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基金交誼廳 (2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全球2006年經濟成長率創下5.1%的懾人幅度,國際貨幣基金(IMF)即指出,2000年到2006年是全球人類經濟史上發展最輝煌的黃金時期,而受全球經濟熱潮與新興市場崛起的強勢帶動,具有民生題材基礎建設產業開始風起雲湧,而以這些投資組合為主的基礎建設基金(Infrastructure Funds),更一舉成為市場主題基金的熱點,市場甚至給了一個「水電工」基金的平民封號。

基礎建設小至水電、能源管路鋪設及傳輸,大至公路、機場、通訊、公用事業、鐵路、海港、電廠等國家建設等,所有滿足人民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基礎設施。過去基礎設施與建設多屬於政府公部門經營,惟自1970年以降,政府為降低在基礎設施的財政負擔,使有限財政收入能投入更多的社會服務,歐美主要國家的公營基礎產業開始開放給私營部門投資,藉以加速基礎設施建設,並提高營運績效。

無關景氣榮枯

由於基礎產業涵蓋大型公共工程或建設,故具有高進入障礙門檻的特性,同時因為基礎產業替代性極低,景氣榮枯都不會造成人類對基礎建設等的民生需求,因此也較不受一般景氣波動影響,可預期的現金流量較高,相較其他產業更具有穩定收益性。同時,基礎產業與一般產業的相關性極低,具有風險分散效果,造就基礎產業基金與其他產業類型基金迥異甚多。

基礎建設基金因橫跨基礎產業、公用事業、電訊、銀行金融、資訊科技、周期性消費服務等多重投資領域,因此在基金分類上並不易界定,在理柏環球分類中,大致可概分為「公共事業」(Utilities)、「基礎產業」(Basic Industry)或其他類股票型基金等三大類,部分基礎建設基金則隸屬於全球性、區域或單一國家股票型。

全球商機蓬勃

依理柏(Lipper)全球資料庫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目前有近90檔基礎建設基金,全球總資產規模高達250億美元,其中又以投資於全球(近140億美元)及澳洲(近40億美元)等的基礎建設基金為大宗。而以原幣計價計算,全球基礎建設基金今年以來到5月底止的平均績效達12.54%,近一年達38.03%,近三年則達96.04%。

全球經濟近年強勁復甦,房地產景氣連年高漲,加上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的強勢崛起與人口激增,推升基礎建設需求缺口大增,造就全球基礎建設商機蓬勃發展,其中又以新興亞洲最為火熱。

根據世界銀行預估,未來五年,為有效支撐經濟發展,亞太地區20餘個國家每年將至少將投入總金額1,650億美元於基礎建設投資。其中電力投資約800億美元,道路約400億美元,電信發展約260億美元,水力工程和治理約140億美元,鐵路建設約50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亦預估,東亞和南亞未來四年至少會投入2,500億美元於新基礎建設上。

亞洲基礎建設相對紅火,主要是因為過去50年來,亞洲總人口增加一倍,都市人口卻擴增兩倍,經濟全球化促使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快速蔓延,並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亞洲基礎建設的重心,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博會,越南2010年前的五年計畫,印度第11次五年計畫,預估總投資金額將逾3,000億美元,南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國家建設計畫,各國計劃總投入金額均逾500億美元,台灣亦有大投資、大溫暖,預計這些都將掀起一陣新興亞洲的基礎建設熱。

雖然亞洲基礎建設欣欣向榮,但相關亞洲基礎建設基金則仍以澳洲發展較具規模與完整。根據澳洲交易所(ASX)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澳洲當地共有22檔基礎建設基金,總資產規模逾澳幣470億元,年複合成長率近35%。根據理柏(Lipper)統計,全球今年以來至5月底止績效表現最搶眼的基礎建設基金為Spark Infrastructure Fund,整體績效高達63.18%,其主要投資標的包括Powercor Australia, CitiPower及ETSA Utilities等三大供電商。

掀起募集熱潮

國內目前共有五檔基礎建設基金,包括國泰基礎建設基金、華南永昌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統一經建基金、元大全球地產入息建設基金以及保誠亞太基礎建設基金等,不過除了統一經建基金外,其餘成立時間都不長,但卻形成一股募集熱潮,只是投資人宜留意的是,選擇基礎建設基金時,最好挑選其投資標的具有穩定收益性,與該投資區域有具體國家基礎建設之施行,如此才能規避相關投資風險。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受到央行關愛的眼神之後,最近投信界簡直是風聲鶴唳,突然間,基金廣告的量不但變少了,而且就連風險警語做得也比以前大。不僅如此,就連銀行也被央行找去「道德勸說」,提醒第一線的營業員要多勸導國人購買台股基金。不少業者表示,雖然央行存心作多,但台股基金無論是體質還是後市,都還算相當看好;因此業者也開始紛紛建議,同樣市股票型基金,下半年台股基金的績效表現,並不會輸給海外。

    台股最近漲幅很出色

    根據統計,台股加權指數在過去一年以來的漲幅為二三.三八%,在亞洲僅領先日本的一七.二四%;但若以今年以來的成長幅度來看,台股六.一三%的漲幅,卻勝過國人一向偏愛的印度與香港。若再以單月來看,過去一個月內,台股漲幅為二.九五%,在亞洲僅輸給南韓的一一.二七%、日本的三.五九%,與印度的四.三%。

    反映到基金績效上,過去一個月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台股基金的平均績效達五.八九%,在亞洲僅次於南韓,成了五月份基金評比的超級黑馬。

    台股從四月開始起漲

    不少業者指出,儘管央行近來強力做多,但是台股早自四月中下旬就已經開始起漲,其中又以電子股的漲勢最為兇猛,不但指數創下新高,就連月線也已打破自八十九年九月以後的記錄。日盛投信經理王源錦表示,台股基金中,有超過九成的比例,會把六成左右的資產配置在電子股,所以過去一個月以來的漲勢,剛好就可以反映在台股基金的報酬上。

    連海外經理人也看好

    不僅是國內業界,就連海外經理人也認為台股在今年下半年會有表現的機會。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經理人貝德鳴(Mark Breedon)也指出,一般海外投資者對台股的印象就只停留在「便宜」上,但他認為,台股的特性絕不僅只是如此,而且下半年表現的機會也較多,不僅是大家熟悉的電子股,就連政府現在推行的金融改革他也會特別注意,預料將在未來替金融股形塑另一波話題。

    選舉政策大利多加持

    也有國內業者表示,除了明年三月的總統大選以外,年底的首次實施的單一選區立法委員選舉,其重要性也不亞於地方首長的選舉。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炸雞很美味,有機蔬果很養生。上了年紀、超重的王媽媽,明知她該多吃有機蔬果,少吃炸雞,但一走近炸雞攤,她還是忍不住的買了。直到被醫生警告血脂肪過高,王媽媽才後悔起來。

這場景,好像跟投資基金無關。但如果把炸雞、有機蔬果換成屬性不同的基金,則不但與基金投資人大有關係,也直指基金投資人常犯的毛病。「投資前,投資人雖設定了收益穩定的目標,但在挑選標的時,又只看績效了。」普羅財經研究員林啟榮、中國信託商銀投資顧問中心經理廖亭亭異口同聲的說。

儘管,基金是在台灣普及已久的投資工具,但很多人還是會選擇看似「美味」的明牌;但比較少人會考慮自己適合哪種基金商品,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很了解自己。

「問績效、關心報酬率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投資目標是什麼?」林啟榮提醒,基金應發揮其他資產工具所做不到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談到子女教育資金的籌措時,基金就會被列為首選的理財工具。但若是為了短期賺錢,則在基金商品的選擇上,就不會與子女教育的類型相同。

在設定目標時,廖亭亭建議,還須同時檢視投資人目前的財力與年紀。再以子女教育資金為例,如果是年輕上班族,就可選擇保守穩健型的基金,但如果太晚才想到要準備子女教育的資金,在可投資期間縮短之下,選擇的標的就不能太過保守了,但此時就必須考慮本身所能承受的風險,做更謹慎的決定。

