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間萬事 (14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白居易,字樂天,唐朝山西太原人,從小聰慧過人,通達儒家經典,善能作文章,尤其擅長作詩。貞觀年間中進士,唐憲宗時,任諫正官,但因為人正直,招人嫉妒,又因直言而得罪宰相,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到了唐文宗時,又召入朝,累次升遷,官至太子少傅。中年皈依佛門,親近高僧,跟隨高僧受持淨戒,修習佛法,施捨自己屋宅建香山寺,自稱香山居士。

白居易最初發願來世,要生到兜率天的彌勒內院,到了晚年,辭官專心修行,身體患了瘋痺病導致手足不靈活,於是就轉修淨土念佛法門,念佛時口不離佛,佛不離口;手不離珠,珠不離手,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極力弘揚淨土法門,也勸人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當時提出三萬貫薪俸,繪了一幅「西方極樂世界變相圖」,圖中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完全依照無量壽經內容所說的描繪。極樂圖完成後,白居易恭敬頂禮,並在極樂圖上題偈發願說:「極樂世界清淨圖,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

又曾經作一篇白樂天念佛偈:「余年七十二,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日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唐武宗會昌六年白居易七十五歲,一天晚上,白居易坐在榻上於念佛中往生了。

百丈禪師云:「修行以念佛為穩當」這句阿彌陀佛,坐著念也行,站著念也行,躺著念也可以,隨時隨地都可以念,生病也可以歡喜念佛,學習古大德用這個方法「拔生死之苦」是自利利他的唯一依靠。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光山大雄寶殿,有一首湖南才子張劍芬先生所作的「三寶佛」對聯,上下聯分別是:「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琉璃安養,左右同尊大法王」,大家評為絕佳妙對。「不動金剛座」就是釋迦如來,如如而來,如如而去;不來不去,不去不來,名曰「如來」。因為如來,因此不動金剛座。

佛教昭示人,最重要的就是「不動心」,因為一個人為聲色所動,生命就在聲色裡;為錢財所動,生命就在錢財裡;為權勢而動,生命就在權勢裡,所以佛教要人修練成「不動心」,就能自由自在了。

人生要怎樣展現「不動」的定力呢:

一、不因位高而動權勢:世間上不能免的,就是地位階級。印度是一個階級森嚴的國家,至今還有幾億人口被視為賤民階級。中國過去也有士農工商的分別。當然,在政治上有顯赫地位的人,就享有特殊權利;假如能不因地位崇高而濫用權利,表示這個人平民化、沒有身段,一般百姓會視他們為上等人。

二、不因得意而動原則:每個人都有原則,既有好的原則,就不能隨意變動。例如,過去國人都以忠義、誠信、福國利民為原則。但也有人因處境不同,因而更改原則。例如一時得意,交到一個顯赫之人為朋友,就改變對家庭應負的責任;有人一時獲致許多錢財,就改變生活簡樸的原則。其實,得意、富貴是一時的,原則應該是一生不變的堅持。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留下此家訓名聯,現在被譽為中國大陸第一慈善家、兒孫滿堂的香港富商余彭年也效法其精神,立下遺囑,全部財產逾新台幣一百七十四億元將捐作慈善用途,不留分毫給子孫,「子強於我,留錢幹麼?子弱於我,留錢幹麼?」

八十七歲的余彭年,自小家貧,一年湖南家鄉遭水災,家當全被沖走,後來在鄉親父老的關懷照顧下,彭家得以重建家園,他的父母叮囑他:「日後如有出息,一定要為家鄉做幾件好事。」他牢記在心。

二十幾歲時,當過記者的余彭年離開故鄉,隻身闖蕩上海灘;三十幾歲時,在朋友幫助下,輾轉到香港。剛到香港的前幾年,他做過清潔工、雜工、建築工等,他的勤奮與苦幹得到老闆的賞識,並帶他到台灣發展房地產。六十年代他看準機會,自行創業投資地產,就此起家,後來更成為香港富豪。

