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大壞,許多基金經理人會告訴投資人不要害怕,以每月「定期定額」的方式繼續買基金,因為只有這樣,持有的基金成本才會愈來愈低。
事實上,不好的基金,價值會愈跌愈低,直到清算為止。因此,你若愈投愈多,單位成本雖然會愈來愈低,但你的損失也會愈來愈大。
想攤平投資不是繼續投入,而是先檢視自己的投資標的,是否還有救?
【心得分享】
做任何事情亦然,要先徹底清楚目的是什麼,目標在哪裡。看清楚再做,算清楚再動。否則無的放矢,豈不彈盡糧絕。
做有意義的事,比盲目的投入重要多了。
景氣大壞,許多基金經理人會告訴投資人不要害怕,以每月「定期定額」的方式繼續買基金,因為只有這樣,持有的基金成本才會愈來愈低。
事實上,不好的基金,價值會愈跌愈低,直到清算為止。因此,你若愈投愈多,單位成本雖然會愈來愈低,但你的損失也會愈來愈大。
想攤平投資不是繼續投入,而是先檢視自己的投資標的,是否還有救?
【心得分享】
做任何事情亦然,要先徹底清楚目的是什麼,目標在哪裡。看清楚再做,算清楚再動。否則無的放矢,豈不彈盡糧絕。
做有意義的事,比盲目的投入重要多了。
你是個做事有效率、事半功倍的人?還是人人都搖頭的「無頭神」?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手面相吧!
嘴巴無事張開
嘴巴沒事就打開,也代表不太善用頭腦,工作常常只顧眼前,而無厘頭的行事風格,往往沒有顧慮到後面的狀況,有時還會麻煩他人幫忙收拾殘局。改善之道,是做好計劃表,強迫自己按表操作,三不五時提醒自己要「顧後」一下。
眉尾稀疏
行事較為虎頭蛇尾,在規劃任務時總是一副「沒問題」的答應,但工作態度又顯得不夠積極,事後還常擺出一副蠻不在乎的樣子。如果有此面相的人,要多培養積極的心態,尤其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別輕易給出承諾!
生命線短或不清楚
生命線一般代表健康及體力好壞等狀況,而生命線短或不清楚的人,往往體力較差,縱然想把事情做好,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所以平時要多鍛鍊體力,養足精、氣、神,才能有成功的機運。
客戶是做工程規劃的,凡是需要向業主提出簡報的場合,通常都會要求敝公司派員出席。
專業顧問附加功能:裝飾物+吉祥物?
簡報主角是客戶,身為法務顧問的我們,也只有在客戶被問到某些專門一點的問題時,才需要跳出來解圍。
換句話說,如果業主沒有問到什麼刁鑽的問題,我們根本沒什麼發言的機會。因為這樣,我在這等會議中總是發揮吉祥物的功能──面帶微笑坐在一旁直到會議結束為止。
曾經我也納悶過:既然我去了也只是坐在旁邊發呆,那又為什麼一定要我去呢?「因為不知道業主會問什麼問題,萬一我們答不出來,妳可以幫我們答啊。」客戶的弦外之音是,請敝公司去的功能相當於買保險,不怕一萬只防萬一。
既然客戶都這麼說了,我也就從善如流,每次接到通知後只管打扮得漂漂亮亮露臉,偶而問到一兩個敝公司業務時才回話,大部分時候總是安安靜靜坐在一旁。
懂得經驗分享 顧問也能協助客戶得標
某次,客戶要為一項重要工程提出簡報,再三央求敝公司副總一定要出席。客戶簡報完後,業主照樣用滿山滿谷的問題轟得客戶滿頭包,要求客戶將問題逐一解釋清楚,但業主的問題因與敝公司業務完全無關,副總和我仍然被晾在一旁看戲。
一直到客戶回答即將告一段落,副總突然起身:「關於剛剛的回覆,我在這裡稍微補充一下。這類型的案子我們經手過很多件,當時我們也曾試著以這種方式處理,但成效並不大,後來改採另一種較迂迴的方式,問題最後也獲得解決,提出來給業主參考一下……」。
副總滔滔不絕說了20分鐘,將敝公司先前處理過的案例一件一件提出來,業主則聽得目瞪口呆,讚嘆不已。這個案子最後由客戶得標,業主直說,是因為相信客戶與顧問公司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讓他們得標的。客戶的興奮自然不在話下,頻頻感謝副總。
出色創意執行長陸承蔚旗下經紀可樂王、水瓶鯨魚等多位藝術創作者,她強調,一個好名字,對文創人的事業,絕對有幫助。
從事文創產業,取個有創意的名字,絕對是必要的,尤其是那種會引起消費者好奇的名字,最可能為自己加分。
陸承蔚指出,文創人的名字猶如其企業識別系統(CIS),文創事業販賣的是鮮活的概念或想法,因此,名字要能符合想像的事業,若能成功提升幻想度,自然能吸引人。
簡單生活節的創意市集策展人EJay也表示,名字是除了商品與個人形象外,最直接代表創意人的識別,不管是創意人取個好名字,或創意商品有個好品牌,一定有加分效果。例如他們公司規劃的創意商品網站中,有一個名為「不好意思遇到你」的創意品牌,在網站的品牌分類點閱率,一直高居前幾名,可見很多網友都很想知道這是什麼。