人有屬性,錢也有

「人有屬性,錢也有屬性。」廖亭亭表示,如果設定目標的資金用途是購車、出國,則其實可選擇風險度較高的積極型基金商品。

而即使投資基金是為了追求報酬率,林啟榮認為,投資人應重視的是相對報酬,例如若是股票型基金,就與同時間大盤表現相比,而不是一味要求絕對的報酬。除了關心績效,林啟榮建議,也須將基金的波動性列為選擇指標,以免投資人選到風險超過自己所能承擔的商品。

所以,投資基金的目標,可以是追求一定的報酬率,可以是打敗定存,也可以只要求波動不要太大,收益穩定就好。但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業者的行銷話術,投資人有所游移時,就趕緊回頭想想,投資的初衷與目標。

選定了投資的基金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決定贖回時點。「在贖回以前,都是紙上財富。」林啟榮說的也就是停損、停利的執行。

但廖亭亭觀察到,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像是股市大跌、政治衝突等利空,投資人就會常忍不住地馬上「認賠」出場;相對的,若是獲利達到時,則又會有「惜售」心態而不願停利。

另外比較有趣的現象是,當市場有新流行的標的、產業或區域時,投資人常被挑動而跟進。「有位客戶,同一時間內持有的基金,竟因此達到30檔之多。」所以廖亭亭建議,在此情況下,應與理財顧問充分討論,尤其是贖回的資金要如何再做投資等,才能做出比較完整而正確的決策。

而林啟榮指出,基金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所以基金投資的調整宜與資產配置的調整同步,以免在基金上賺到了報酬率,卻無助於整體資產的成長。所以,你選擇的基金會是美味的炸雞?是可以滋補身體的雞湯?這個問題,你得好好的重新思考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ITs投資魅力強強滾,想在市場中成功淘金,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許哲崑提醒投資人可注意以下四大守則。

守則一:不要重押單一市場

由於房地產具有顯著的區域型資產特性,各區域房地產價格會因各區域的經濟狀況及題材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區域,不同國家彼此關聯性亦低。以亞洲地區為例,日本與新加坡REITs關聯性僅0.227,而日本與香港REITs關聯性亦僅0.313,擴大區域來看,北美與歐洲(英國除外)REITs關聯性亦僅0.567,故以全球角度進行資產配置,不但操作上更加彈性靈活,亦可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守則二:搭配債券分散風險

比較股票、債券、REITs、股票加債券以及REITs加債券等不同的資產,REITs加上債券之資產組合,過去年五年來年化報酬率為14%,年化標準差僅7.32%,優於股債組合。由於國內純REITs基金在不動產證券化商品持有比率需在七成以上,加上REITs漲多原本就有修正的風險,因此透過REITs搭配債券的平衡配置,不但可參與REITs上漲的投資收益,萬一在REITs修正時,亦可提供下檔的保護,以享有穩健的收益。

守則三:不要追高殺低

REITs市場成長雖是未來趨勢,但成長並非一路向上,而是在震盪過程中趨堅,這類的走勢對於投資人來說,常常會因為受不了帳面虧損而選擇認賠殺出,要克服這樣的人性弱點,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追高殺低。

守則四:單筆搭配定期定額

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不管是積極或是穩健型投資人,都建議將REITs納入投資組合中,以增進投資組合效率。對於小額投資人來說,許哲崑則是建議利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分批進場,長期下來,基金的平均購買成本就會降低,因此任何時點都能進場,較適合不會找市場買賣點、難克服追高殺低人性弱點的投資人。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投資也要撿便宜 BusinessWeek傳授五大秘訣 

  把錢存進銀行或是投資共同基金都要成本。不管是基金的申購費用還是儲蓄帳戶的管理手續費,美國大多數金融機構都要從中收一筆。而且這些錢隨著時間會越收越多,特別對小型或是才剛起步的投資人來說尤是。
 
此外,要爭取金字塔頂端顧客越來越難,證券公司和大型銀行只好將目標轉向口袋較淺的小型投資人身上。

SH Financial 總裁Alan Haft警告,上述情況對小型投資人來說非常危險,因為面對市場變化,他們不太有經驗,所以可能不太會注意手續費、稅率和績效等等問題。要是選到一檔成本超高的共同基金,還沒賺錢恐怕就要先支出一筆。

經紀商通常不太花時間介紹較便宜的替代性投資管道,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沒什麼賺頭。因此,散戶們的銀行帳戶就被高額的手續費、一點也不低的申購門檻給一點點蠶食鯨吞。那麼,想賺大錢的小型投資人該怎麼做才對呢?

《BusinessWeek》提供 5種建議,讓投資人能從中積極尋找更有智慧並且更便宜的方法,投資、累積金錢。

一、指數基金好選擇

小型投資人想要緊緊守住錢財的話,最簡單的就是投資指數基金而不是共同基金。根據Haft指出,指數基金不僅手續費較低:0.2%至0.5%,比上共同基金的3%至5%,而且稅率也比較不繁重。

Haft還說,相對於股市波動變化大,股票型指數基金 (exchange-traded fund;ETF)交易方式像是個別股票,讓投資人發現什麼不對勁時,馬上進出市場。 ETF還能夠讓投資人在價格走貶、引發大幅賣壓時,設立停損點。此外,若是想要規律地每月投資, ETF也不會每筆扣款都要收手續費,成本較低。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解你的投資性格,再做資產配置

投資基金時的「資產配置」非常重要,該如何拿捏完美的資產配置比例,是高深的「藝術」。不同預算、不同年齡、不同投資性格的人,所採取的資產配置方法也會不太一樣。

買基金很容易,但要買到穩賺的基金,可得要花一番心思仔細分析自己的性格,並且把資產作最適當的配置。不過,只要選定投資標的,就必須承擔錯誤的風險,因此為了精準「命中標的」,靠基金發財,最好能採取以下兩種方法「循序漸進」:

一、建議初入門者可選全球平衡基金。

如果投資預算非常少(通常只能買一或兩檔基金時),或是初入門、對基金陌生,或是自己完全不想傷腦筋做資產配置的投資人,可以直接購買「全球平衡基金」,特別是股債間可以靈活配置、不受最低投資比重限制的「資產配置型基金」,或「組合式基金」。

若是預算較多,也想自行決定資產配置與挑選投資標的,則可根據自己對全球股票與債券市場的預期,決定「全球股票型基金」與「固定收益型基金」的比重。例如看好今年股市優於債市,那就加重全球股票型基金的比重;如果投資人對某一產業有特殊偏好,也可重點購入納進投資組合。

要能「用較低的風險,獲取最高的報酬」

二、至少將投資標的區分為「基本型」與「選擇型」,股、債要均衡。

正確資產配置能讓投資人「用較低的風險,獲取最高的報酬」,投資人若想智慧理財並保有戰果,至少應將投資標的區分為「基本型」與「選擇型」兩種,其中基本型是核心持股,作長期投資之用。

中國信託財富管理處協理黃培直指出,假設任一時點進場,持有基金五年以上,報酬率必須為正,才值得投資人列入長期投資的核心持股名單中,他統計過去十年的歷史資料,篩出包括全球股票(平均報酬率最高,約有八%至一二%的年報酬)、全球債券、全球平衡、美國債券、亞洲債券、歐洲債券、貨幣市場債券等都是合格標的。

如果再細緻區分,可以借用富邦銀行推薦的「CTX」簡單理財概念。C(Core)代表核心資產(基金),投資期通常高於五年,在長期投資下報酬率為負的機會比較低,可定期定額購買全球股票型基金,或單筆購買全球組合式基金。T(Trend)是「趨勢性資產(基金)」,投資期通常在一到三年間、或三到五年間,一個景氣循環通常不會短於這個周期,例如過去五年新興歐洲股市上漲五倍,二○○○年時沒人敢碰這些市場,直到○三年該地區股市上漲一倍,才有許多人陸續跟進,這類資產因為商品市值大,所以當趨勢形成後,突然改變的機會不大,屬於風險程度中等的區域型商品。X(Extra)表示「特別選擇的資產(基金)」,通常是個別產業或國家的商品,例如能源基金、貴金屬(黃金)基金……等,可以利用短線波段價格漲跌的規律性,低買高賣,重複操作。