功成名就的他,深切體驗過貧窮所帶來的痛苦,更知道雪中送炭的彌足珍貴,他希望用「做好事」來構築自己「人到無求品自高,助人行善是快樂之本」的生命境界。一九八二年起,他開始投身慈善事業,截至去年,他已捐款超過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受惠者無數。

做善事慷慨大方的余彭年,生活卻是非常節儉,吃、穿都簡單,他常穿的一件外套,後背和腰身處都縫上鬆緊帶,他說這是「合理利用,胖瘦都可以穿。」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墳墓是人生最後的歸宿,貧富貴賤、得失勝敗,不管什麼人,最後都要走向墳墓,不容疑義。只是,有的人提早進入墳墓,有的人遲一點才向墳墓報到。世間上,很多人拿墳墓來比喻自己錯誤的目標、去處。例如:

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些青年男女,經過艱難辛苦,好不容易追求到對方,結婚成家,快樂如天堂。但是經過一些時日,就會慨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不但表示愛情已經亮起了紅燈,甚至意味愛情已經沒有明天,沒有來日的希望了。其實,男女結婚,應該相互忍耐,婚姻要靠雙方維護,才能持久。如同一朵芬芳的花朵,經過灌溉、施肥,悉心照顧,它就會延長開放的時間,延緩萎謝的速度。即使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要等到金婚、銀婚再進墳墓,這才划算。

二、貪心是快樂的墳墓:「知足常樂!」不知足而貪心的人,本來擁有一百萬,已經可以生活無憂,快樂逍遙,但是貪心一起,想要五百萬、一千萬,頓時一百萬的快樂就消失無蹤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生不能知足,就像蛇要吞吃大象一樣。世間上的物質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無窮;以有限的物質,如何能滿足無窮欲望呢?所以說過分貪心,失去了滿足感,失去了快樂的心,貪心就為自己的快樂掘了一座墳墓。

三、憤怒是平靜的墳墓:人有情緒,有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的人沒有自制能力,時而生氣,時而悲傷,時而瞋恨,時而發怒。當一個人瞋怒的時候,什麼人情義理都不顧,什麼禮貌風度都不管,只要發洩怒氣。一個人憤怒時,別人看到的他都是凶狠、殘忍、猙獰、無理的一面。所以,人在憤怒的時候,已為自己平靜的人生掘了一座墳墓,等待自己進入。

四、保守是事業的墳墓:有的人個性保守,不知變通,沒有前瞻性,整天只知回顧歷史:我是百年老店,我是三代傳承。殊不知時代日新月異,已經不要百年老店,也不管你幾代傳承,顧客要的是:我所購買的物品要更新、更好、更實用。如果你保守不知改進,事業就會慢慢沒落,這不就等於為事業建築墳墓嗎?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暖化,能源枯竭,人類生存受到空前威脅,節能減碳成了急迫課題。專家警告,除非人類集體開悟,光靠少數人、一群人幫助不大,地球終有一天毀滅。

身心靈倡導者把大自然視為人體,大地是肉身,河流是血管,空氣是意識,風是呼吸,森林是毛髮。提醒人們要傾聽自然的心聲,要尊重生命。

肉身衰敗了,人會病會死亡。同樣大地被蹂躪,就會滿目瘡痍,逐漸消失。血管堵塞會中風,河流堵塞會氾濫。毛髮掉會禿頭,森林死亡大地光禿禿。意識不清會昏迷,空氣稀薄會窒息。

人仰賴大自然,無法脫離大自然,卻破壞大自然。濫墾濫建濫伐,排廢氣,燒廢物,堵河川,無一不在摧殘大自然。

人體有不同語言,大自然只有一種聲音。人與大自然比,小巫見大巫,大自然生氣了,人類會災難無窮。生態保育者苦口婆心,提醒人們要尊敬大自然,愛護大自然,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自然就這樣一點一滴漫漫消失,氣候兩極化,冰川融解,水源枯竭,在在都影響人類生存。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上,凡是有主的財物,不管有形、無形的,都不能私自取用,否則就是偷盜的行為。

偷盜就是不予而取的意思。世間的財物,有的是公眾的,有的是私人的。公眾的財物,例如太陽、空氣、海水、公園、馬路等,這是大家共有的,隨眾共享不會犯法;反之,有主的、私人的東西,沒有對方應允給予,就不能取用。