EJay認為,目前台灣文創業界不論在商品品質或個人名字與品牌名稱的命名,都呈現愈來愈有趣的趨勢,也顯示出創意人對塑造自我形象愈來愈有概念。
但她強調,創意人為個人取的名字,還是得搭配品牌印象,以便凸顯特色,如果只是取個很酷的名字,卻無法跟商品連結,恐怕會徒勞無功。
直銷業的最佳選擇 》美商GDI
GDI 的最佳選擇 》呆呆向錢衝團隊
歡迎看過DVD訪客進入 美商GDI<�呆呆向錢衝團隊>線上聊天室
訪客進入聊天室請說 <�咖啡王子蔡大哥介紹>
Chat about what's on your mind. More about public chats.
日本心理學家澀谷昌三認為,人際關係不順遂,其實可以透過心理學來解決。他在《CEO成功學4:職場神通心戰術》一書裡,將適用於職場上的心理學歸納為6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4項包括:
1.初期效果:人們往往會被最先聽到的關鍵字所控制,並且形成偏見;適用於談判、說服、遊說等情境。
因此,如果想讓大家支持你的提案或簡報,你應該在一開始先設法說服那些肯定自己想法的人(換句話說,最好避免一開始就試圖說服經常否定自己的人),爭取他們的認同,以在會議場合中營造出點頭、附和與贊同的「初期效果」,如此一來,其他人就比較不會輕易否定或質疑你,提案過程自然會更順利。
2.低球技巧:人們一旦做了決定,即使條件改變,也很難再半途而廢;適用於業務銷售情境。
例如,房仲業務員向顧客推銷房屋時,總會先介紹總價較低、在顧客預算之內的成屋;等到顧客深受吸引,比較不會隨著價格的變動而動搖購屋的決心時,就可以順勢推出價格更高的銷售標的。簡單說,低球技巧就是要「由低至高」循序漸進,儘量避免一開始就推銷高價位、超出顧客預算的產品及服務,以免第一時間就讓顧客自覺負擔不起、打退堂鼓。
3.向年長同事請益:想和年長同事建立良好關係,以心理學的立場來看,就是要向對方強調「我很需要你」的氛圍,因為年長同事通常最在意「別人是不是已經不需要我了?」
所以,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向前輩請益,活用「我很需要你」的話術,引導對方說出各種經驗談,如此不但能消除他們內心的不安,也能提升他們對自己的好感。
4.掌握道歉的黃金期:如果發現同事或顧客對自己心生不滿時,一定要在對方憤怒尚未平復時道歉,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例如,在收到對方充滿憤怒字眼的電子郵件時,一定要立刻打電話或登門道歉,即使挨一頓罵也值得;否則等到對方怒氣都已經平復,才送上遲來的道歉,通常已經無法再彌補雙方關係了。
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立刻抓住人心、讓對方人感到放心,並且愉快地交談?《銀座媽媽桑說話術》一書指出,有兩種高明的話術,可有助於立刻掌握人心:
話術1:顯得自己很了解對方的苦衷。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事,所以即使知道對方的「罩門」,也不能將對方不擅長或對方感到自卑的話題搬上檯面。例如,如果知道對方很不喜歡唱歌,卻當眾刻意問對方:「如果尾牙時,大家一起去KTV唱歌,妳也打算不去嗎?」這樣的問法顯得完全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苦衷。
甚至如果跟對方說:「大家都很喜歡去KTV唱歌,不喜歡唱歌就算了,竟然也不去捧個人場,真是個不合群的怪人!」這種否定對方的言詞,很容易讓對方永遠都不想再跟自己說話。
如果已經意識到對方不喜歡唱歌,當大家在一起聊天時,恰巧談論到與唱歌有關的話題時,就可巧妙地岔開話題,並且設法改變話題,讓對方不必回答不喜歡的問題。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一定會成為對方最信任的人。
有些可能引發對方自卑感的關鍵字也要留意,包括與「身體」(例如,身高、體重、頭髮、聲音)或「過去」(例如,學歷、職業、經歷)有關的話題。當然,最好還能仔細觀察對方的表情與反應,如果對方臉上顯出絲毫不自在的表情,就要迅速轉移話題。
話術2: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不要否定對方
稍微想像一下這個情景:在公共場合中,破口大罵自己小孩的母親;職場中,道人長短的同事,兩者的共通點就是「否定別人」,而且兩者都不會讓人感受到「真正想解決問題」的誠意。所以,言談之間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千萬不要否定對方。