像女生化妝般的「CTX」投資術

台北富邦銀行協理黃致淵指出,投資人持有趨勢性與特別選擇基金,主要目的並非是要享受複利效果,而是要將財富極大化,所以若在這兩類基金賺了錢,就應該將賺到的錢轉投核心資產,持續穩定累積財富。

黃致淵以今年一整年的投資計畫為例,建議投資人可以這樣配置資產:最基礎的是全球股票型基金,有多餘的錢就放入亞洲地區股票型基金;最後再有點閒錢,則放在科技或台灣股票型基金。他表示,這種分層次的投資方式,就像女生化妝,在塗上彩妝之前,都應先上粉底,再根據個人性格和喜好,進行細部加強。

不過,資金不等、性格不同、需求不一的投資人,資金配置都不會一樣,在不偏離大方向下可容許「因人而異」。如果是積極型的投資人,可從趨勢性資產標的著手,並採定期定額方式降低風險,例如買能源、礦業、新興市場基金;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資人,則可定期定額購買全球股票型基金。

至於較大筆的投資金額,如年終獎金,可以單筆投入組合式、平衡式基金,也可全數投入全球股票與債券型基金的組合。這是因為單筆投資的「買點」非常重要,也不容易掌握,因此購買風險較低的標的,比較不易在高檔被套。

若以年齡區分,兆豐銀行個人金融處襄理邢光仁建議年紀大的可以買全球債券型基金;中年人購買全球平衡型基金;年輕人則買全球股票型基金。根據他事後追蹤績效發現,投資人如果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長期下來的平均投資報酬率至少都有五%以上(以台幣計價)。

投資專家的建議,不同屬性的投資,除了應該隨個人預算慎選投資標的外,也必須視每一年全球經濟景氣與各產業的消長,適時調整手中的資產配置,「趕流行」。

資產配置可「趕流行」,買了基金何時該賣?

專家表示,只要是屬於「基本型」基金或「核心資產」基金,大約一年檢視一次即可;至於「選擇型基金」,最好每一季都要校閱一下,汰弱存強。也就是說,不同類型的基金,應該有不同的追蹤及投資策略。

如果是屬於核心資產的標的,因為波動性較低,主要重點是看股票與債券間的比率(調整每年的股債比),以及這樣的股債組合是否落後這段期間的整體表現?投資人「可換,可不換」。假使基金換了基金經理人,或連續一段期間表現低於同類基金平均值時,就一定要換了。

如果是屬於趨勢性的標的,投資人大約三到六個月看一次即可,檢視重點在於:一、市場大趨勢是否改變?二、整體組合的投資報酬率若很不錯,是否應該先落袋為安?只是「很不錯」的定義視個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通常投資人應該將賺到的錢,放到核心資產中,跌到適當程度再策略性加碼。但如果是屬於特別選擇的標的,由於單一產業與國家最易受到市場上雜音的干擾,使得價格波動過大而難以掌握,所以建議投資人最重要的是嚴格設定「停損」與「停利」點,並確實執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炸雞很美味,有機蔬果很養生。上了年紀、超重的王媽媽,明知她該多吃有機蔬果,少吃炸雞,但一走近炸雞攤,她還是忍不住的買了。直到被醫生警告血脂肪過高,王媽媽才後悔起來。

這場景,好像跟投資基金無關。但如果把炸雞、有機蔬果換成屬性不同的基金,則不但與基金投資人大有關係,也直指基金投資人常犯的毛病。「投資前,投資人雖設定了收益穩定的目標,但在挑選標的時,又只看績效了。」普羅財經研究員林啟榮、中國信託商銀投資顧問中心經理廖亭亭異口同聲的說。

儘管,基金是在台灣普及已久的投資工具,但很多人還是會選擇看似「美味」的明牌;但比較少人會考慮自己適合哪種基金商品,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很了解自己。

「問績效、關心報酬率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投資目標是什麼?」林啟榮提醒,基金應發揮其他資產工具所做不到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談到子女教育資金的籌措時,基金就會被列為首選的理財工具。但若是為了短期賺錢,則在基金商品的選擇上,就不會與子女教育的類型相同。

在設定目標時,廖亭亭建議,還須同時檢視投資人目前的財力與年紀。再以子女教育資金為例,如果是年輕上班族,就可選擇保守穩健型的基金,但如果太晚才想到要準備子女教育的資金,在可投資期間縮短之下,選擇的標的就不能太過保守了,但此時就必須考慮本身所能承受的風險,做更謹慎的決定。

※人有屬性,錢也有

「人有屬性,錢也有屬性。」廖亭亭表示,如果設定目標的資金用途是購車、出國,則其實可選擇風險度較高的積極型基金商品。

而即使投資基金是為了追求報酬率,林啟榮認為,投資人應重視的是相對報酬,例如若是股票型基金,就與同時間大盤表現相比,而不是一味要求絕對的報酬。除了關心績效,林啟榮建議,也須將基金的波動性列為選擇指標,以免投資人選到風險超過自己所能承擔的商品。

所以,投資基金的目標,可以是追求一定的報酬率,可以是打敗定存,也可以只要求波動不要太大,收益穩定就好。但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業者的行銷話術,投資人有所游移時,就趕緊回頭想想,投資的初衷與目標。

選定了投資的基金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決定贖回時點。「在贖回以前,都是紙上財富。」林啟榮說的也就是停損、停利的執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饕客大都會自己單點好菜;一般食客,則多會選專人配好的套餐。而這種「術業有專攻」的作法,在近三年,已出現在國內基金投資人的身上。

專業投資人,會自己選擇基金標的;資金有限、專業不足的投資人,則會被組合基金(Fund of Fund)吸引。

※國內組合基金規模成長最驚人

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國內組合基金規模從三年前的352.17億元,快速增加到今年3月底的1862.61億元,大幅膨脹了429%;市占率也由三年前的1.22%,上揚至8.9%。是所有基金商品中,成長最為驚人的類型。

對此,國內發行組合基金的先行者之一,中國信託商銀「全球組合基金」基金經理人張真榮分析,由於過去的基金產品,投資侷限或在單一國家、區域,或在單一產業,因而多受景氣循環牽連,而迭有波動。

由於組合基金可以做到跨區域、跨投資風格、跨資產、跨投資機構的風險分散機制,還可以讓投資人有效避免單一基金經理人追漲殺跌的風險。「所以,組合基金是整個基金產業的大趨勢。」張真榮說。

此外因全球邁入十倍速的競爭時代,國際局勢、政經環境的變化往往無法預期,使得基金操作難度也變高,獲益穩定、風險較低的組合基金,就廣受全球基金投資人的青睞,因此,組合基金也被稱之為「懶人基金」。

ING安泰彰銀投信就指出,手中資金不甚充裕,但又希望做好資產配置、可布局全球的投資人,以及投資新鮮人,都可從全球組合基金切入。另外,工作繁忙,無暇緊盯各地經濟景氣波動,判斷買進或賣出時點的上班族,也可考量投資全球組合基金。

不過,即使是組合基金,仍因「選秀」的基金標準、投資目的不同,而有類型上的差異。以台灣而言,張真榮分析,目前仍由全球配置的股債平衡型、股票型及債券型等三類組合基金,為投資人喜好的主流。

但接下來,張真榮預估,市場應會流行主題式的組合基金,如純以能源、不動產,或是REITs基金為組合。「不過,設定了主題,卻因過度集中,而與組合基金的原始精神相違。」張真榮分析道。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視近一年多年來才成立的國內投信跨國股票基金,雖然募集不錯,日後卻不見得檔檔繳佳績,有些報酬不算差,但並沒有超越成立後同時間的台股漲幅。部分跨國基金募集時賣相不錯,可惜操作績效不如預期,投資的地區股市原本表現不好為其中原因,也有專家指出,績效佳的跨國基金,或許也有拉回可能,而淨值報酬不佳的個別基金,逢低買進,拉長時間投資,也有翻身機會。

