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金控獲利屢傳佳績,但是金融股指數卻是自七月底隨著全球股災由一千兩百點下滑至九百一十點後,就無力再返回七月的高點;究竟金融股指數是否能再次突破,外資捧不捧場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

受到八月份台股重挫一千八百點的衝擊,國內幾家大型金控第三季獲利表現普遍都較第二季略為衰退,由於八月份在台股的投資收益明顯減少,因此包含國泰金)2882(、新光金)2888(、富邦金)2881(、元大金)2885(等獲利也都受到了影響,不過,如果將前三季的獲利合併來看,國內今年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都已較去年成長不少,以國泰金和富邦金為例,國泰金今年前三季的稅後盈餘三百二十八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三.五四元,早已超越去年全年的水準。
而富邦金前三季的稅後盈餘一百四十七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一.九元,更是創下金控成立以來的新高點,只是國內金控獲利雖然屢傳佳績,但是外資卻在這段期間持續的賣超金融類股,這中間到底有什麼意函,都是值得投資人去思考的方向。

隱藏風險大
金融股外資不捧場

若單就金融類股中的幾家大型行庫來看,外資自七月底股災開始到目前為止,對整體金控仍舊是屬於賣超的狀態,除了少數大型行庫)合庫(之外,外資對於大多數金控個股的持股比例都不曾再回復到七月以前高峰的水準;這其中又以新光金、永豐金)2890(、中信金)2891(和台新金)2887(被外資賣的最兇;以新光金為例,目前外資約持有新光金約一百二十餘萬張,但今年以來最多時則至少持有超過一百八十萬張,主要是因為新壽在第三季認列萬泰銀債權損失與投資CBO被調降評等等一次性減損,造成虧損約二十億元,加上投資CDO的比重在國內壽險公司中是最高,在市場對於美國次級房貸仍有疑慮的情況下,因此光是這一段期間就遭到外資大賣五十多萬張;至於一連受到次級房貸風暴及結構式投資工具)SIV(橫掃的永豐金則是在法人估算至少還有二十一億元曝險部位未認列的情況下,也由七月開始慘遭外資大賣三十多萬張。
由於賣超的數字不低,且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因此造成整體金融股指數一直無法突破前一波一千兩百點的高點,此舉不但顯示出外資對於目前國內金融類股仍有疑慮,同時也反映出對於未來整個金融產業信心不足的現象。

兩岸政策的侷限
是金融股最大的阻礙

國內金融產業從去年的雙卡風暴、年初的力霸風暴、年中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到日前才爆發的SIV風暴,顯示出國內金融業者對於問題的解決態度,往往都是慢半拍,以日前才爆發的結構式投資工具風暴為例,根據外資的評估,這次牽涉到的銀行範圍不小,包含永豐金、中信金、元大金、第一金和富邦金等都位在名單之中,但是除了中信金和元大金已在第三季各提列了三.一六億元和一.四六億元的損失之外,其餘像是曝險金額最大的)約一百一十四億元(永豐金都尚未做出是否認列的決定。國內大多數的銀行在處理問題上面不夠積極,財務狀況不夠透明,投資人隨時要堤防是不是哪裡還藏有未爆彈,使得外資對於投資國內金融類股的疑慮也跟著加深。
除此之外,礙於兩岸金融政策的限制,國內以傳統銀行業務為主的金融機構一直遲遲無法向大陸發展,不過,國內金融機構過多、市場又趨於飽和,在這樣日趨競爭的環境中,傳統的淨利息收入實在難有太大的突破,而以往利潤最大的無擔保放款)信用卡、現金卡(也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目前僅剩財富管理業務支撐著銀行獲利的成長,對於大多數民營銀行來說,獲利的成長動能將十分的有限,這也是外資近來對於金融類股前景不樂觀的原因之一。

獲利加題材
是金融股的最大利器

如果從近三個月外資對國內金融機構的持股看來,近期外資持股增加最明顯的前兩名分別為元大金和第一金;元大金一向被視為是證券股的龍頭指標,上半年受惠於台股多頭行情,元大金前三季的稅後盈餘就有六十五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七九元,成長幅度不小,下半年在市場一致看好台股將進攻萬點之下,不單是外資看好,就連投信、自營商等本土法人也是拼命敲進,累計近十個交易日內,前五大買超排行中就有四名是外資,共買超四十五萬餘張。
另外,前三季財務狀況出乎意料亮眼的第一金,除了資產品良好之外,近來獲利更呈現穩定的成長,再加上明年還有董監改選的題材,近來也逐漸成為外資、法人關注的焦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