假設有人這樣對你說:「那個服務生真是一點也不貼心!他根本不適合在餐飲服務業工作!」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回答:「對啊!那傢伙真的很沒用!連點菜也記不住,總是給大家找麻煩!」即使你說得沒錯,但仍會給人留下「道人長短」的不良印象。
如果能回答:「是啊!因為他是新來的,他還不習慣!真是對不起!」這樣既能「肯定」埋怨一方所表達的意見,但也沒有因此而「否定」服務生,反而是藉由「他還不習慣」這句話,來肯定或安慰服務生。
新鮮人在選擇工作之前,除了要分析自己的志趣及優缺點外,也應該評估就業市場的各種產業前景,倒不是黃昏產業就不適合投入,只要產業架構不差,組織核心競爭力強,雖然是夕陽產業,在其中的企業還是可能賺錢,尤其這些產業因為未來成長空間有限,較難吸引人加入,若讀者能抱持苦幹實幹的心態撩落去,相信在這種產業出頭的機會絕對比熱門產業多很多。
而所謂的熱門或明日之星產業,雖然前景一片看好,但也因為後市成長空間大,將吸引許多競爭者的加入,若進入障礙又不高,那麼市場很快就會進入戰國時代,而且還可能因為快速成熟而造成價格崩盤,讓所有企業血本無歸。
產業分析只是讓讀者能夠胸有成竹地掌握狀況,最後的就業選擇,還是需要進一步蒐集資訊加以判斷。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在產業選擇上,值得進一步了解。
產品生命周期,意指產品在市場上的發展跟人的一生很類似,有所謂的初生、少年、青壯、老年和死亡等階段,企業不能期望其所推出的產品永遠暢銷,就好像我們無法期待自己永遠健康有活力一般;產品面對的市場,將隨著時間推移變化,這種變化會讓產品經歷萌芽、成長、成熟和衰退的過程,最後退出市場,就如生物的生命歷程一樣。
典型的產品生命周期可分成四個階段︰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產品推出至市場,首先進入萌芽期,此時顧客對產品還不了解,除了少數追求新奇或對技術狂熱的客戶外,幾乎很少人會購買該產品。
進入成長期,市場需求快速成長,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此階段企業因規模經濟效果發酵,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因而開始獲利,不過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及鞏固顧客忠誠度,此階段也需要大量投資於品牌形象及相關行銷與通路。
隨著產品逐漸滲透各類消費者區隔市場,市場開始呈現飽和,使產品進入了成熟期。最後,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新產品和替代品的出現,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因此進入衰退期。當然,也有企業能及早規劃而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或改變產品功能及目標市場,再創生命第二春。
雖然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受到許多批評,例如各階段的長短在不同產業並不相同,很難據以規劃下一步策略;或者,有些產品生命周期並非循S型前進,有時甚至跳過某一階段,這都會影響策略制訂者的思維。此一工具提醒我們,產品的生命有限,企業必須未雨綢繆;其次,產品發展歷程會經過不同市場成長速度,對應的行銷策略也不同;更重要的是,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呈現的產業結構截然不同,競爭也大異其趣。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各階段的挑戰持續不斷,若能提早瞭解並掌握可能的試煉與障礙,相信更能昂首面對未來。
為什麼原本成功的企業會落得一蹶不振?近來金融市場的動盪,顯示了不論你的組織此時或過去多麼卓越,都不表示你就能永遠保持強盛。任何企業都可能會衰敗,想要避開這種衰退的狀況,就要及早注意到警訊。
當企業處於快速成長的狀態,有時可能會因為成功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過了一段時間,領導人會開始相信自己的公關語言,並與顧客脫節。當企業忽略了當初帶來成功的因素,尤其是忽略了時運的因素時,自大於焉滋長。
要能長期維持成功,你必須一方面在所經營的領域中,力求長久的卓越表現。另一方面,你必須不斷找尋自己的商品能做哪些有創意的改良與修正。
傑出的企業領袖一向非常好奇,他們會不斷問「為什麼?」不會自以為已經知道答案。如果你仿效他們,就不至於對自己的經營作法太過堅持。
你應該用檢查這些問題:
你是否認為組織的成功是「天經地義」,而不是「運氣好」?