近一年來募集、或者追加募集時引起轟動的投信公司跨國基金,其實和報酬率相關,近兩年像保誠、ING安泰投信、德盛安聯投信募集幾檔特定基金,吸引大批散戶進入,有時半天、一天就快速完成募集的基金,都因績效佳,傳出口碑,包括ING高股息系列基金、德盛安聯綠能趨勢、保誠的印度或基礎建設。而投資人可注意部分追加募集的個別基金,可能是因績效超出預期,才需追加。

到上周五為止,2006年成立的投信跨國股票基金,有六檔超越台股同期表現: 元大泛歐成長基金、 匯豐中華投信新鑽動力基金、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華南永昌全球精品基金、ING亞太高股息基金、國泰全球基礎建設基金。

今年來成立的跨國股票基金,華頓投信全球時尚精品及ING全球醫療生技基金績效,也超過台股。

去年以來,績效不如台股的有,華頓全球黑鑽油源高息基金,去年2月成立,13個月來,績效為-8.5%,同時期台股22.39%漲幅。摩根富林明絕對日本成立於4月,13個月來績效-9.3%,台股同時期漲20.49%。景順日本去年5月底成立,績效-7.8%,同時期台股漲16.75%。日本單一市場表現不佳,讓相關基金表現不如預期。

近三年來,國內投信公司募集的全球型基金,幾乎檔檔募爆;投資中國相關股票比例過高而下架的基金,反而湧現大筆認購或定期定額買盤。正面解讀此市況是台灣人投資行為越來越國際化,悲觀者擔心從企業到一般投資人,資金全往外跑,台股資金失血。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民國89年到今年3月,跨國股票基金金額成長近4倍。民國94年跨國股票基金規模1300餘億元,到今年3月倍增到2600多億元,印證投資海外、境外基金已成顯學。

依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境外基金強勁吸金,到今年3月為止,境外基金在台灣有732檔,規模達1兆4646億餘元。

花旗環球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也指出,去年台灣淨投資金額達450億美元,其中包括了QFII(外國專業投資機構)貢獻的150億美元,台灣投資人期待政治環境改善、與美元利差縮小,緩和資金外流的情形,不過,今年第一季以來的結果,卻事與願違。谷月涵表示,過去2年,中央銀行緊盯新台幣匯率,刻意維持較日圓弱、較美元略強的價位。但實質利率過低,和美元利差拉大,資金不斷外流,加深新台幣貶值趨勢。

國內投信近來募集的基金一再追募的,都是海外基金。不論是全球股票型、歐洲組合、資產證券化、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全球基礎建設、綠能趨勢基金等,全都獲得投資人青睞。

境外基金下架檔數不少,很多是因投資中國成分相關股比例超過台灣官方規定而不得不離開,但檢視近半年、近一年績效,多半超過10%,績效報酬率超過二成、三成的下架境外基金,相當普遍。而這與港股、中國滬深股市近半年到一年來大漲有關聯。

根據法規,境外基金持有中國大陸的A股、B股,比率不得超過淨值的0.4%;投資港、澳兩地紅籌股的海外基金,投資比重也不得超過10%。

中國股市大漲,當然讓因持股中國相關股而下架的境外基金績效大好,主管機關限制境外基金買進中國相關個股比例,這使台灣投資人頓失不少投資機會。但由於中國股市漲幅太誘人,投資人在這些基金下架前,都湧現搶購潮。

很多理財專員建議客戶,為免日後想買卻買不到,乾脆設定期定額投資,比較有利。不過,少部分金字塔上層的投資人,則接受理財專員建議,跑一次香港或新加坡,到當地銀行開戶,成為財富理財客戶,則不但可以買台灣下架的境外基金,還可以直接投資在港掛牌的紅籌股、中資股、H股。

2003年,霸菱香港中國基金為第一檔因為紅籌股投資上限而在台灣停售的基金。數年來,已有約20檔基金相繼退出台灣市場,並從香港基金擴大到亞洲基金,再擴大到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雖然絕大部分下架基金說明是因為投資中國比例超過我國官方規定,但並不是每一檔下架基金都是如此,有些基金是因為來自台灣的資金占該境外基金比例過高,這不符合這些境外基金契約規定,因此只能停止來自台灣的投資人買進,例如部分大華投顧代理的基金。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基金防老 絕對報酬型吃香


 


在全球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大趨勢下,退休金已成為民眾理財的主要目標,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刻不容緩。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民調顯示,國人在設定退休金上普遍認為要有500~1500萬元才夠。
目前政府及企業提撥的退休金普遍不足以支應個人退休需求。以工作30年後退休計算,以上兩者大約只能領到300~400萬元,距離多數期望值仍有很大的缺口。
以退休金準備為前提的理財規劃,理當切合長期投資、風險控制。因為長期的退休金理財策略,不同於傳統的賺幾桶金、幾百萬的目標,而是馬拉松式的理財,比的是耐力與穩定度。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股雖然已重新站上8000點,但成交量始終萎縮,僅見外資唱獨角戲,散戶參與度大降,事實上,並非散戶沒錢投資,而是台股報酬率不佳,散戶投資標的從股票轉向海外共同基金,導致今年來投信募集的海外基金幾乎檔檔熱賣。

 

強力吸金
除了市場投資熱度高外,這些新基金圍繞在基礎建設、REITs及替代能源3大主軸,其中基礎建設與不動產證券化(REITs)基金訴求兼顧穩健與市場成長性,順勢吸納萎縮的債券基金資金,吸金直逼2000億,讓投信資產結構明顯質變。
台灣利率持續處於低點,資金不斷往外流,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月底止,投資境外基金金額超過1.5兆元,國內投信發行海外基金則約達6000億元,但投資國內基金規模則只有約1.3兆元左右,顯示國人投資海外基金規模已經超過國內基金。

吸納債券基金資金
這些資金最主要來源,就是過去曾經逼近3兆元的債券型基金,在各大投信陸續處理結構債問題後,目前債券型基金總規模縮水至不到1兆元,若再扣除去年台灣市場流出至海外市場的資金約1.4兆元,台灣市場應還有近兆元的資金流在島內找尋投資標的。
為了搶食這筆龐大資金,投信業者今年新商品重點主打穩健投資,因此像基礎建設、不動產證券化產品,結合市場話題性,成為投信檔檔熱賣的商品。
以基礎建設產品來說,國泰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胡耿銘指出,基礎建設基金的投資標的包括生活中使用的水、電、天然氣;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設施,以及與人溝通的電信網絡,這些標的具備不可取代性、進入障礙高、受法令規範或長期契約保障,同時也有穩定的現金流入與長期固定收益之優勢,加上新興市場需求持續增加,造就產品熱度。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基金目前規模為二兆餘元,境外基金就高達1.4兆元,顯示國人喜歡利用共同基金做理財工具的事實,但買基金的同時,除重視投資成效外,事先計算好基金買賣的成本,更可詳細算出精確的投資報酬率。

投資人到銀行申購共同基金時,無論是買進時必須支付手續費外(部分基金手續費為後收)。若在銀行買入境外基金,則不能避免賣出時一定要支付的信託管理費(約計0.2%至0.4%,依各銀行規定)。另外,負責基金資產託管的保管銀行、發行基金的投信公司,分別收取不等的保管費、經理費等,而且每天都自淨值中自動扣除。

手續費 國內基金較便宜

聯邦投信行銷企劃部副總經理鄭沛婕表示,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基金,過去單筆手續費上限為2%,最近證期局開放讓投信公司自行規定手續費上限。但終究來看,國內基金較境外基金動輒4%至5%手續費便宜許多。

一般在募集期的新基金,經理公司為了衝刺基金規模,手續費五折已視為常態,包括投信或銀行亦不斷推出定時定額優惠專案,也是訴求申購金額越高,手續費越低的方案,甚至終身「0」手續費優惠等。鄭沛婕提醒投資人,雖然貨比三家不吃虧,但便宜的手續費並不代表可以求得較高的投資報酬,基金績效及風險是不是符合投資人的需求才是最要緊的,千萬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而買錯標的。

