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另纇財富 (17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的快樂,常常不是由自己所擁有所決定,還會受到別人的獲得所影響,真是莫名其妙。

我記得多年前在印尼旅遊,殺價買了一條褲子,感覺真便宜,很快樂。回到遊覽車後,看見另一人買了件跟我一模一樣的褲子,當時我忍不住問他買多少?結果他買得比較便宜,頓時我快樂的感覺就不見了,因為覺得買貴了。原來,我的褲子便不便宜,是看你跟誰比。跟台北比,就有很便宜的感覺,跟朋友比,就覺得很貴。快樂的感覺,不是來自於我買多少錢,而是我在跟誰比。

人生許多的喜怒哀樂,不正是由比較而來?

你買了一間30坪的公寓,而你的好朋友都在租房子,你很快樂,覺得自己混得還不錯。但是如果你的好朋友買了間60坪的房子,你可能心中就會怪怪的,覺得自己錢賺得還不夠多。原來你對居住環境的滿意度,也不是來自於你的房子,而是來自於跟你好朋友居住環境的比較。真是奇怪!

風景區的水果攤集團也知道比較的威力,通常第一攤的水果攤是個暗樁,賣得比較貴,當你買到後面正常價格時,就會覺得好便宜,好快樂。

企業在犒賞員工時,也要特別注意「比較」的影響。

譬如你拿了三個月的獎金很高興,當你發現能力跟你差不多的好朋友同事拿了五個月的獎金,你可能就覺得三個月的獎金有點少,高興的程度會減少一些。所以企業給獎金時要小心,因為拿獎金的人比較之後,不見得會比較快樂。這也是為什麼怎麼加薪好像都不會讓員工滿意,因為總有同事或同業的薪水比我高。

如果快樂是由比較而來的,就要瞭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智慧。在思想上就要多「比下」才會快樂,因為感覺有餘之後,就會知足常樂。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做義工的人都很快樂,一個人要為自己能付出而感恩,如同聖經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但是要注意「比下」可能也會給朋友壓力而讓他們不快樂。所以老祖宗就告示我們不要光芒太露,要謙卑感恩。

當然,「比上」也有好處,因為不足才會刺激人奮發向上,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不管是比上不足還是比下有餘,人們就是喜歡比較。

許多時候,當一個人決定「放下比較」,就會回歸到自己,反而更快樂。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免費」不是真的免費。「買一送一」只是兩個半價的另一種說法。「內附贈品」的意思,其實是指整個產品售價已加計贈品成本。「免運費」通常意指運送成本已經加進產品的價格。

有時,免費當然是真的免費,但這不算是新的經濟模式,「免費樣品」只是行銷手法,意在引介某種產品,激起消費者心中的一絲絲虧欠感,也許能夠促使他們去買照原價出售的商品。「免費試用」可能真的的免費,卻限制時間,而且除非付費,否則可能很難停止試用。加油站的「免費打氣」,經濟學家稱之為「附帶產品」(complementary good),提供這種免費產品(自己為輪胎打氣)的目的,是要消費者注意到付費產品(加油站賣的口香糖、汽油等各種東西)。

然後,還有靠廣告贊助的媒體產業,從免費接收的無線廣播和電視,到大部分的網站都是。靠廣告贊助免費內容,這種商業模式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由第三人(廣告主)負擔費用,第二人(消費者)就能免費取得內容。

最後,有時免費真的是免費,而且確實是一種新模式。這一類免費,大多出現在網路上,邊際成本接近零的數位經濟在這裡發揮影響力。大部分使用者利用相片分享服務網站Flickr,真的不必花錢(Flickr甚至不放廣告)。

Google提供的大部分服務同樣也免費、不登廣告,就算是循媒體廣告模式,也是換個方法套在軟體和服務(如Gmail),而不是用在內容。

然後,又有維基百科和部落格空間等令人稱奇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背後的驅力都不是為了錢,而是出於維護名聲、引人注意、表現自我等動機。

所有這些,可以分成四大類「免費」,其中兩類是舊的,但仍在不停進化,另兩類則隨著數位經濟而興起。所有的「免費」形式,其實是同一件事的變形:把錢從一種產品移轉到另一種產品,從一個人移轉到另一個人,從現在移轉到以後,或者先進入非金錢市場,之後再回來。經濟學家把這些稱作「交叉補貼」(cross- subsidy)。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上很多主管都以為只要把業務做起來,交出傲人的績效讓老闆滿意,就可以什麼都不管;其實,主管對部屬的選、育、用、留要負完全責任,最好是一開始就找對人,聽說留任率可高達80%;萬一找錯人,所花費的徵才廣告費用及時間、行政、訓練、機會成本等,大約為月薪的六倍,還會影響士氣、績效。