你是否認為,不論未來決定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公司還是能維持榮景?
你是否忽略了最初帶來成功的產品,還是你依然用和以往相同的創造力去經營這項產品?
你是否已經開始大談「成功之果」,而不是持續尋求「成功之道」?
組織上下是否仍然保持學習導向?
你是否無意間忽略了目前為止運氣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說,你是否認為目前的成就,完全來自於公司和領導階層的卓越表現,而不是因為時運?
一日和某個協會洽談合作機會,由於第一次接觸,我首先對公司業務做基本的介紹。因為透過電話,無法使用電腦做簡報只能口頭描述,我嘰哩呱啦講了一串,不顧對方有沒有聽懂,等我意會時已經過了十分鐘,果不其然,對方不知我所云,只能重新用簡單的語言再溝通一次。
【心得分享】
溝通的頻率確實重要。溝通前先問幾個問題,以了解對方的理解程度,然後再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開始溝通,與其講一堆艱深專業的話語,還不如簡單的白話文,更容易讓人吸收,達到溝通的目的。
我跟自己講,趁著年輕,要創造未來年老回想起來還會笑的事,因為上班實在太規律,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驗,許多人回想起來竟然是一片空白。
我認為人生像一場旅行。有人團進團出,享受安排好的行程,與朋友結伴而行,我很喜歡。記得在參加旅遊團時,導遊會給你旅遊的行程,你只要跟著行程走,既安全又舒適。就如同我們的人生,也要經歷求學、工作、結婚、生子等景點。通常這群團進團出的人,做了規律的上班族。
也有人的人生旅途像是自助旅行。自助旅行中,可以掌握自己的行程,選擇在巴黎鐵塔下的草坪睡一下午的午覺,到義大利傳統市場吃豬腦,在希臘小島的海邊睡到自然醒,在埃及金字塔下的沙漠流浪一個下午。這群人特立獨行,生命中充滿驚奇,也令朋友擔憂。
但我羨慕人生如自助旅行的人。每次我在國外流浪,在進入下一個國家前看著旅遊書籍,心中充滿著陌生與不確定性。但是三天後離開那個城市,再看一次旅遊簡介,一切都了然於胸,有一種征服的感覺。然後為了減輕行李的重量,會把所有征服過的國家章節撕去,丟到垃圾筒中,忘記過去,迎接下一個挑戰。
人生如旅遊,我常跟我自己講,行程有好壞,這段行程不好玩,下個行程就會不錯,重點是你有沒有開放你的心,去接受不同的挑戰。
這些經驗,漸漸影響我在職場的態度。
當有任何新的挑戰,只要我有時間,我會先說「好啊」,因為自助旅行重點在過程,所有過程中的奇遇都是好玩的,有歡笑、有緊張、也會有不舒服的時候。無論你現在際遇是順利還是艱難,這都是旅遊過程的一個景點,一個體驗,都會過去。所以成功了,不要驕傲,失敗了,也不要難過,這些都只是一個過程,不斷往前行。
組織中的升官圖也是一種團進團出的旅遊行程,像是從員工、經理、協理、副總、甚至到老總。不過管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彼得原理」,指一個組織中,凡是表現好的員工就會升官,表現不好的,就會待在固定的職位不再升遷。當一個組織穩定很久沒有人升遷時,就代表所有職位上的人,都是不適任的人。為什麼大家不再升遷,因為大家資深到一種狀況,不想突破接受新的挑戰,待在原地方不走了。
在你的人生旅途中,現在走到了哪裡?現在的風景漂亮嗎?其實,找到一個風光明媚的地方,定居下來,也是一種彼得原理式的快樂!只是要注意一下,你的定居,會不會破壞四周的美景,並阻礙別人的前進。
最近有關戴爾電腦網路標錯價事件,很多網民或消費者質疑這是業者一場促銷活動的操作。我認為這是最不可能也最拙劣的方式,沒有一個業者會笨到用自己辛辛苦苦累積的品牌信譽與資產,去換取一季或短暫的營業收入,尤其是知名品牌的國際大廠。
我想從品牌的角度,釐清一下這種操作手法之不可能。
通常只要是從事市場行銷的人都清楚,我們的核心職責就是維護企業的品牌,透過任何滴水不漏的機會創造與消費者任何接觸的好感。於是不論透過廣告、新聞、文宣、通路、客服或一對一接觸,都希望累積消費者對其品牌最佳的印象。
行銷人員對這些品牌可謂不計代價地長期經營每個細節,無非就是希望創造品牌的資產與忠誠度高的客戶。品牌資產是企業至高無上的商譽,是企業所有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總合。