避免短線交易被罰錢

為避免投資人因為短期進出過份頻繁,造成基金交易成本提高,造成其他受益人權益受損,許多國內外基金針對短線交易都有不同罰責,輕則列管罰錢,重則拒絕往來。就短線交易的定義來看,國內投信發行之基金從三天至七天不等,費率約為基金買回金額的0.01%至10%都有。

境外基金規定亦差異頗大,一般限定為90日,90日內買回次數超過一定限制的受益人,需支付一定比例的短線交易買回費用;部分基金則以一年買回次數為限制,投資人切莫大意,以免成為基金公司的拒絕往來戶。

有關基金轉換成本,在同一家經理公司旗下的系列基金間轉申購,即A基金換成B基金,目前是不收取或收取很低的轉換手續費,買賣基金的費用看似繁雜,但投資人只要勤於蒐集資訊貨比三家,就可達成「省小錢,賺大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以來,國內投信募基金一再追加額度,中國大陸募基金更是盛況空前。美國基金評鑑公司晨星(Morningstar)建議,投資人要從基金管理團隊及基金報告來挑選基金團隊。

今年以來,國內投資人熱烈搶購共同基金。在中國大陸,股市持續飆漲,更刺激投資人瘋狂申購基金。4月中旬,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募集上限是人民幣100億元,但一天之內湧進人民幣900億元,不但創下新基金發行時申購規模的最高紀錄,也刷新了採用「限額認購、比例配售」以來中籤率的新低。

晨星分析,在市場高檔震盪、基金募集環境良好的背景下,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憑藉優秀的歷史業績及良好品牌效應,獲得投資人青睞。

晨星指出,投資人挑選基金時,不僅要了解基金的歷史回報與風險,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能力也不容忽視。機構投資人可透過多種途徑了解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普通投資人在時間、精力及手段方面都不能相比,但仍可從一些線索來挑選適當的基金經理人。

首先是經理人投資管理的年限與經驗。投資者可從基金公司網站上獲取相關資訊,如經理人何時何地開始從事投資、在其他基金公司時的績效、該基金與同類型基金的比較等。

其次是注意基金報告,從季報、半年報及年報等來追蹤基金經理人的操作策略。晨星認為,好的基金報告重視投資人的長遠利益,讓投資人獲得平實易懂的操作理念,也願意與投資人一起分享投資中的成功與失敗。

晨星提醒投資人,基金經理人不可能孤軍奮戰,基金績效背後都需要研究員、交易員及基金經理人一起通力合作,任何基金的運作管理都離不開團隊力量。

例如,富達及百能(Putnam)等美國基金公司會雇用上百名研究員及大量的基金經理人,但有些公司研究力量偏弱,經理人也過度依賴單一券商研究報告。雖然投資研究團隊人數不能代表研究能力,但至少可以了解基金經理人背後完整的團隊組織。

晨星指出,投資人還可以觀察基金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否為保護舊投資人利益而向新投資者關閉基金?是否為自身利益而盲目擴大基金規模?基金經理人是否為了一時之便而違背契約?基金經理人是否經常變更?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基礎建設,就如同於台灣推動過「十大建設」,包含公路、鐵路、港口、電力、水力供應、能源及電信網路等,基礎建設因屬結構性需求,將隨經濟成長擴張,估計未來至少有十年的成長性值得期待。世界銀行更預估在2005至2010年間,每年基礎建設新投資金額將達3,700億美元,維修金額更高達4,800億美元。

根據歷史經驗,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及基礎建設公司的租金收入及使用費等,均與通膨成正相關,能隨物價調整,因此基礎建設基金在物價上漲期間,可有效對抗通膨,也是在國內目前什麼都漲,惟有薪水不漲的情況下,基礎建設基金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國內去年已有景順發行亞洲基礎建設基金,大華銀、Lion Capital(利安資產管理)也有專門針對亞太市場的基礎建設股發行共同股票基金,可惜這些基金都沒在台灣上市買賣。

繼去年底國泰投信發行第一檔基礎建設基金後,華南永昌、保誠及元大投信等也相繼投入,近期都正募集中,國泰基礎建設基金申請追加募集,總計去年底至今,基礎建設基金吸金逾600億元,是今年上半年最熱的基金商品。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由於利率持續走低,加上股市情勢不穩,導致許多人財富縮水,對於那些想要以定存或依賴固定收益的投資人來說,無法有效累積財富,因此有了連動式債券發展,成為取代傳統的熱門理財工具。

 

二、商品介紹-連動式債券 (Structured Note) :

      何謂連動式債券?所謂連動式債券是一種結合債券與選擇權的金融性商品,有保本與高收益的兩大目標,一方面擁有債券的保本特性,保證回收一定程度的本金,一方面又可投資報酬率較高的選擇權,如股票指數或LIBOR(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利率指數,獲利隨利率或匯率高低而定,除此之外還有免稅的特色,讓許多人紛紛興起起一股投資熱,大家趨之若鶩。

 

連動式債券種類

類型

投資標的

舉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基礎建設類股持續發燒,不僅從上游的鐵礦砂等生產原物料價格,以至下游終端的航運指數,都持續邁向歷史新高。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快速下,未來全球基礎建設將是前景光明。

就區域角度來看,亞洲顯然是國際投資者的最愛,儘管股價已連續兩年落後全球,但其後座力強勁,近期更獲不少外資券商調高其投資評等。根據世界銀行預測,今後五年,亞太地區共20餘個國家為支持經濟發展,每年將至少拿出1,650億美元用於基礎建設投資。其中,電力投資約占800億美元,道路施工約400億美元,電信發展約260億美元,水力工程和治理約140億,而鐵路建設則是約50億美元。

保誠(香港)資產管理亞太股市分析師李相訓(Sang Hoon Lee)認為,目前導致亞洲基礎建設投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為支應人口快速成長;其次,亞洲都市化發展迅速,將大幅拉升相關基礎建設需求。

根據聯合國預估,到2050年,亞洲將新增13億人口,總數將達54億人,約占全球人口總數近一半。然而,與此同時,美國與西歐人口卻僅增長約1億。

亞洲人口快速成長將持續刺激能源、水利工程、交通運輸、住宅建設等基礎設施的投資,並且這些建設將成為亞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推動力。此外,二十一世紀亞洲經濟的快速崛起,將使都市化浪潮席捲亞洲,估計未來每年約有5,000萬人口移向城市。並且,預計到2030年,亞洲都市人口平均將占全體的60%。為支應不斷增加的都市人口,各國政府勢必得不斷地對基礎建設制定可行的計畫,並投入大量的資金。

歐洲開發銀行亦認為,東亞地區的經濟成長將吸引著大量的投資者,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和基礎建設的推動。另一方面,為保持國家經濟的快速及持續成長,具有經濟潛力的中國和印度,亦將維持他們在公路、鐵路、能源、水力供應、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

在基礎建設供不應求下,許多亞洲國家政府會選擇向私人機構或國際資金尋求資金管道。當這個市場日趨開放,以及新經營者的加入下,將製造更多亞洲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機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又進入報稅季節,雖然繳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但一想到要從荷包 裏掏出一筆為數不小的開支,心裏難免還是會有些痛及不捨;尤其是 今年最低稅負制上路後,對高所得者更是產生重大的影響。雖然合理 合法節稅的方法很多,其中,但投資該怎麼節稅,也頗有些學問,因 此,投資理財如果事先瞭解各種投資理財工作的稅賦負擔,並預先安 排、規劃,將頗有保護財富的作用。

  根據目前稅法的規定,現階段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買賣國內基金 之資本利得,視同證券交易所得,並不必繳納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 國內基金,除了極少數基金還配息,會按基金不同獲利來源,歸類為 利息所得或營利所得(扣繳憑單即敘明),大多數的基金都沒有分配 收益的問題,因此,基金投資收益並不必須報繳所得稅。

  而投資海外(境外)基金方面,因為目前國內稅法採「屬地主義」 ,因此,所有境外所得都可以合法免稅(自九十八年後,年所得超過 一百萬元,才必須納入個人基本所得,計算最低稅負)。投資人不妨 運用共同基金此項租稅優勢,將超過二十七萬元免稅額的利息收入轉 投資,可同時享有免稅、獲利穩健、變現能力佳等優點。

