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屆滿周年,各媒體競相報導金融海嘯後的影響,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強調要管制金融機構,以及二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Stigles批評歐美的金融問題,根本沒有解決;克魯曼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文章,批評經濟學家未能看出這次金融危機的七個過失及一個解決之道。這些報導,其實抵不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Daron Acemoglu教授在今年初所發表一篇名為”The Crisis of 2008: the Structure lessons for and from Economist”(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教訓)來得適時與貼切。
作者一開始就開宗明義指出,過去的金融史充斥著太多當時看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可是到如今都被淡忘了。
因此,他斷言2008年的金融海嘯亦復如此,同時批評經濟學家犯三種認知上的錯誤:
第一,誤認經濟學家依據經濟學理精心設計的政策可以戰勝景氣循環,同時過分相信風險分散力量與功能,當風險分散碰到大量的交易對手關聯性(counterparty relationships),使經濟更容易受到某些小概率微乎事件(Tail investor)的傷害,進而在金融機構、企業及世界各國間造成骨牌效應。
其二,經濟學家一直認為,金融市場是萬無一失的監督機會主義的行為,錯誤地把自由市場視為無監管的市場。其三,太過分相信歷史悠久大企業像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會自我監督。
雖然他們累積足夠的資本聲譽,但是我們不知道,有效的聲譽監督是以對失敗的懲罰為要件。
作者進而認為我們應從這次金融海嘯記取下列教訓:首先,是我們都低估了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性,他認為若不接觸政治經濟學,就很難去理解過去20年來對投資銀行和整體金融業監管失靈,以及草率批准援助計畫的行為。
第二個教訓是金融創新雖然和金融危機有關,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性,未來應強調金融創新需受合理的監督。第三個教訓是目前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及救援行動,會影響到創新及資源的再分配。
最後他提出預期陷阱(expectational trap)的理論,指出在金融海嘯之後,全球金融市場面臨預期陷阱,亦即社會大眾與政府的政策制訂者,對未來的經濟成長及市場景氣都抱持著悲觀及不確定的態度,由於有這種預期陷阱存在,對整個市場信心產生莫大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經濟學家還無從得知預期陷阱如何發生?它的整個機制如何運作?他並警告,未來可能是全球會面臨一個政府強力介入的時代,對於金融業的行為、產品品質和服務進行全面性的監督管理。
我們需要省思的是,這次金融危機讓我們學到金融機構是脆弱的,因為他們是用短期負債為它們所持有長期非流動性資產融資,一旦市場緊俏,就會有流動性危機。
同時,我們也了解到金融機構具有過分強烈的貪婪動機,去增加槓桿來提高它的獲利,這種的動機一直在重演著,只要金融監管不落實,一個泡沫的破裂,隨後會有一個更大的泡沫在蓄機待發。
也難怪美國財富雜誌的資深主筆史隆(Allan Sloan)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雷曼兄弟倒閉屆滿周年,但是華爾街的積弊依舊未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