依據Interbrand的調查,全球前幾名的品牌如微軟和可口可樂的品牌資產高達600多億美元,其中有形資產只占了四分之ㄧ。統計資料也可以看出品牌對企業而言有多麼的重要性,美國企業的價值,只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有形和固定資產,其他的都是由屬於品牌價值;台灣比重更高,多達八、九成的企業價值,取決於品牌價值。因此,沒有了品牌價值,企業價值頓時淪為一片紅海中的無名小卒,變成艱苦行業。
這也是為什麼行銷或公關人員,要如此用力與用心地捍衛企業或客戶的品牌。因此,沒有人會用這至高無上的品牌價值,去搏取一時的業績,就像用一顆高貴的鑽石,去當舖去換取不成比例的現金一樣不值得。
或許有人覺得運用議題的操作,可以達到行銷的目的,的確是的。像當年公益彩券的「曉玲,嫁給我吧!」 的議題引起討論,這種方式必須確認的是,此議題是正面、無傷大雅的。雖然有的是用反面議題吸引大眾,但一深入看文宣或過幾天,就揭曉是行銷手法。
負面議題的操作就像刀的兩刃,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危機處理,有信譽的企業不會這樣玩火,因為可能付出的代價絕不是幾季的營收可以彌平。這就像和魔鬼打交道一樣,結果玉石俱焚。
在古往今來的戰場或商場上,不管是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或是組織深陷攸關存亡的危機,一個好的戰略高手,總能讓鹹魚翻生,讓專家跌破眼鏡,創造一個個另人難以置信的驚奇。
在企業實戰分工上,高階主管負責「戰略」擬定,中階主管則須規劃「戰術」以達成戰略目標,再交由基層主管與人員落實完成「戰鬥」任務。
管理學者凱茲(R. katz)認為,管理者應具備技術性、人際關係及概念性等三種管理技能,愈高階的主管,概念性技能的重要性愈高。而擬定戰略的策略思維,即是概念性技能的應用。
戰略高手難尋,主要係因概念性的策略思維養成不易。主管想從一位戰術規劃與執行者轉換成為戰略擬定者的角色,得將思維的層次往上拉升,讓自己的思考更多元、視野更深遠。
唐太宗曾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藉由研究過往成王敗寇資料,主管可從關鍵性決策中,學習昔日英雄或謀士的策略思維;鑽研著名策略經典或兵法書籍,也是學習策略思維的方法之一。
不過,學習這些戰略好手的策略知識,只是奠定根基。由於運用這些戰略的時空背景已截然不同,主管得設法活學活用才行。如同初學棋藝者,在熟習流傳中的絕妙棋譜後,必須設法從中找出靈活運用的法門,才能更上層樓。
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在其《思考的技術》一書中,曾自述初任經營管理顧問師時,為鍛鍊思考力,便要求自己每日以30分鐘的通勤時間解一問題。日積月累之下,成就今日不凡的功力,足見應用練習的重要性。
有些企業為協助準高階主管演練策略思維,精心規劃接班人計劃,安排主管代理高階工作或參與策略專案等方式,讓主管在策略見習與戰略練習中,逐步將視野調整至頂峰的高度。
若企業未特別規劃策略思維養成訓練,主管也可仿傚大前研一的練習法,定期給自己一個策略課題,經全盤考量內外部關鍵因素後,沙盤推演出合宜的戰略。讓大腦藉由重覆模擬演練,練就概念性的策略思維。
擬定戰略的重點,在於「Do the right thing」,關鍵是定位,側重於如何將團隊帶至正確的方向與結果。戰術與戰鬥的重點,則在於「Do the thing right」,關鍵是差異化。不僅貫徹執行指令,更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成目標。
戰略高手與戰術或戰鬥高手所需要的職能大不相同。習於使命必達的戰術或戰鬥高手,想要轉換成一位全局性、高層次的戰略高手,並不容易在短期間內順利切換思維模式。
有心或有機會站上權力層峰者,建議得及早準備,熟習戰略思維的理論和實踐,有朝一日成為策略籌劃者,才能具備遠大的視野與精準的決策力,也才能夠運籌帷幄,為團隊引領明路。
歷經千辛萬苦的創業老闆在站穩腳跟後,念茲在茲的下一步便是找到對的主管來幫他運籌帷幄或開疆拓土,但老闆心目中的好主管到底長得怎麼樣呢?