  ING投顧舉例說明,假設鄭太太擁有2000萬元的資金,若前年(20 05)底全數投入台灣郵政定存,依當時一年期定存利率2.015%計算 ,可獲得40.3萬元的利息收益,但因超過27萬元的利息所得,有13. 3萬元必須併入個人綜合所得,依累進稅率課徵所得稅,以中間偏高 所得者的21%為例,即必須繳稅2萬7930元。

  如果王太太當時能透過基金節稅,保留50%在定存,其餘投資基金 ,假設分別將1000萬元、600萬元、400萬元投入銀行定存、全球股票 型基金及國內股票型基金,假設基金年報酬率均為15%,則一年下來 將分別獲利20.15萬元、90萬元、60萬元,總計170.15萬元的收益, 不僅高於全數投入定存的稅前收益40.3萬元,獲利更是全部免稅,達 到兼具投資獲利及節稅之效。

  惟基金投資雖有節稅功能,但也有價格波動的相對風險,因此,在 進行資產配置前,必須先確立理財目標,短、中、長期資金需求,並 考慮自身風險承受度,最後才在存款、基金、債券、股票、不動產證 券化……等投資理財工具中,做出最適當的資產配置。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置入式行銷在整合行銷領域不是個陌生名詞,在基金行銷領域更是重點中的重點,但是身為一般投資人的你知道什麼是置入式行銷嗎?置入式行銷和你手上要投資的基金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不想當個盲從的基金投資人,你一定要先弄懂置入式行銷!

用最白話的方式簡單說,所謂的置入式行銷就是不在廣告時間登廣告,而且不用廣告形式做廣告訴求,而讓接受訊息的人誤以為是新聞報導或節目內容!

從事媒體行銷業務逾十年的我,其實一直將置入式行銷當成自己練功的登頂目標!一套好的置入式行銷策略和議題操作功力,對行銷人而言不只是工作,更可以被當成藝術創作來挑戰!只不過重新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思考和觀察,身陷業內的我卻不禁替國內的投資行銷環境感到擔心,因為”置入式行銷”的被濫用和粗製濫造,不但讓它揹上”欺騙”投資人的污名,更讓基金公司誤以為,只要花錢買好媒體版面和時段,就可以為所欲為的創造短線銷售奇蹟…

結果呢?奇蹟當然是沒有出現或是曇花一現!

除了少數類似『 金磚四國』天時地利人合加上用心操作的難得佳作外,置入式行銷的招式已經慢慢被日益精明的投資人識破,以至於投資人出現鄙棄甚至反向操作的動作!也因此,是否能識別接收的資訊是不是業者的置入性行銷手法,對於投資人的投資判斷,某些時候極可能成為投資人是否買到真正適合投資商品的關鍵性因素…當然,也不是跟著置入式行銷資訊買基金的投資人都一定會賠錢,特別是投資人只做短線操作時…

是故,如何能夠更精準的識別和判讀資訊,以決定你買這檔基金是要做中、短線投資還是長期資產配置,就成為投資人投資前搜集資訊所要培養的第一個功力。至於要如何建立這樣的功力呢?對於目前還無法識別置入式行銷招式的投資人,這裡可以教你幾個簡單的識別小撇步!

步驟一:先看看基金相關資訊被歸屬於那個版面或那個時段?

大部份的雜誌為了”堅守”媒體客觀中立的報導本份,對於新聞性/資訊性/議題性不高的文字廣告內容,仍然會在版面邊緣放置小小的”廣告企劃”字樣,因此當你看到雜誌內有一篇讓你心動的文字報導時,注意一下邊邊角角以確定它是不是文字式的廣告,如果是,對於資訊的判讀你就要更謹慎的思考和篩選!

同樣的,在報紙也有所謂廣告性質的工商報導版面,通常這些版面都落在比較後面的版面,並以”XX訊”的形式開始,而不像一般報導有掛上記者名字,少部份掛上記者名字的工商報導,如果報導最後有附上活動資訊或基金申贖資訊的話,就通常是業者花錢買的廣告版面。廣播、電視節目或新聞的部份則無法這麼明顯的分辨和判別,還需要靠其它步驟的小撇步綜合判斷!

步驟二:觀察它的版面有多大?是不是連續報導?

如果你看到一檔最近正在銷售的基金相關資訊,不僅版面總是落在前面幾版的新聞版,同時佔的版面也特別大,而且只有一家公司”獨佔”版面,那麼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機率它是廣告。或者是,你注意到一檔正在募集的基金,連續好幾天或好幾週都被”獨家”報導,那麼也有極高的機率,它是業者的行銷廣告,而不是媒體記者的新聞報導!

步驟三:觀察它的曝光媒體有多少?是不是主要的媒體都有類似的報導?

另外一個觀察步驟,則是在深度之外,觀察資訊的曝光”廣度”,同樣、類似或相關的資訊覆蓋了多少媒體的版面?是不是主要的媒體幾乎都有類似甚至一樣的報導內容,如果是,那麼你看到的資訊仍有極高的機率是廣告,不過這中間還有一種可能,是業者運用媒體公關策略召開記者會或發佈的新聞稿內容,當然,這也被我納入業者置入式行銷的一環!

識破置入式行銷,精準發現適合自我需求的投資商品

誠如一開始的澄清和聲明,個人對於置入式行銷是極為正面的評價。任何一項商品要上市前,為了讓購買它的消費者更清楚他買到的是什麼東西,同時更精準地買到他需要的東西,透過愈多的管道釋出愈多的訊息供消費者參考,這是業者負責任的表現。只是過去這樣的資訊都相對明白地以”廣告形式”呈現,而現在卻混雜在報導和節目內容裡出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論是廣告或是新聞報導其實都是資訊來源的一種,只不過受聽眾多年來累積的印象和認知,對於兩種資訊來源的態度和接收資訊的判讀是有落差的。因此教育投資人學會判讀資訊的來源,也讓業者更用心的去經營其所提供資訊的品質—不論是廣告或新聞資訊—我個人相信這將會對整體投資環境產生正面向上的力量!

當然,這也會讓投資人對基金業者的要求愈來愈高!當投資人愈能夠判讀資訊,就愈知道要如何去搜集更精準的資訊,同時更精準的解讀資訊,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理財需求的投資商品,不追逐短線利益,而掌握長期投資複利及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爆發力!!

最簡單的破解基金業者置入式行銷手法的招術,那就是不論看任何報導,都試著多方面搜集資訊,而且最好看看沒有發行相關商品的競爭同業,或沒有發行商品包袱的客觀中立專業機構的研究報告或新聞曝光資訊,來平衡一下你所接收的資訊以幫助你思考判斷,做出最符合你投資需要的最適決策…

「電視新聞裡,美麗的女記者正大口大口地嚐著美味的海鮮料理,一連串”好吃”的讚嘆聲交錯著”極端享受”的豐富表情,一旁知名的藝人,同時也兼具股東身分的店家老闆接下麥克風,清楚的跟觀眾說明食物美味是源自於食材的特別和新鮮,再加上匠心獨具的特殊烹調方式…,然後畫面帶到美味食物的特寫鏡頭,就在你口水開始往下流的時候,電視畫面右下角,打出了店家所在的位置圖!!」

相信上述的新聞內容,對習慣天天守在電視旁的新聞迷來說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到了週末假日或連續假期,類似的生活新聞內容更是頻繁而精緻!!

這樣的內容,99%就是一種置入式行銷!!

其實不論是新聞報導、各式媒體廣告、節目內容、研討會講座、特定行銷活動或公益活動、以至於WEB2.0時代下你能搜查到的網路資訊,置入式行銷無所不在,充斥在處處需要行銷,時時在做行銷的日常生活裡!!然而不同的資訊傳遞方式和包裝效果,卻會因為閱聽眾”信任層次”的落差,而產生不同的資訊接受程度和篩選效果!

換言之,直接的廣告訴求讓閱聽眾清楚的知道他在看廣告,然而用新聞或其他方式包裝的行銷訴求,閱聽眾則會以為他在看的是,被他信任的、客觀中立的媒體(包括任何活動的主辦單位)所篩選和評價過的資訊,閱聽眾的信任和接受程度自然在無形中拉高,一旦資訊內容和實際產品出現明顯的落差,就容易產生消費糾紛!!