在佛教戒律裡,最容易違犯的就是偷盜戒。日常生活裡,那怕是順手摘下別人花園裡的一朵花、擷取果園裡的一粒水果,甚至一杯茶,對方沒有說可以喝,都不能動用。尤其機關裡,公家的汽車固然不能私自動用,即使是一個信封、一張信紙、一支原子筆,既是公家的,就要用於公眾事務上,否則即是犯戒。

當然,犯戒也有輕重之分,所謂輕戒、重戒,也要看你偷取的東西價值而定。如犯輕戒,可以懺悔、認錯,或者賠償了事;如果是重戒,就不是輕易懺悔就能滅罪的了。

茲將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偷盜戒,列舉如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年輕朋友,迷某歌星到了發狂的地步,家裡四處放的全是那位歌星的照片。

後來,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先加入歌友會,再透過層層關係,他居然成為那位歌星的特別助理,每天跟前跟後,幫歌星料理一切。

「你真是夢想成真了」有一天有人問他,「高興吧?」

「得了!甭提了!」他居然一揮手,「我發現以前崇拜錯了,現在才發現他比誰都平凡,他只是個平凡的『人』。」

「如果」兒童劇團日前斥資千萬製作經費,推出最新大戲「小花」,劇中女主角小花是個嗓音甜美的平凡小女孩,在某次機緣下,一名當紅偶像歌手請小花代為演唱,小花這才發現原來偶像歌手私下竟是如此不快樂與不自在,偶像也只是一個平凡人啊!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國家、種族、宗教、文化、生活、理念等,講起來有百千種不同;人類生活在世間上,有那麼多的不同,怎樣會平安呢?所幸聰明的人類,想出了相互包容、共同存在的辦法,那就是「妥協」,例如:

一、黨派政爭要妥協:世間上爭執最多、情況最嚴重的,要算黨派政爭了。發生鬥爭時,雙方最需要的,就是妥協。世間上沒有絕對的贏家,不要認為憑著鬥爭,就能降伏對方,取得勝利。就算一方勝利,一方失敗,但消耗了多少實力,花費了多少代價,如此獲得的勝利,得不償失。世間最大的勝利,就是妥協,奉勸黨派人士們,學會妥協,這是化解政爭的至寶。

二、勞資糾紛要妥協:過去國與國戰爭,是為了搶占國土、增加勢力,今後的國際間,必定是「經濟戰」勝過戰場上的動武了。不只國際間有經濟戰,就是一國之內也有經濟之戰。勞資糾紛,就是嚴重的經濟戰爭;罷市罷工,也是經濟之戰。香港國泰航空公司,曾因勞資糾紛,員工罷工,機師罷飛;台北市的工商界,前幾年為了年終獎金,也有不少勞工、店員,發起罷市遊行。一旦發生這種場面時,社會癱瘓,民眾生活不便,所以解決之道,最好就是勞資雙方坐下來,找出妥協之道。兩邊各領勝場,皆大歡喜,最為可貴。

三、文化差異要妥協: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甚至同一個國家,原住民和平地同胞,也有文化的不同。中國邊疆民族,各有奉行的文化,有的民族為了堅持自己的文化,不惜發生戰鬥,死傷無辜人命。假如大家能互相妥協,異中求同,同中存異,相互尊重不同文化,相互包容。一般人說,政治最高的藝術,就是妥協。其實世間文化,最高境界也是妥協。

四、立場互異要妥協:人類爭執的原因,大多因立場互異。我有國家的立場、民族的立場、社團的立場;讀書人有讀書人的立場,官員有官員的立場。因為有不同的立場,就會對抗、鬥爭,就會互不包容。其實,立場不同,只是大家的角度不一,如果能夠轉換一下觀念—假如我是對方,假如對方是我—立場互換,看法就又不同,就不會分裂了。國家由許多不同的分子組成,軍公教人員、士農工商,如果大家都能捐棄成見,相互妥協共存,那就是圓滿人生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接吻卻會惹上大麻煩,一對夫婦最近在德里市附近的火車站接吻,竟被警方逮捕,以刑事罪嫌起訴,而全案雖經法院駁回,但印度有些人認為,親嘴是「中了西方的毒」,所以,夫妻、情侶前往印度旅遊時,應特別小心舉止。