很多企管大師或大企業家對一個好主管應具備的特質或職能都有很嚴酷的要求:誠信正直的品格是當然的先決條件,若還有勇氣、膽識、慷慨、熱情、活力更佳,再加上高學歷和專業、具彈性、有條理,邏輯強、觀察細、能創新、會溝通則無可挑剔;既能專注目標、堅持原則、偏執執行、實踐績效、結果導向,又能以僕人胸襟待人、主動聆聽、解決難題、激勵員工、鼓舞團隊,成為一個既成功又有效的領導人就超完美了。
超完美的好主管像千里馬一樣,老闆還得要具備伯樂的高超相馬術才能看上眼,麻吉的難度很高;若能從眾多的特質或職能中,濃縮出好主管的五項關鍵職能,老闆按圖索驥就容易多了:
1.適應變革:企業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當市場結構如策略、產品和技術產生變化時,很多主管以為只要改變名稱,重新畫過組織圖,把人擺進去就大功告成;正確的做法是先取得變革共識,展現改革的決心,組織定位重新溝通,獎酬制度重新設計,訂定績效衡量指標,鼓勵全體參與,切忌活在光榮的過去而抗拒變革。
2.以身作則:執行力不是憑空而來,必須由主管以身作則,將完成工作列為最優先的要務,融入企業文化裡;看清重要時點,主管必須挺身而出,不可推諉;如果希望部屬更優秀,主管就必須以同樣的方法要求自己,成為部屬的行為典範;難怪愛因斯坦會說:「以身作則不是影響他人的主要方法,而是唯一方法。」
3.敏感同理:有敏感度的主管能感知內外在環境的變化加以調適因應,也能感受部屬內外在壓力的變化加以關懷紓解;有同理心的主管會站在部屬的立場協助部屬處理情緒問題,若部屬也能站在主管的立場想問題就天下太平了。請問主管和部屬知道彼此正在想什麼嗎?
4.自信自尊:主管會抱著教練的心態對部屬下指導棋,要部屬勤練基本功以提升工作處理能力並增強自信;主管也會以導師的手腕向部屬指出人生的方向,要部屬認同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以提升工作投入程度並維護自尊;有時候,主管必須身兼經理人、教練和導師三職。
5.幽默熱情:不管景氣好壞或外在環境惡劣與否,主管永保赤子之心且不失幽默,常能讓部屬樂在工作甚至苦中作樂;而熱情的主管充滿生命力,常能感染部屬熱愛學習與成長,難怪全球兩百大企業主管特質調查,重要特質排名第一、二位即為幽默、熱情。
美國誕生了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他說:「判斷力比任何經驗都重要!」這是他在競選時,與對手辯論的一句話。
有人喜歡高談,「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等倚老賣老的言論,但在瞬息萬變的當今,這早已成為「過去式」。
現代人需要的是清晰頭腦、精準拿捏、適宜判斷的行為舉止,這才合乎時代的「現在式」。
【心得分享】
這並非說經驗一點都沒用,而是說經驗要加入當下的時空環境變化,所形成新的經驗值,才能審時度勢,才能造就新局面。
如果兩人條件相同,只在外形有差異,你會錄取誰?
逾9成企業選擇「外形佳」的求職者。這是「yes123求職網」今年6月訪問133家企業的統計結果,很多求職者聽了都很氣餒,直罵企業是「外貌協會」、「不公平不客觀」。
yes123再反過來調查求職者,發現今年應屆畢業生願意平均花5千元打理自己的外表應試,甚至半數願意花4萬元整型:名列榜首的是牙齒矯正(17.4%),其次是割雙眼皮、隆鼻、眉毛改運、臉頰削骨等。
可見得,不論企業或求職者,都充分認知到這是一個「講究外形」的時代,沒有人可以改變這個趨勢,只有順應它。
不過,企業說的「外形」與求職者說的「外形」可不相同。求職者在意的「外形」指的是美醜,必須花大錢動手術才能改造;但是企業講究的「外形」指的卻是氣質,比如笑容可掬、化妝合宜、穿著正式、表情自然、舉止自信等,而這些都是靠自己就可以改變的。
在我自己面試的經驗裡,太漂亮的人反而讓人擔心太嬌貴而不夠吃苦耐勞,面貌中庸卻自然自信的人最容易勝出,因為這樣的人只須在化妝穿著上稍微用心一下,整體上就可以加分了。
所以參加面試時,若想讓自己的外形更「亮眼」,以下兩件事一定要做到:一﹑穿著正式;二﹑笑臉迎人。保證小兵立大功!