主管應有能力清楚描繪職缺並開出「人才需求單」:如學經歷證照、人格特質、專業技能、語文條件等;讓徵才單位得據以從內外部精挑細選出幾個候選人,或到適當的地方找人才。

盡責的主管會針對部屬在職務上所必須的知識、態度和技巧,透過在日常工作上進行有計畫、有重點的培育和指導,可與工作實務相聯結,訓練與工作同步進行,主管與部屬教學相長,是一種成本低、長期而持續的「在職訓練」(On Job Training,OJT)。主管會運用說明、見習、實習、分擔、代理、承辦等六種手法來提升部屬的自主程度,部屬也能同時配合企業的知識庫(Knowledge Base)及數位學習(e-learning)的資源做自我訓練,可提升主管的授權程度。

不讓主管看錯人

從上班族五年的工作曲線可觀察出:員工在進入職場的第一年會很認真,第二年會比較上手,第三年總算認清工作就是這樣;有潛力、高績效的員工若沒有工作輪調(Job Rotation)的機會,第四年就會開始走下坡,到了第五年就會開始摸魚了。五年的磨合可讓主管從芸芸眾部屬中分辨出誰是3%~5%的拔尖人才(Superkeeper)?誰是8%~12%的優秀人才(Keeper)?這些高潛能(High Potential)和高績效(High Performance)的關鍵人才(Key Talent),掌握著核心關鍵技術,是公司同仁的典範,會影響企業的成長與存亡,當然是企業聚焦的重點人才,企業會設個人才庫(Talent Pool)嚴加看管,可確保組織遇有重要職缺時,內部能有現成的一批高度訓練過、夠格的員工可接任而不致開天窗。

好人才是需要被經營的,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說:「人才經營是一天25小時,一週8天,一年53週都要做的工作」,他的意思是說主管花在經營人才的時間,永遠不嫌多。

好部屬是不需要被管理的,他們對工作有責任感,以「攀岩」為例,拴好繩索是攀岩者的基本工作,而責任是絕不讓同伴掉下去;好部屬說到做到,對承諾很謹慎,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熱情,發自內心深處對工作產生高度熱忱,會自我砥礪,熱愛學習和成長,同時會感染周遭環境,激勵他人。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承認他只能看準75%的人,也就是說四個人中會看錯一個人;願人人都能成為「主管心目中的好部屬」,不要再讓主管有看錯人的遺憾。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新社看到一棵樹齡超過400歲的大樟木。

這棵大樟木竟然逃過伐夫的利鋸,甚至避過日本時代神社來台尋覓樑柱的巨斧。只因為它長到三米高時就分叉成三枝幹,任誰看了都想不出它的用途。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鄉人問莊子說:「樹木因不成材而得以保存下來,但我家養的那群鵝,我母親為何挑那跛腳的先殺來吃呢?」

莊子回答:「動物跟植物不能等同而語!」

一個能力低、個性差的人,難道是「能活的最久,最健康幸福嗎?」事實非也。

【心得分享】能貢獻自己的人,能為人所用的人,才會活的精彩。因為人類是先「利他」,才能「利己」。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成功客服人員要具備「雙重性格」。

機上用餐時間,每一位空服員都要服務相當多的乘客,而且服務項目不僅是準備餐點、冷熱飲,還要不時處理突來的額外需求,像是遞送餐巾紙、餐具等等。

因此每一位空服員的動作都必須精準而迅速,才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為乘客提供最好的服務。

仔細觀察那些最優秀、最有經驗的空服員,他們在面對餐車準備餐點時動作俐落,和同事間的對話和彼此協助,也講求速度與效率。但是在轉向客戶時,會刻意放慢自己的節奏,服務的動作和說話的語調多了一分從容,彷彿變了一個人。

這樣的態度轉換,來自很簡單的道理。有些乘客剛從熟睡中醒來,有些乘客對於用餐時要做的選擇,不是那麼的熟悉,如果空服員維持快節奏的溝通方式,可能帶給乘客許多無形的壓力。