接吻這種親密動作,在印度以乎只能私下做,公然為之只怕會引起大麻煩。比如二○○七年,好萊塢男星李察基爾與印度女星謝蒂參與活動時,李察基爾在她的臉上親了好幾下。

這可引起軒然大波,警方向他宣讀《取締暴動法》;電視台播報得口沫橫飛,形容他是「親吻連續犯」。抗議人士焚燒李察基爾的芻像,還有人叫倒楣的謝蒂去死死好了;幸虧印度最高法院出面,才擋下警方對李察基爾的逮捕令與指控謝蒂猥褻的罪名。

但是,公開接吻如此稀少,反倒激起電影觀眾的好奇,希望看到片中人親嘴,而且,對某些影星而言,接吻成為出名的終南捷徑。

有位「寶萊塢」小女星幾年前拍片,劇中她吻了一臉呆相的對手男星十七次;即使片子的內容大家都忘光了,也還記得接吻次數。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遺體,下午將在苗栗獅頭山勸化堂火化,雖然他的色身已捨報,但有關聖嚴對佛法的毅力與精神、隨時不忘幫助他人、以及他與弟子間有關佛法的故事,仍將在法鼓山流傳,成為人們永遠的話題。

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表示,聖嚴師父有一份毅力和精神,只要方向是對的,師父就朝那個方向去做,從來沒有考量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況,即使在很差的情況之下,他都會放下自己,去完成有意義的事情。

與探險家對談

抱病也要結善緣

有一次,地理頻道邀請法國探險家來台灣訪問,師父一看到與探險家對談的邀請函,就說這是很難得的因緣,一定要去結這個善緣。於是師父從醫院出來,去跟探險家互動。

他也忘不了,今年過年前的1月17日,情況已多次危急的聖嚴法師,突然向醫院請假,回法鼓山、農禪寺、雲來寺等地,關心弘法、教育等事務,精神體力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天,顯示師父對法鼓山的關心。沒想到那一天之後,師父健康未再好轉。

盡形壽,獻生命

師父不肯休息

果光法師說,有一天,聖嚴師父談事情談得很晚,他就在一旁對師父說:「師父啊,要早一點休息!」,因為他的內心也一直在跟自己說:「我好累,我好想休息,師父您怎麼不趕快休息,否則我就不能休息了。」

師父突然回應:「果光啊,我是盡形壽,獻生命,你是叫我休息什麼啊?」那句話,讓果光大震撼,當下覺得非常慚愧。因為師父的年紀比自己大,身體又不是非常強壯,但是當師父想到眾生,想到佛法的時候,卻完全忘了自己。

果乘法師說,有一次他開車送師父去醫院,在車上,看到師父因奔波弘法疲累的身影,不忍心地問:「師父,你為什麼要這麼累?有些事情留到明天再做吧!」

聖嚴法師只淡淡回答:「妳怎麼知道我明天還在?」師父的這句話,讓她更體會師父是如何珍惜時間,每一刻都在精進用功,為佛教、為眾生。

美國掛單流浪

背睡袋一樣安眠

聖嚴法師座下第一個西方弟子保羅甘迺迪提到,有一次他與師父到美國弘法,因大覺寺已沒有空房間,師徒倆開始一段到處掛單的流浪生活。師父每天揹著睡袋,受邀到居士家教課,晚上能睡哪裡都不知道,但師父隨順因緣,一點都不擔心。

信眾施炳煌記得,有一次在法鼓山上,常寬法師扶著師父很慢很慢地往前走,他很快跑了上去,師父回頭看了他一眼。他問:「師父,還好嗎?」師父說:「好重喔!走不太動。腳好重,走不太動了。」

當師父一坐下來,回了頭跟他說:「施炳煌啊,你看我們法鼓山像不像極樂世界!」這一剎那,這十年來跟在師父旁邊的他,很多的感觸突然湧了上來:雖然師父走路走得很累,但是他看到了一種很大很廣的平靜跟祥和,或許是一種法喜,似乎就是他十幾年前,看到他的那一份自在!