投資也和消費一樣!!

當投資人接受的資訊及其對商品的期望值和實際投資報酬產生明顯落差時,就容易產生交易糾紛!糾紛背後影響的是,投資人對基金公司的信任程度和品牌印象,當然,這也會同時影響投資人對資訊來源的評價和信任程度--如果投資人不是看廣告投資而是相信媒體的報導或特定人的推薦而投資!

因此投資人可以透過不斷累積的投資經驗和投資學費,學習判別置入式行銷的資訊內容,並建立自己信任的基金公司名冊或資訊管道來源,但如果想少繳一點學費,並將學習成本轉化成更多的投資本金呢?

這時除了運用”拆解置入式行銷招式”來判讀資訊之外,也可以就資訊呈現的內容來做適當的解讀和判別,以提高你投資的效率和凖確度!

篩選”廣告資訊明顯”的資訊內容

類似文章一開頭的置入式行銷案例,就是一則”廣告資訊”明顯的資訊內容。所以當消費者在接受一則資訊時,如果很容易就可以從訊息中發現下一步如何行動的指引或明示,這則資訊通常是業者花錢購買版面所做的置入式行銷。換言之,資訊的內容經過媒體評價和篩選的機率極低,它只是一則被”報導資訊包裝”的廣告內容。

一般國內的基金公司比較少運用電視新聞或節目資源包裝置入式行銷的廣告,但常常在產品發行時會買下報紙、雜誌的新聞版面,或是廣播的節目時段,用文字、報導或採訪手法包裝置入式行銷的廣告,業者為求行銷效果更為直接,效益更能被有效評估,因此多半會在”可以百分之百運用和操控”的內容裡暗藏基金公司或投資商品的名稱、基金經理人介紹、基金申購日期、基金申購管道等相關資訊,讓投資人看到資訊心動後想進一步行動時,不必繞太多彎,不必查詢太多資訊管道,就可以直接下單投資。

大部份的媒體會在文字式廣告的版面標明”廣告企劃製作”或”工商活動”等以協助消費者判別資訊內容,儘管是相對於圖像廣告資訊更為完整的文字式報導,但這仍是廣告,以保障該媒體讀者的權益,也保護媒體的品牌形象及其在讀者心中被信任的程度。但少部份媒體或是有時業者提供的”置入式行銷廣告資訊”,記者自行判斷下認為該內容的確有新聞報導的價值時,它就會變身成為一則沒有”廣告提醒文字”標示的紮紮實實的新聞報導。

這時候投資人就只能靠自己對資訊的觀察和判讀,來決定自己要不要接受這則資訊內容,還有對這資訊內容要接受到什麼程度!如果當你直覺這篇文字很容易讓你心動,而且有非常完整的資訊讓你的心動直接落實成為行動,那就把它當成是廣告看吧!這時候的你需要澆盆冷水清醒一下,回頭重新記憶和判斷你確實的需求是什麼?而這則廣告給你的訊息,是不是真的能滿足你的需求,千萬記住,不要在當下衝動決定,完全放任自己跟著資訊的內容起舞!!

基本上,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資訊,只有相對完美的資訊,而這相對的標準,就建構在需要資訊的人他本身的定位和需求上。

投資資訊亦然!!

歷史上沒有一個大師或專家,敢百分百保證他看的趨勢一定正確,也沒有一位大師或專家的每一個預言或判斷,可以接受市場的驗證而百分之百命中!這也正是投資好玩的地方,因為大師或專家和一般投資人甚至是門外漢的投資人,或者不是人的猩猩或猴子,輸錢和賠錢的機率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大師多了專業,多了更多對市場趨勢長期觀察的機會和資源,也多了更多投資的經驗值,以及更熟練的操作運用「克服人性障礙」的投資技巧,所以,一般投資人還是需要投資大師或專家的協助和引導。

篩選”一面倒”的資訊內容

因此,即使是看投資大師或專家給你的資訊,都需要”平衡”一下!更何況是看某家基金公司或媒體提供的資訊,除非投資人已經經過長期的觀察及一定程度的測試,確定對該基金公司的品牌或特定媒體的客觀中立立場,並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

如果投資人已經養成習慣吸收任何資訊前都記得多看多聽然後停下來平衡一下,那麼不論基金公司置入式行銷的內容是廣告或包裝成任何型式的新聞資訊,運用”停看聽”法則就可以過濾掉不適合的投資需求資訊,更精準的建立適合個人或家庭理財目標的短中長期資產配置。

運用同樣的道理便可以簡單的判別置入式行銷的內容,當你發現一篇非廣告型式的資訊,但是裡面的內容卻出現對單一觀點或事實”一面倒”的現象,那麼它是基金公司置入式行銷操作的機率就相當高!!

容易被”一面倒”包裝的訊包括:
◎運用數字或現象對特定趨勢的解讀和判斷
◎基金公司的企業形象,包括團隊、產品、基金經理人背景資訊等相關內容太過正面強調的資訊
◎某項特定產品完全正面的資訊
◎某項理財方式完全正面的資訊

簡言之,對於任何資訊的取得,投資人如果都能抱持”懷疑”的態度並且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針對自己的投資理財需求收集相對多或相對可靠值得信任的資訊來平衡判斷,最後即使80%都是基金公司置入式行銷的內容,但它卻能從各個層面說服你,那代表這家基金公司的產品真的相對適合你!!

篩選”片斷”的資訊內容

一面倒的內容之外,包括我自己在內,基金公司的行銷人員或媒體公關人員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數字遊戲,儘管法規嚴格規定基金公司的產品廣告不能截取片斷的歷史績效記錄做比較或呈現,也不能誇張的強調或保證報酬來誤導投資人,但是非廣告形式的置入式行銷內容,數字遊戲卻是最好玩也最具發揮空間的一塊。

而最常被基金公司行銷人員玩在手上的數字遊戲就是績效!!因為這樣的內容媒體也愛,即使基金公司沒有錢買版面,只要組合出來的數字具有新聞性、話題性、或特殊性,就符合媒體要報導的內容標準,行銷人員也可以漂亮的達成置入式行銷的目的。

所以當投資人只是純粹的吸收資訊時,不妨多看看這些片斷組合出來的數字遊戲,這會訓練你對置入式行銷的判斷能力,也會讓你透過各種數字的比較或其它呈現方式,從更多的層面了解基金公司整體的產業生態。

但是當你吸收資訊的目的是為了投資時,尤其關係到直接投資某檔商品的決定時,那我個人會建議,當你從廣告、媒體報導或網路上看到任何”片斷”的數字資訊時,不要立刻相信那個數字,請再次運用”停看聽”原則,再辛苦一點做個簡單的功課,上財經網站(普羅財經網/FUND DJ/投信投顧公會/各基金公司網站等)查一下這檔基金的長期歷史績效,並且視個人的投資需求(短、中、長期)截取相對的可參考數據,再根據整體的判斷做最後的決定。

當然”片斷”的資訊不只是數字遊戲而已,也包括相關趨勢、產品、企業形象等片面的報導,判斷不清都容易誤導投資人而讓投資人產生錯誤的期待和認知。

盡信資訊不如無資訊

當你經過了系列的步驟和方式還是無法判別資訊是否為置入式行銷廣告時,那麼就請你為基金公司行銷人員和媒體公關人員拍拍手吧!那表示他們真的非常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設想,已經提供投資人完整、平衡、需要又有價值的置入式行銷內容,投資人就放手去使用及判讀這些用心設計的資訊吧。

總而言之一句話,投資理財這檔事一定要對自己負責,而負責的表現就從找資訊開始!