聰明的客服人員了解,背對客戶時是理性的,講求作業的效率;面對客戶時是感性的,講求互動的品質。

場景拉到目的地機場的速食店櫃台,年輕店員以連珠炮的方式問了許多點餐的問題﹙內用或外帶,調味料、飲料的選擇等﹚。

他的確展現了對工作的熟悉度,但是,和空服員的服務對照之下,筆者真希望速食店的店員也有「雙重性格」。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銀行的員工訓練課程通常都是在教室上課看講義,上課內容死版又無趣,距離實務經驗仍有一大段落差,新手上路常常讓客人成為白老鼠的犧牲品。為了讓理專能立即上手服務客戶,渣打今年在全球各國家首創新手特訓班,台灣從4月開始設計一套14天的培訓計畫,要求新進理專在「模擬分行」真正下單、上系統,未來第一次接觸客戶才不會手忙腳亂。

渣打消費金融學院院長黃忠威說,雖然過去渣打對新進員工原本就有教育訓練,但是分行經理仍會抱怨,新理專對業務不夠熟悉,而九成以上的理專也認為訓練課程太理論,都是看power point或講義,不夠實用,因此渣打特別設計了「Day 1 Readiness」的兩周課程,在這14天的模擬中,理專拿到的都是真實客戶資料運作,只是隱藏名字。

結訓時學員與分行經理必須角色扮演,模擬客戶的開戶情形,考驗新進理專的應變能力、對銀行業務產品熟悉度與系統操作,通過才能真正與客人第一次接觸。他強調:「『模擬分行』提供新理專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可以盡量犯錯,減少未來真正遇到客人的驚慌,並增加信心。」

模擬分行

角色扮演學習應變

渣打在桃園的員工訓練中心開設模擬分行,學員角色扮演時,其他學員在另一間教室觀看現場錄影轉播,主考官與學員在模擬結束後馬上可提供意見與建議。渣打已經開始三個梯次訓練,共有20多名新進理專完成模擬課程,績效成績相當好,其中有名理專的業績超過目標300%。

從別家外銀跳槽到渣打的客戶關係經理黃佳瑜說,她在別家外銀時,一開始有位資深的學長指導,或是跟著不同的理專學習,但是自己在旁邊看跟自己實際操作很不一樣。

渣打組織學習人力資源部助理副總裁張漱嫻說,每位新進理專資歷不同,資深的理專對產品較熟悉,在兩周的情境教學課程中,也會請資深理專以角色扮演模式,教導資淺的理專,教學相長。

渣打客戶關係經理薛怡真在其他外銀已經有十年的理專經驗,加入渣打後一樣要參加兩周的新手上路訓練,她也會在上課時分享自己的經驗,提供其他學員參考。

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可以快速幫助新進銀行員工熟悉業務,私人銀行更是大手筆讓菁英幹部體驗富豪生活,幫助理專了解有錢人的語言跟文化,更容易取得高資產客戶的信賴。

頂級體驗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矽谷軟體業艾科卡」之稱的賽貝斯(Sybase)總裁程守宗,過去曾在十年內成功讓兩家瀕臨倒閉的公司起死回生,賽貝斯更在他的加入後業績持續成長到現在。

由逆轉勝的訣竅沒別的,就是「賺錢」,簡單到連賽貝斯的副總裁都寫電子郵件給他,說他的策略根本是「沒腦袋、胡說八道」。程守宗表示:「我做人實在,不愛講願景。」要做,就練好兵,然後直導市場(go to the market)。

但他觀察,美國的多數員工都習慣高階主管描繪藍圖和願景給他們,就如美式足球,需要扮演四分衛的高階主管發動攻勢,但遇到危機時,比較不切實際,也很難正視問題。此次發生金融危機就是最佳的例子,連動債的問題風險眾所皆知,但因為之前股市大好,大家就輕忽潛在的危機。

身為企業的高階主管,他認為策略應該要從客戶和投資人的利益出發,腳踏實地的作為,也讓他過去十年沒有做過一門賠本的生意。「不賺錢的生意,我不做。」程守宗指出,不管是在個人投資或是企業經營,他都要求自己,如果看不出案子獲利的潛力,價錢再好都不要,「只可以少賺,不能賠錢。」

面對景氣寒冬,他鼓勵企業高階主管的態度要積極正面,但不要過於樂觀,以免產生盲點,看不到公司潛在風險。凡事跟自己比,唯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能創造企業佳績。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艷米勒、長毛象展、微笑彩俑、太陽劇團,各位是否曾注意過這些文藝活動的主辦單位是誰?答案是聯合報系。

早期,聯合報系為想爭取國外表演團體或文化活動到台灣演出或參展,也是困難重重,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活動經驗是否足夠、場地是否符合要求等等,但執行團隊總是找方法解決,從不放棄任何的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奠定成功經驗。