信眾游鴻程表示,他有幸多次參與法鼓山的活動,前年底法鼓山辦第一次水陸大法會時,雖然當時聖嚴法師身體不太舒服,但仍然出席,目的就是要與眾人共同領受佛法,現場萬名信眾當場念起大悲咒、六字大明咒,把佛法精義迴向給聖嚴法師,讓他很感動。

去年8月,法鼓山舉辦梁皇寶懺法會,當時聖嚴法師身體很不舒服,但他還是抱病參加,現身會場時,讓許多僧俗四眾當場動容,也粉碎外界對他身體不好的諸多揣測。

法鼓山表示,聖嚴法師的遺體下午火化後,骨灰仍將暫時供奉在法鼓山,15日植存在台北縣金山生命園區,長伴師父東初和尚及法鼓山旁。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9 Mon 2009 07:43
  • 破格

世間萬事,都有一定的格局,但有時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變,有些事需要破格處理,結果才會更好,例如:

一、人才要破格錄用:姜太公八十歲遇文王,初遇文王的一席談話,便獲得賞識重用。因為文王知道他有驚天動地的能量,因此不問由來經歷,親自駕車,帶回朝中,封為太師。姜太公年歲已老,學無師承,與文王素無往來,假如不破格錄用,不只是文王的損失,周朝也無法維持八百年的基業,像這樣能不破格錄用嗎?現在有很多的人才,如自學有成的王雲五先生,雖沒有社會學歷,但是他當過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主編,具有專業才能,因此政府當局不依公教人員任命的格局,付予他擔任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的職務,他一樣能夠稱職。有資格的人未必有能力,破格錄用的人未必沒有能力。劉邦破格錄用了韓信,特別為他「築壇拜將」;唐太宗為了提升魏徵的聲望,不只經常讚美他,甚至表現出敬畏他的樣子,讓魏徵得以發揮諫臣的功能。

二、僵局要破格打開:古代的中國,因為邊疆民族不斷侵犯中原,漢朝唐代,都曾用「公主和親」的方法,打開動武的僵局。王昭君和番、文成公主下嫁西藏,都是破格謀取和平。中日之戰,雙方多次接觸,一直不能獲致和平,直到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戰爭的僵局才能打開,但幾年的損失,難以彌補。現在海峽兩岸,談判的和局一直未能展開,讓台灣經濟出走。因為僵局不能打開,造成兩岸經濟上的損失,人民往來交通的不便,甚為可惜。

三、過失要破格原諒:春秋時代,管仲曾經箭射齊桓公,幾次三番想致桓公於死地。後來管仲遭齊桓公所擒,鮑叔牙建議重用之。齊桓公說:他曾想射殺我!鮑叔牙說:他過去心中只有公子糾,當然要為主射殺公侯;今日你釋放他,他可以為你射天下!果然,齊桓公破格重用管仲為宰相,後來終於為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能破格原諒,那有管仲發揮才能的空間呢?三國時,諸葛亮因「街亭失守」,為了遵守協議,不得不「揮淚斬馬謖」;人才難得,假如能破格原諒,可以讓他戴罪立功,不也是懲罰之道嗎?

四、宗教要破格交流:敵對的國家,為了和平,要破格對談;任何對立的團體、機構,如果能破格商談、交流,必能獲致意想不到的利益。「戰則損,和則貴」,為什麼這個世界不破格從和平上來努力呢?宗教界,由於大家的信仰不同,各自對立,不相往來;人和人都可以握手言歡,人和神、神和神,為什麼不可以破格和平相處呢?世界如許廣大,單獨一個宗教就能滿足全人類的信仰嗎?何不各自尊重,破格交流往來,如此必定有破格的所獲!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縣大園鄉的七十三歲阿嬤曾寶蓮,風雨無阻送報五十六年,從荳蔻少女送到滿頭花髮,如今兒孫滿堂、經濟無虞,仍無退休打算,她說:「送報是我們家的『恩人』。」

