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來有兩個眼睛,在世間上看盡花花綠綠的社會,看透窮通禍福的人生。看好的,好的不多;看善的,善的也很少。我們所看到的,只有增加自己的感傷,徒增憂愁,所以有時候「不看也罷」,因為這個人間沒有什麼可看的。
可是,人在世間真能不看嗎?環境逼著你要看,他人也需要你看,那麼我們究竟要看些什麼呢?
一、看內不看外:在《楞嚴經》裡,阿難尊者「七處徵心」,心在那裡呢?我們的分別心,當然在內;外境的長短方圓、赤白黃黑,當然在外。現在我們要能看內不看外,甚至進一步不看內,也不看外,內外都能泯除。看外,是人情冷暖,不好看,要看內心的沉澱。甚至能更進一步,看超越一切的「無」,能看到「空無」,才是永恆。
二、看靜不看動:動態的社會,動態的人生,在一切「動」的裡面,都有「明日黃花」之感。今日宴會的歡樂,明日還有嗎?今日三朋五友的聚談,明天還在嗎?一切動的都會過去,一切動的都會消失,一切動的都會變化;因為動的都不存在,只有看靜的。靜態的,看山,青山常在;看樹,樹木常青。但是更重要的是,人要看自己,看靜態的精神層面。最好能超越動、靜兩個層面,若能看到一個「如」字,一切皆如也。
三、看人不看己:人都歡喜看自己的利益,我要、我想。假如想到「我」之外,也能看到人家,人想、人要;能把「我」看小、看輕,把「人」看大、看重,就會增加「人和」。甚至不僅不看「己」而能看「人」,進而不只看「人」而能看「眾」,看到團體大眾,看到社會大眾,眾才是「整體」,我們只不過是眾中的一個而已。
四、看好不看壞:世間事都有兩面,有好也有壞。壞人、壞東西、壞事情、壞團體,壞的都不好;東西壞了不能用,蔬菜水果壞了不能吃,所以要看好不看壞。社會上儘管有壞的一面,但還是有很多好人、好事、好的語言、好的作為;看到好的,就有信心,就有鼓勵。不過,若能有更高的境界,好壞之外,還要看「善」,只要「善」的,就是超越好壞之外。
五、看真不看假:這個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是讓人眼花撩亂,看不實在。當然,虛假的社會,虛假的人生,虛情假意的人到處皆是。若能看到真心實意,其實這個世間還是有實在的人、實在的事,也有實在的真心。不過,真正的看,看真看假之外,要能看到「空」,空去一切對待,空去一切妄想顛倒之外,不是還有一個「真空」嗎?
六、看義不看利:孟子見梁惠王,王問:「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看到「義」,梁惠王看到「利」。利重?義重?當然,利是利害、利益,利欲薰心;假如看到義,義就有義氣、義士、義工,義的美事可多了。但是,若能在義、利之外,還能看到「法」,能夠忘了義、利的對待,而把一切建立在「無為法」上,那麼吾人所見,境界就會更高了。
- Aug 08 Fri 2008 07:10
看什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