慢慢地,聯合報系承接的藝術活動愈來愈國際化、愈來愈多元,也愈來愈大型,現在只要是聯合報系出面承辦的活動,就等於是品質的保障,都會獲得高度的好評。

【心得分享】

想成功,別想一步登天,一定要放下身段有系統地學習,一步步締造個人成功記錄,哪怕是很小的小成就,都是對自己信心的鼓勵。逐漸地,當小成就累積到某個程度,能力就會往上躍進,可以處理難度更高的挑戰。隨著成功事蹟在同事間開始流傳,個人的信用存摺便開始加分,這對個人職場上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助益。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倫理」的重要性日增,信義房屋六年前開始推動「企業倫理教育扎根計劃」,希望「企業倫理」的概念可以從校園紮根,從贊助教授的研究計畫到課程規畫,播下明辨是非倫理的職場新芽。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分析,在金融風暴之前,許多企業認為「企業倫理」是很空洞的議題,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對於企業成長沒有助益。

然而,殊不知就因少了「空洞」的考量,而漠視、忽略危機的警訊。華爾街金融投資專家就是最佳的例子,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設計金融商品過於強調創新,而沒有縝密思考過創新所可能帶來得利弊得失。

校園播種

養成大是大非思維

但擅長精打細算的金融業菁英,怎麼算計不到可能的危機?長期與華爾街客戶打交道的賽貝斯(Sybase)總裁程守宗坦言,「其實大家都知道潛在的危機,但刻意忽略。」多數人都選擇抱著僥倖的心態,躲在股市榮景的假象中。

一時之利,付出的代價卻是企業崩盤、民生凋零。

周俊吉表示,如果企業經營者只考慮一己的私利,而沒有兼顧到「企業倫理」其他層面的利益,如員工、客戶、股東等,這樣的企業獲利不僅會為企業帶來風險,還會造成別人的災難,2001年的安隆案、去年華爾街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風暴都是最佳的佐證,適當的「群我倫理關係」,任何社會、任何企業、任何個人都必須重視。

為了正視「企業倫理」的議題,信義房屋連續六年、每年投入300萬元推動「企業倫理教育扎根計劃」,鼓勵大學老師教授「企業倫理」課程,投入「企業倫理」的個案研究。

曾獲得好幾屆「企業倫理教育扎根計劃」優良教師獎的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邱慈觀表示,「企業倫理」在過去十年,已經成為美國主要商學院如哈佛的必修課程,但在台灣近年來才逐漸重視,甚至部分學校也針對特定領域開設工程倫理學、醫藥倫理學、生命倫理學和商業倫理等課程。

這些課程並不是八股教條,而是從實際的案例教導學生企業經營的兩難,在現實利益和多數人的利益中會遇到哪些衝突?如何面對與取捨?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今的環境,蒐集情報顯然不難,較關鍵的應是如何分析,這到底有何訣竅?

首先,情報蒐集主要在協助決策,為了在有限期間內有效找出問題癥結及可能的策略建議,就必須帶著問題去探尋答案,才能真正達到協助決策的效果。

情報蒐集也須注意時效,因為情報的蒐集及分析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但若失去時效,再多的情報也是枉然,尤其在高科技產業,情報價值幾乎與時間平方成反比,如何將第一時間掌握的情報擴散給需要知道的人,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分析,將是情報分析者必備的本領。

其次,企業在市場上面臨的問題複雜,有時並非情報蒐集者一己之力就可完成,尤其當要驗證一些事件、想法或假設時,若沒有適當的情報網路,恐將走很多冤枉路。

因此,每一個人在平時就應該建立完整的情報系統,對情報分析將有莫大的助益。

再者,許多情報蒐集牽涉到很多的人員訪談,也常需要了解一些產業或公司的敏感問題,如何旁敲側擊以獲得所需要的情報,需要多培養察言觀色能力。

尤其許多決策議題在蒐集情報的過程,並非如想像般順利,有時能蒐集到的資料非常少,如何透過有限的情報或是觀察到的蛛絲馬跡,預測問題與拼湊事件的全貌,也是分析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要領。

錯綜複雜的決策問題,有時無法簡要說明清楚,在分析時也常有無從下手之感,讀者應訓練自己能有效地掌握重點,捨棄枝節,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分析工作;面對所要服務的決策主管也要把握這個原則,才能建立在主管心中的專業形象。