企業願景引導著企業的營運目標,專案的執行則支持各項目標的達成,所以願景—目標—專案的策略必須相同,且由大至小,相互支持。專案的工作範圍是為了支持專案能完成的工作細項,並包含專案完工的標準、使用的流程及技術、是否外包以及需要執行的工作和不需要執行的工作。
專案的工作範圍在專案發起階段,應該要釐清,因為範圍說明是未來驗證專案範圍的基礎,也就是專案成敗的關鍵,如果工作範圍不定義清楚,則專案的預算可能失控進而影響品質及進度。
以2004年10月完工的英國蘇格蘭國會大廈的建築專案為例,初始規劃預算約4,500萬英鎊,因工作範圍的估算錯誤,追加工作,導致預算失控,完工後總成本高達4.31億英磅,高達十倍的錯誤估算。雖然完工後品質也具有4.31億英鎊相對應水準,但如果在範圍規劃時的完工標準就已訂定清楚,則在預算編列就會編足預算,不會不斷修訂範圍,造成管理危機。
如在專案發起階段的範圍估算不精確,專案發起後,該做的不做,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接踵而來的就是預算暴增、品質控制出現問題、無法順利完工。
這時的專案執行者,必須要戰勝困難,須花更多時間、專業技術及溝通技巧來處理各種危機。範圍失控的危機產生時,可以使用專案管理的五M經驗法則來診斷:
Man(人):考量是否執行了不明確或是錯誤目標,以及對人的溝通失敗、管理失能。
Machine(機器):是否執行了未經驗證的技術。
Method(方法):執行方法是否運用錯誤,尤其是管理及溝通的技術。
Material(物資):資源是否不足。
Milieu(環境):考量危機是否由外部事件引起。
經過五M經驗法則考量後,再連續自問五次What,追根究柢找到原因。
擬定創新策略之前,必須先精確掌握產品的生命周期階段,方能精準下藥。概念類似人體生命周期不同階段,身體需要不同的保健方法。唯有掌握產品生命周期讓創新對症下藥,才能讓企業的體質維持最佳狀態。
產品生命周期一般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著名的矽谷高科技顧問Geoffrey More將產品生命周期與科技的興衰配合,將萌芽期稱為新科技採用期;成長期稱之為商品改善期;成熟期稱之為產品量產期;衰退期則稱之為過氣科技期。更進一步將四個階段再細分為九個子階段,以便更精準掌握產品生命周期。
萌芽期階段是新技術初次導入市場,能否順利商品化成為成功商品,仍有高度不確定性。萌芽期的創新主要著重在應用創新(application innovation)帶來的突破商品化技術瓶頸,以及將產品改良至更好用的產品創新(product innovation)。常聽到的破壞性創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成為受矚目的未來之星,則為此階段的翹楚。
雖然一般新科技萌芽通常不到破壞性創新的等級,但萌芽之後所須創新型態類似,皆為用應用創新及產品創新避免剛萌芽的科技曲高和寡,難逃叫好不叫座而黯然下台的命運。
More認為萌芽期 (科技採用期)又可分為四個階段。初始稱為早期市場期(Early Market)。某項科技產品剛問世的時期,一開始最先吸引科技玩家級的早期採用者的關注,業界可能會認同此為一項大突破,但大部分務實的同業因為此科技不知能否成為主流商品,而持觀望態度。
若此科技產品進入商品化的速度太慢,務實的同業接受度不夠廣泛,接下來會進入鴻溝期(Chasm),此時處於消失或存續的關鍵時期,最適創新策略為全力投入突破技術商品化瓶頸的應用創新,爭取對新技術有疑慮的同業認同。
若用突破技術瓶頸的應用創新,度過生死存亡關鍵的鴻溝期,接下來為保齡球道期 (Bowling Alley)。此階段的創新仍著重於持續改良技術瓶頸的應用創新,並可增加資源投入讓技術更多元應用的應用創新,以及不同利基市場需要的不同型態的產品,而投入不同的產品創新。目標為爭取多個利基利基市場認同並採用,形成較大的市場,此新科技逐漸有起飛的潛力。
