上,博弈業者總讓人聯想到賭檯、輪盤、吃角子老虎等純機械式機台,但隨著產業電子化浪潮來臨,博弈機台電子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於是,TFT LCD面板取代了傳統的賭檯、輪盤,卡片式的虛擬籌碼也取代了傳統籌碼。消費者僅須於櫃台購買磁卡,即可方便地在任何一台機台下注。
若博弈機台可導入觸控面板,消費者將虛擬籌碼磁卡插入機台後,面板即顯示其擁有的籌碼數量,消費者並可輕易地用拖拉方式,將籌碼移至下注位置。對於投注金額、下注方式(輪盤)的操作將更直觀。
然而,若觸控博弈機台沒有多點觸控功能,則每位消費者須擁有自己的顯示面板才能下注,難以複製傳統博弈機台上多人同時下注、互相參考下注方式的熱鬧情境。博弈機台若能擁有多點觸控功能,則機台外觀將與傳統機台無異,所有消費者可共用一部大型TFT LCD機台,更接近傳統博弈機台使用情境。從Microsoft Surface的展示影片來看,確實可完全符合博弈業者的需求。
與一般觸控面板不同,Microsoft Surface並非直接在面板上或面板外側裝設觸控模組,而是在主機內部以五部CCD攝影機及一部DLP投影機,達到判別觸控訊號的目的。這個結構體造成Microsoft Surface的先天缺陷:機體不易輕薄化,也大大提升成本。從外表來看,一台Microsoft Surface體積約類似早期利用CRT製造的桌型電玩機台,估計整機售價約達5,000到10,000美元之譜。
如前所述,微軟技術最大缺點在於架構複雜,在這樣的架構下,降低成本相當困難。如果我們可以善用已成熟的紅外線、超音波或表面電容式觸控面板技術,使之可辨別同時接觸面板的不同訊號源,亦可達到與微軟技術類似的效果。
現有成熟技術對於偵測「同一時間的多個訊號」的困難處,在於傳統技術係透過阻斷或衰減來源訊號以判斷觸控點位置,若觸控面板上有二個物體同時碰觸,即無法判斷訊號來源,但仍可透過軟體方式解決。
2008年4月,台廠禾瑞亞展示可達成多點觸控的紅外線、超音波及表面電容式觸控面板,其中紅外線及超音波式係透過軟體控制,使系統可辨別同時接觸於面板上的二個點;改良式表面電容式觸控面板實際上仍是同一時點控制單一觸控點,但已可識別四個不同訊號來源,以達到擬似多點觸控的效果。
由禾瑞亞所展示的功能來看,其32到42吋、配備紅外線或超音波式觸控面板的公用顯示器試作品,已可達到類似iPhone多點觸控面板功能,例如網頁放大、縮小、翻轉等功能,以及類似Microsoft Surface的物件拖移功能。至於其改良式表面電容式觸控面板展品,則係透過簡易的測試軟體,使面板可執行擬似桌上曲棍球的動作,動作相當逼真。
由於這些技術和既有成熟技術相較,基礎硬體架構差異不大,主要是在軟體及韌體部分進行研發,故成本結構與既有技術相當,平均成本約可壓至1吋3美元以內,對於普及化似乎見到一絲曙光。由傳統觸控技術改良的大尺寸多點觸控面板,包括台廠禾瑞亞的試做品與Microsoft Surface等產品皆相當有利於向民眾生活週邊拓展商機,利用多點觸控及多人辨識特性,可大舉進軍大尺寸觸控面板市場,例如戶外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或電子白板(e-Board)等。
另外,由於博弈業毛利極高,對於較高成本的觸控面板技術較能忍受,故被視為將較早導入大尺寸多點觸控面板的先驅產業;但若大尺寸多點觸控面板成本能有效壓低,則其餘利基場域亦可望提前導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