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鼓吹、到巴菲特入股中國電動車製造廠比亞迪,在節能減碳的氛圍中,電動車儼然成為明星產業,台灣電動車產業的上下游整合都具實力,但配套設施不足,電動車能否輕鬆上路,還有待政府出面促成。
台灣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如必翔、新普、有量等廠商相繼投入動力電池開發,台達電、光寶科等則專注電池和動力管理系統的開發製造。
目前台灣在電池生產技術上,已讓國際矚目,例如BMW發表電動車MINI E就採用台灣的能元科技的電池,必翔則握有鐵鋰電池的獨家專利,並與法國車廠合作量產輕型電動車;益通動能則推出輕型電動機車,而裕隆集團更將推出台灣第一輛純電動汽車。
裕隆旗下的自有品牌「納智捷」,十月將推出純電力動能的休旅車,最高車速可達一百公里以上,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只要八秒。
太陽能電池大廠益通的關係企業益通動能董事長吳世章表示,下一個目標是用太陽能作輔助動力的輕型電動機車,且將走平價路線。
納智捷汽車副董事長陳國榮表示,未來十年全球電動車至少有兩兆一千多億美元的規模,電動車能創造的價值鍊還包括電池控制元件、電池等。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預測,油電混合動力車仍將持續成長,但油電混合車仍無法擺脫汽柴油,會排放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因此,零汙染排放的純電動車才是真主流。
台灣跨足電動車產業已不是問題,關鍵在如何整合現有的平台,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同時讓電動車上路無障礙。
像路邊停車格就可建置充電設備,同時在都會區規畫限定電動車才能行駛的綠能區(Green Zone)等,加上像今年調降貨物稅三萬元的購車補助措施,鼓勵民眾換購電動綠能車,都是電動車普及化關鍵,這要靠政府的力量來促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