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成為本周市場積極炒作的熱門話題,並將此視為內需概念股的救命仙丹。不過,台股受到全球經濟的牽制頗深,無福消受政策大紅包,正往前波4110點低點測試。儘管短線市場看法相當分歧,但外資圈已有不少分析師對內預測,台股因為前波禁止放空、跌幅減半等政策錯誤,及景氣衰退的個案一一上演,未來恐跌破4000點關卡,下探三字頭。

必須面對的真相:全球經濟衰退

政府發放消費券,就像綜藝圈大哥張菲所說「這跟哈雷慧星一樣,76年才來一次。」因此,話題性迅速淹沒媒體版面;但全球經濟衰退的事實並未銷聲匿跡,歐美幾家大型企業包括:Intel、Nokia、Best Buy、Circuit City及Citigroup 等壞消息與倒閉消息頻傳。

儘管市場多空看法分歧,有幾項指標卻是投資人應當留意和思考的地方:一是政策全面作多、二是鴻海第3季財報、三是年底作帳行情。

一、政策全面作多?馬英九上台後,祭出多項政策利多,包括長線的開放兩岸經貿限制,及短線的央行降息、國安基金護盤、發放消費券等。實質上效用有多大?能否幫助台灣擺脫與全球經濟連動的枷鎖,讓台股走上自己的路?這要投資人深思量。

以消費券來說,樂觀的說法認為,可發揮乘數效果,來刺激民間消費買氣、提振GDP成長率;但是若以「舉債」方式來發放紅包,有如「買空賣空」,真正的效益可能不大。

鴻海發債動作…讓投資信心不足

二、鴻海馬首是瞻?鴻海第3季財報跌破分析師眼鏡,廣達(2382)、緯創(3231)、仁寶(2324)其實同樣也寫下不錯的成績,主要應在於第3季新台幣貶值幅度大,及面板、DRAM等零組件與鐵等基礎原料跌價深,終端消費市場也尚未展現疲態。

從今年第4季起到明年上半年,企業面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使得第3季可能是未來幾個季度企業獲利高點?明年鴻海是否賺進一個股本,沒人敢打包票。尤其鴻海第3季公布的現金部位逾1500億元,但公司同時也發債百億元還款,也是讓投資人信心不足的理由。

企業趁年底打消呆帳!作帳行情落空

三、年底作帳行情?往年12月是企業、法人,特別是集團作帳的時候。今年面對不景氣和財報赤字,企業或是投資法人衝刺業績的意願已大幅下降,反倒趁機擴大打銷呆帳的機率偏高。外資法人今年的長假效應,可能提前浮現,影響台股交投市況。

金管會目前正考慮解除禁止放空措施,有助於提升台股成交量能,至於對指數的影響,意義不大,反而是加速打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