古有明訓“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的“盡信資訊不如無資訊”,投資人唯有先清楚認知到自己的需求,才能針對需求截取搜集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也才能輕易的判讀並利用對你有益的置入式行銷內容,而非矇起眼睛無意識的跟著資訊走,產生錯誤的資訊判斷和報酬期望值,如果是想累積對基金品牌的“信任學費”還事小,但如果投資失誤不但賠完本金甚至負債,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後仍然要提醒投資人,專家可是研究過,一個投資失利,即使之後的投資報酬率為6%,投資人將需要20.66年的時間複利累積才能復原,就算把報酬率提高到12%,仍然需要10.62年的時間才能復原,所以,投資人在投資第一關--資訊的判讀上,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啊!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如何解讀業者賣基金的行銷手法,才能聰明的買到真正適合自己需求的基金,而不是買到現在正流行的基金!

在解讀行銷手法之前,一定要先知道基金業者如何賣基金?我們可以從傳統行銷學的四P(產品/價格/通路/促銷)切入。

好的產品是成功行銷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如果在正確時機推出了正確的商品,往往只要不到一半的力量和資源投入,就可以締造空前記錄的暢銷佳績,基金市場亦然!不過不同於一般的消費性商品,投資有多頭、空頭的市場循環,同時買基金也會出現賺大錢和賠大錢的迥異命運,因此”正確時機”的”正確商品”在基金行銷的領域裡就成為一門極高深的學問。

產品-選擇新基金募在相對低點,而非相對高點的投信投顧

按照理論推陳,基金業者應該遵循投資市場法則,在空頭的時候募集未來會出現多頭行情的新基金,也就是落實投資學裡買低賣高的致勝法則。然而事實上大部份的業者,募集新基金的時間點卻都是選在市場已經開始走多頭,甚至就要走到多頭頂點的時候,為什麼反其道而行?原因很簡單,就只是”比較好賣”四個字而已,投資人是盲從的,多頭態勢下的投資人更是容易盲從而被鼓動的一群!

所以要買基金,要先長期觀察一家基金業者,新基金是不是總是募在市場的最高點,如果是,請記得把這家投信投顧從你的投資名單中刪除!

其次是價格。基金又分成境內基金和境外基金。境內基金是指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包含投資國內市場和標的的境內基金,也包含投資海外市場的海外基金。境外基金指的則是投信或投顧業者總代理進台灣市場的,海外資產管理顧問公司發行的基金。一般來說,境外基金因為業者支付的成本較高,因此投資人包含手續費、贖回費、管理費等整體的投資成本亦較高。由於價格悠關投資人立即的投資權益,這部份的媒體報導最為完整,對投資人來說資訊取得也相對透明。

業者通常為了促銷新基金,都會在募集期間提供手續費等相關費用的折扣。因此許多投資人決定好要投資某個市場後,也多會基於手續費折扣或”買到十元面額”較便宜基金的迷思,最後選定新發行的基金投資,而不是長期投資績效最穩定或績效最佳的基金投資。不過買基金的最終目的畢竟是投資賺錢,投資人如果太沈迷於”比價”,省了幾百元的購買成本卻賠了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投資本金及獲利,最後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並沒有佔到相對便宜!

通路-要培養自己能信任的專業理專/壽險顧問關係

4P的第三個要素是通路,而通路也是基金行銷中最大的學問。不同於財富管理市場已然成熟的歐美社會,國內的理財行為依賴的不是個人財務顧問而是銀行通路。根據普羅財經2006年第三季的投資人行為調查更發現,有34.3%的投資人主要投資資訊的提供者為銀行,更有高達61%的投資人透過銀行申購基金,較2005年成長了近十個百分點。其次投資人依賴的則是保險從業人員,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投資基金,較2005年大幅成長了近二十個百分點。也因此,如何鞏固通路成為基金業者行銷基金的首要關鍵,而通路也成為基金業者行銷資源和人力投入最多的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當投資人買基金的決定對銷售基金的通路依賴愈深時,投資人愈容易買到”現在正在流行”的基金,除非在你長期的觀察和驗證下,確定服務你的理專推薦給你的是最適合你的基金,而不是市場上正熱賣的基金;要不就是你自己有能力只是把通路提供的資料當資訊,資訊收集完畢之後還有本事做自己的投資判斷;或者,你的理專給你看的不只是基金公司的業務資料和廣告文宣,還有他自己的投資分析和判斷,否則,你就很容易落入基金公司和通路聯手建構的熱賣氛圍下,成為買到高點的盲從投資人之一!

最後一環則是促銷,要細談基金公司的促銷手法,可以用掉好幾次專欄的版面資源,儘管基金銷售在主管機關從嚴的法令規範下,相較於消費性商品的行銷創意和伸展空間顯得相對綁手綁腳,但總代理制度開放後銷售境外基金的業者也可以取得廣告主動發球權,這使得基金業者行銷舞台變得更熱鬧了,對投資人而言,資訊的管道也更為透明,相對的,如何篩選雜訊干擾更精準的買到適合的基金,也成為一個更困難的投資功課!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人要賺錢,要先打破三大習慣

投資人必須先有所自覺和改變,基金公司始能以“投資獲利“為優先考量發行基金,投資人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在最適當的時機買到最適當的基金,然後長期投資獲利!

而台灣投資人該有那些自覺呢?第一個要打破的就是把共同基金當成“短線“投資工具的習慣!台灣許多投資人都愛炒股票同時喜歡短線進出,因為投資時間短,也因此投資人慣於選擇接近面額的低價基金或是10元面額的新基金,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賺取倍數差價獲利!然而資產管理公司是靠長期資產管理來獲利,當投資人慣於短線獲利並且迷信10元面額新基金時,基金公司只好不斷發行新基金來維護一定的總管理資產(AUM)以維持生存和獲利!

不斷的發行新基金,基金公司的營運和行銷成本就會提昇,投資人購買基金的單位成本(隱性的風險和成本)也會跟著提高,而為了不斷刺激新基金的募集額度,置入式行銷的內容就容易相對誇張和花俏以吸引投資人青睞,當資訊被過度包裝和炒作—就像電視新聞為了拼收視率被當成連續劇炒作—投資人篩選資訊的成本和風險也就跟著提高!

投資人要打破的第二大習慣則是“聽名牌“的習慣!很多台灣人買股票是跟著老師進出操作或是道聽塗說內線消息,聽名牌成為普遍台灣人投資的習慣,而名牌背後代表的,就是“絕對高報酬高獲利“的賭博投機而非檢視理財需要謹慎執行資產配置的投資;投資人這樣的投資習慣自然造就基金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客戶需求和口味創造“名牌“,而過度包裝行銷資訊的結果,這也大大增加了投資人篩選和判斷資訊的難度和障礙!

投資人最後一個要打破的習慣是“不設停損停利“,如果投資人了解並且確實執行資產配置的檢視和調整,就會依投資組合需要的報酬目標設置停損停利,基金買進是買在合理適當的價位同時符合投資組合的需要,而非聽名牌會漲多少倍而買進,基金賣出是因為停損或停利,而不是沒有停利漲到最高點沒賣然後跌破買進價套牢,最後攤平變壁紙…

如果投資人養成停損停利的習慣,自然資訊的解讀和基金的選擇方式都會有所改變,基金公司也才能回歸資產管理公司長期資產管理獲利的模式,靠幫投資人賺錢使總管理資產(AUM)不斷增長而分享投資人利潤,而不是靠不斷發行衝刺新基金來壯大總管理資產,卻因投資人不斷短進短出而使得總管理資產一開放贖回就面臨縮水壓力,最後只好陷入不斷再發行新基金拼行銷的惡性循環!

唯有基金公司和投資人目標一致並且雙贏,投資人才能持續賺錢

當基金公司因為協助投資人達成理財目標而賺錢時,基金公司和投資人賺錢的目標和方向就一致,當基金公司能集中更多的資源提供顧問式的服務品質而非目前商品導向的服務內容,也才能導正現有的行銷操作模式和市場遊戲規則,甚至是相關業者的經營獲利模式!

換言之,當投資人建立正確的認知並且開始要求業者,市場就會開始產生良幣驅逐劣幣的資源重整和洗牌效應,就像最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不是八卦和口水政治新聞覆蓋國際新聞和經濟新聞,而是看到真正多元而健康的媒體發展一樣…唯有如此,台灣也才能真正建立歐美社會成熟的財富管理市場機制,協助投資人透過有效的理財規劃和執行,破除中國人“富不過三代“的緊箍咒!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