接下來進入龍捲風期(Tornado),此科技逐漸成氣候,此階段除了持續改良技術應用創新之外,應增加資源投入更多元廣泛的產品創新,讓多個市場同時採用而形成夠大規模。
不同領域的各類型客戶若能採用此項科技,營業將高度成長。若能吸引更多青睞的眼光,蓄積足夠起飛力道,新科技將進入一飛衝天的龍捲風時期階段,將漂亮告別萌芽期,光榮進入成長期階段。
32年前從宏碁高雄聯絡處的籌備人,一路從銷售業務員、採購、物料管理、市場行銷、宏碁總經理,一直到2001年宏碁分家,接掌宏碁原有代工業務的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一直都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重要的左右手。
過去身居宏碁多項要職、並歷經企業關鍵性的轉折,林憲銘坦言人生中的失敗大多是在事業上做出錯誤的判斷。然而,在這一路的摸索期中,他從施振榮身上學到:「做決策前,還沒贏,就要先想到輸」的信念。因為做對決策與做錯決策機率各占一半,但若能先接受失敗,就可以更從容面對之後不如預期的結果。
回首緯創從宏碁切割到營運穩定的五年期間,林憲銘表示,「最痛苦的是,切割後,一切不如預期中美好。」幾乎每年都期望獲利,但成功永遠比想像來得慢,挫折永遠比想像來得快。原以為分家後第一年就可以看出營運切割的效益,卻一路從持平到2004年的虧損,讓緯創重重摔了一跤,員工信心也大受打擊。
▌承認失敗 凝聚重整動力
為了重振旗鼓,林憲銘大力整頓人事,「當時好像吃了熊心豹子膽」,並召集重要幹部檢討失敗原因,結果發現原本以為是因為同業削價競爭才導致虧損,但最真實且殘酷的原因,卻是與競爭對手差距太大。
「事實,就要面對。」林憲銘表示,若不能先承認自己比其他人差,將來就不能在失敗中重新站起。檢討會議結束,他立即推動一連串改革,整整花了12到15個月才成功建立企業競爭力。
企業光靠一人無法解決問題,必須結合團隊力量。林憲銘指出,緯創能夠一路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是因為有優秀的團隊,不斷地檢視自己和企業,方向對了,才有機會看到光明,因此他常懷感恩的心,若沒有周遭人幫忙,難有成就。
施振榮就曾經為他上了兩堂面對難題的課。第一,要忍。林憲銘回想1991年時,他陪同施振榮與美國一家資訊公司進行智慧財產權的談判,過程中,儘管施振榮耐心解釋,對方回應的言詞幾近污辱,讓林憲銘愈聽愈氣,很想出手打對方,但施振榮只對他說:「不忍,就贏不了他。」
第二,碰到困難時,要先斷念,斷掉便宜行事的念頭。施振榮曾提醒林憲銘,在關鍵時刻,更要堅持最基本的原則,因此遇到困難一開始就不要想拐彎走小路,否則彎會愈拐愈大,走不回正途。
堅持和信心,是面對失敗時反轉的基礎。面對失敗與挫折,林憲銘認為,最不能放棄的就是信心。當年,緯創虧損、股價又直直落,人才也相繼會流失,但他卻以「阿Q精神」將核心團隊凝聚一起。
▌永不放棄 激勵核心團隊
100元的剪髮店,曾在台灣引起一陣風行,其號召的是便宜、快速、簡單、乾淨,我自己也做了幾次嚐試,發現它訴諸的是讓理髮師遵循既定的標準流程來作業,所以客人只要在機器上付了錢,按號碼牌等待叫號,幾個設計師輪著剪,10分鐘剪好一個頭。
我觀察了幾個設計師,發現有的設計師很有熱忱,雖然只收100元沒辦法有太多的服務,但還是提供諮詢、給一些簡單的建議,再綜合客人的想法開始剪髮。動作俐落、在剪好時,用毛刷仔細把臉上的雜髮清乾淨,結束一位客人的服務。
有的理髮師,總是一號表情,沒有工作的熱忱,問了客人的意見,卻心不在焉,整個人沒什麼精神,懶洋洋的。
【心得分享】
工作態度操之在人,仔細觀察這些理髮師都是年輕人,能正面思考的設計師,每天一定很高興,不必擔憂沒有客人上門,趁機認真打好基礎,才能邁向更進階的剪髮技術。反之,負面思考的設計師,就陷入照表抄課的情況,假以時日,兩種人的發展必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