「最近看到很多人為找工作傷透腦筋,真得很感慨,我這一生不曾為工作發愁過。」曾寶蓮中年喪夫,靠著送報撫養五女一子,全都栽培到大學畢業,目前有十五個孫子。

她說:「同一份工作做了五十六年不間斷,到老年還能經濟獨立,用不著子女接濟,也算是人生的驕傲吧!」

曾寶蓮很年輕就嫁給家境貧寒的先生,十七歲那年,剛好有份送報工作,雖然每天清晨四點多就要起床,也沒假日,但她為了家計毫不考慮接下,就這麼從少女、媽媽送到阿嬤,除了春節放假四天,全年無休。

送報逾半世紀,每天一句親切的「早安」,為曾寶蓮建立豐沛的地方人脈關係,加上三十多年來長期送鄰、里長報,也和基層建立綿密的友誼關係,在地方的知名度響亮到不行。每到選舉,小從村長,大到立委、縣長選舉,都是候選人爭搶的超重量級「樁腳」。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室內設計情侶檔 為往生者製作紙紮屋 靈厝幾可亂真 創意無限商機多

高雄一對讀室內設計的情侶,以專業與細膩手工,為往生者設計精緻的紙紮屋(靈厝),還可應客戶要求,做出幾可亂真的紙鑽表、紙瓜棚等,創意滿滿的他們大學畢業前就已創業,成為搶手的「天堂建築師」。

掀開紙紮屋的屋頂,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應有盡有,屋內的窗戶、食品、用品甚至風水,都依真實產品比例縮小,就像縮小版的樣品屋。郭耀仁說:「是妹妹給我的靈感。」

郭耀仁的妹妹有先天性疾病,出生後一直臥床,去年四月過世,他和女友葉雅欣討論後,決定幫妹妹做一間紙屋燒給她。這座粉紅色的甜美紙紮屋以瓦楞紙板為主體,以實木床具和泡棉做床墊,櫸木紋膠片為地板,還有多達六十七件的家具。

為妹妹做的這間創意紙紮屋,成為郭耀仁創業的起點,他說:「因為親身經歷,才了解失去家人的痛,和撫慰這些傷痛的重要。」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只要遇到境界,很容易就會「心隨境轉」,心靈的情緒就會隨著變動。但是,人總要有修養,儒家講「不動心」,道家講「不二意」,佛教更講「不分別」,都是要我們在人情相處上,不要太過分別,不要太容易動心。以下茲以「人情六不」,提供參考:

一、人我不比較:人比人,氣死人!人與人之間,經常互相比較:你比我有錢,他比我美貌。比來比去,人生那有快樂可言?有一首通俗詩偈:「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餘。」許多殘障人士都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見過沒有雙手的人,可以用腳穿針引線;眼睛全盲的人,能夠吹彈歌舞。甚至台灣的漸凍人陳宏先生,只靠眼睛眨動,透過點字板,再由妻子為他記錄,都能出版多本書籍。想到他們,只有慚愧,那裡還要比較什麼呢?

二、彼此不計較:人類有斤斤計較的習慣,你借我半斤,我還給你八兩。人從童年開始,小朋友之間就會計較:我給你卡片,你給過我什麼?我給你糖果,你有什麼給我吃過?所謂「錙銖必較」,即使相知的朋友,也總是看你對我的交情深淺,我也還給你那樣的程度。除非心量寬大的人「施捨不望報」,金錢、感情、友誼,不管給你多少,並不計較你還給我若干。能有這樣的心量,才是所謂「君子無求品自高」。

三、違逆不生氣:人在順境裡歡喜,容易做到;在逆境裡能不生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一個人受飢受寒,受苦受難,都還罷了,受氣,就難以忍耐了。有人說:「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一口氣又是價值如何呢?為了少許的金錢,朋友親人鬧上法庭;為了要爭一口氣,千里致書給在京的父親。其實「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人生有什麼好爭、有什麼好氣的呢?

