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聶雲台居士講述一則故事,過去湖南發生災荒時,官府向江西鹽商領袖周姓富翁勸募捐款,管帳部屬代老闆周翁認捐了銀子五百兩;事後周翁嫌他擅作主張、捐得太多而發怒。其實,周翁那時已有數百萬銀兩的財富。

後來周姓富翁住在上海,一天,友人譚組安問他,如何發到如此大財富?他回答,就是積而不用。當周翁八十多歲過逝時,遺產有三千萬元;但子孫十房分了家,才十幾年光景,財富就耗盡。周翁雖是正當營業,並未取非分之財;不過心裡慳貪,眼見饑荒仍不肯出錢救濟;以為積錢不用是聰明,只是料不到子孫散盡。

反觀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是反對英國鴉片毒害的民族偉人。他認為鴉片嚴重戕害人民,所以用激烈的手段燒毀兩萬箱。雖然英國人為此進攻廣東,清朝將林則徐革職充軍「謝罪」談和,但毫無積蓄的林公死了以後,子孫卻是書香不斷,曾孫輩中亦有進士、舉人。

太倉陸毅氏云:「天妒英才尤忌財,為何錢財保不住;聰明反彼聰明誤,智者保富亦保福。」俗話說:發財不難,保財最難。古人講:「富不過三代」,行善積德,才是改造命運最好途徑,更有益於無限的未來。

但行善時切記,重點在於發心,若是發心真切而力量不及,雖然錢少而功德卻是極大;若是缺乏真實的慈愍心,錢雖多而功德卻是很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