四、好壞不分別: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好人壞人,兒童就從這樣開始學習分別。好人的標準怎麼訂定?壞人的是非怎麼論斷?好人,有好人中的壞人;壞人,也有壞人中的好人。除非大忠大奸,大好大壞,一般生活裡的是非好壞,不要那麼多的分別、計較。中國人講的厚道,大概就是「無分別」的初階學習吧!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多數小孩還在用蠟筆塗鴉的時候,新加坡九歲男童已會設計電腦繪畫程式。

目前就讀小四的林鼎文(音譯),替蘋果公司的iPhone設計繪畫程式Doodle Kids,兩個星期前在網路商店開放下載,至今已經有四千多人次下載。使用者可用手指在iPhone的觸碰式螢幕上作畫,只要把手機搖晃一下,就可清除畫面。

林鼎文說,他是替愛畫畫的兩個妹妹設計這套程式。這個天才男童兩歲就開始使用電腦,已可熟練運用六種程式語言,他的父親也是程式設計師。林鼎文現在正在撰寫另一套iPhone的遊戲程式。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普天之下無奇不有!台東縣一座小池塘裡,一隻調皮的盤古蟾蜍騎在錦鯉頭上,前趾還緊抓著錦鯉雙眼,這隻倒楣的鯉魚經過四天折騰,筋疲力竭一命嗚呼。

台東縣太麻里青山農場咖啡屋前的小池塘,前幾天發生生態奇觀,一群蟾蜍爭相騎在最大隻的錦鯉頭上,一番爭奪後,一隻盤古蟾蜍順利騎上去,前趾剛好抓在錦鯉的雙眼。農場主人小蔡說,蟾蜍就像騎馬一樣,任由錦鯉在池塘亂游,剛開始錦鯉曾嘗試甩掉蟾蜍,但是蟾蜍抓得更緊,最後錦鯉只得乖乖任由蟾蜍騎著,幾天後錦鯉暴斃,蟾蜍才離開。

蟾蜍究竟騎在上面幾天,小蔡並不知道,但發現後最少有四天;白天蟾蜍會一直騎在上面,晚上有沒有「下馬」不得而知。他認為,錦鯉可能是眼睛被蟾蜍抓瞎,看不見食物而餓死,也可能精疲力竭死亡。

農委會特有生物專家林春富則說,目前正是蟾蜍發情季,這隻公蟾蜍可能找母蟾蜍找得發慌了,才會「錯抱」錦鯉。過去曾發現蟾蜍「錯抱」,但對象以青蛙或同性為主,「錯抱」魚頭還是頭一次發現。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安英雄救美 贏得芳心 兒女牽線 單身父母同結連理

中國湖北青年陳智祥因為拔刀相助,英雄救美,贏得女大學生芳心,兩人隨後更撮合雙方單身的父母,父子同一天迎娶母女,在當地傳為佳話。

三十一歲的陳智祥早年因家境貧困,年紀輕輕就外出闖蕩掙錢養家。二○○○年他到陜西,被某娛樂城總經理看中,當上保安隊長兼老總的保鏢,因為精明能幹,次年被聘為副總經理。

二○○三年夏天一個夜晚,就讀大學的天津籍女孩月秀和女同學到娛樂城的餐廳喝茶,不慎將有色飲料潑灑到一個男客身上,對方大發酒瘋鬧事,硬是要求月秀道歉賠償。趕到現場的陳智祥邊勸阻邊賠不是,最後自掏腰包賠償了事,並將兩名女學生護送回校。

陳智祥的義舉,讓當時十八歲的月秀大受感動。之後,兩人開始交往,互相鼓勵,兩顆心越靠越近,決定結為百年之好。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三日圓寂,以八十世壽捨報,教內外咸表震驚與哀悼。法師除了專注於弘化佛法外,一生推廣「人間淨土」的理念,在政府之先推動環保且及於心靈環保,並積極參與社會人心淨化的實踐,在教化社會、引導民心上卓有貢獻。

在弘揚佛法方面,聖嚴法師除了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培養有專業素養的僧才,也提供有志研究佛學的在家眾一個進修的環境,中華佛學研究所出版的論文期刊為當代佛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在接引信眾方面,聖嚴法師最方便的法門就是禪三,他經常針對各專業領域菁英舉辦禪三,讓大眾體解禪的意義,能應用在生活上進而影響他人。

早在二十年前,聖嚴法師做了一趟印度、尼泊爾的朝聖之旅,那趟佛國之旅後,他擬訂了法鼓山的四大志向:一、在理念上: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二、在精神上: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三、在方針上: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四、在方法上: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秉持著這四大志向,二十年來,法鼓山在聖嚴法師的帶領下一步一步的落實。

聖嚴法師教化世人常以方便樸實的方式出之。他最有名的智慧語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世間人在碰到問題時通常不敢面對,即使面對了也不能接受,這句話讓許多人受用,而從容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句智慧語體現了禪宗「風吹疏竹,風去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的精神。他能把禪的智慧轉化為一般人能接受的方式,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法師曾經致贈前總統陳水扁一幅墨寶:「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具足慈悲與智慧的領導人就會是一個仁王,可惜陳水扁沒有聽進去,法師必然引為憾事。在九二一大地震時,聖嚴法師消瘦的身影出現在電視上,說了一句「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在剎那間安撫了許多受苦受傷的心靈。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廷式是北宋人氏,任密州通守(今山東青島),劉廷式為人忠厚、老成,在他年輕時發生了淒美的一段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劉廷式年輕時與一位鄰家女子訂婚,後來他進入太學,經過五年的苦讀終於考取了進士。心情雀躍的他,迫不及待地回鄉準備成親,誰知等他回到家鄉時,早已人事全非,鄰家老翁已經過世,家道頓然中落,鄰家女子傷心悲痛以致雙目失明。劉廷式明白了這個情形,卻不因此違背婚約。

鄰女卻推辭說:「如今我雙目失明,如同廢人,門不當戶不對,怎能嫁你為妻呢?」

劉廷式回答說:「既然我早與令尊有約,豈可因為令尊過世、孝女哭瞎了雙眼,而違約忘信呢?這可是一生的承諾啊!」

劉廷式有情有義的一番話,兩人終成眷屬,婚姻生活和諧而幸福。直到劉廷式到密州城任官時,夫人因病逝世,他哭得很傷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種植果樹,要它開花結果,水分、陽光、肥料都不可缺;我們建築房屋,磚瓦、鋼筋、木材也都不可缺。一部大機器,沒有一顆小螺絲釘把機器牢牢鎖住,大機器也不能運轉;良田再怎麼肥沃,缺少種子,能夠生長什麼呢?做人再好,沒有實際的作為,怎麼能獲得公眾的信賴呢?

世間任何事情,都有因緣果的關係,缺少因緣,諸事不成。因緣不可缺,這是萬有的定律,例如:

一、身體要健康,運動不可缺:我們要求身體健康,每天只是坐在家中,好吃懶做,身體怎麼會健康呢?如果一股勁地賣力工作,過度消耗體能,沒有充分休息,補充體力,當然也會損及健康。所以,身體要健康,必須勞逸均衡,而且生活作息要正常,尤其要有適度的運動,例如每天做做晨操、晨跑、快步、慢走,甚至游泳、打球等。總之,身體健康,運動不可缺。

二、生活要充實,興趣不可缺:人有了健康的身體之後,還要有充實的生活。所謂充實的生活,不是吃香喝辣,每天大魚大肉,生活就會充實;也不是睡高廣大床,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生活就會充實;更不是享受冷氣、電視,生活就會充實。生活要充實,必須要有「興趣」,對工作有興趣、有花草有興趣、對烹調有興趣,甚至對讀書、繪畫、書法、運動都有興趣,生活就會充實了。

三、學習要廣泛,勤奮不可缺:人生需要有很多的能力來應世,應世的能力愈大、愈多,就會處處得到方便。我有很豐富的學識,我具備很多的技能,我培養很多的福德因緣,我就能輕鬆地在世間悠遊。學問、能力、福德從那裡來呢?不是別人可以免費提供,也不會無端從天上掉下來,必須靠自己勤奮努力學習、培養,所以學習要廣泛,勤奮不可缺。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