在情報蒐集的過程中,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有許多模式(model)可以參考運用,如產品生命周期模式、BCG矩陣、五力分析、SWOT分析等等,但產業問題不一定可以找到合適的模式來應用,產業分析人員應嘗試建立新模式,創新推論,初期模式可能有許多需要修正之處,經過不斷的修正,相信對決策者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企業問題的解決或者策略建議的發展,首先要能找出問題的癥結,而問題的產生常是許多因素糾葛產生的結果,何者為因,何者是果,應該分辨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因此,如何讓自己的思考能夠邏輯連貫,清楚合理,對於分析的問題能夠抽絲剝繭,梳理出可以引導決策的架構及解決方案,是企業決策者常需面對的挑戰,也是需要不斷自我訓練的課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驗豐富的明智領導人,有時也會做出極為錯誤的決策,對組織造成慘痛的後果。

領導人可能在四種情況下產生錯誤思考。一、「誤導性的經驗」,這種經驗乍看之下與現況類似,實則不然。二、誤以為過去做過的決策適用於新的情況。三、個人利益牽涉其中,思考就模糊不清。四、有某種「情感依附」,思考就失之偏頗。

要防禦錯誤決策,有個辦法便是注入新的經驗、補充資料或加強的分析流程。這有許多種可行的方式,例如在提出的新產品構想準備研發前,可以安排與重要顧客進行面對面討論;在決定進入新市場前,可以蒐集更詳盡的市調資訊,例如購買產業報告或是委外進行全新的分析;可以延攬顧問提高客觀程度,進行重大決策時,甚至可以找兩家看法截然不同的公司參與決策流程;可以考慮採取「一張白紙」的方法,請決策者想像新創公司會如何攻擊他們現行的營運模式,進而改變局勢。

另一個防禦錯誤決策的方法是,進行團體辯論,以間接方式質疑決策者個人的偏見。如果決策者抱持開放的態度,補充資料和加強分析的方法可能會有效,但如果決策者較不客觀,強迫進行團體決策會比較理想。

團體辯論能否奏效的關鍵,顯然就在於要在一開始找到合適的成員加入,再營造出開誠布公的環境,讓大家得以暢所欲言。

團體成員所要依循的流程非常重要,應該思考關鍵問題,例如是否該組成不同的子團體,詳加檢視決策的各個部分,還是應該從頭到尾都交給整個團體?在必須做成決定的期限前,有多少時間可以進行討論?什麼樣的討論方式最能集思廣益,並激發多元觀點?是否要舉行專門的討論會,以徵求及評估替代構想?由誰負責質疑組織根深柢固的觀點?

要防禦決策錯誤,團體辯論非常有效,只要確定辯論進行的方式確實有用即可。就某些決策來說,方式不必太複雜,或許簡單的一對一對談就已足夠,而多數時候,正式的討論團體會比較合適。不過,要確定團體採用的流程有效且有用,不會浪費時間和資源。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上班族在求學時代都熱衷「玩社團」,開始工作後,腳步仍未停歇,呼朋引伴,持續在下班後玩社團,構築一群同好交流分享的園地,增添生活精采。

從事網路行銷的Shary就是箇中好手。她所創辦的讀書會「讀人俱樂部」,在四年內,從只是少數同好的聚會,擴大為愛書人交流互動的生活平台,不僅設有專屬的網路部落格,當翻譯書作者來台演講,出版社特別邀請他們成為協辦單位,還有遠在高雄的上班族社團,特別洽詢組成策略聯盟,一起辦活動。

「下班後,不用花太多時間投入,大家卻可從中找到不同的生活價值。」Shary戲稱自己是書童,喜歡閱讀的她,很早就萌生籌組讀書會的想法,但都只止於心動未行動,原從事媒體業務工作的她,累積了雄厚的人脈關係,四年前歷經職涯轉換跑道,努力思考如何延續人脈資本,便想到用書、人和知識,串連關係。

不容許自己當個不專業的業餘社團人,Shary很認真經營自己的讀書會,社團開始運作前,她還拜訪其他讀書會,觀摩做法。她原本就是樂於與人分享的人,每個月都會發個人電子報給親朋好友,分享近況,讀書會的資訊也透過這個電子報傳了出去。共襄盛舉的人愈來愈多,很多人都「好逗相報」,呼朋引伴,第一年就辦了百人的講座。

讀好書,不只廣結善緣,也可認識新朋友。Shary說,卸下沉重的工作包袱,回歸生活話題,大家變得親近,很多人各自帶開後,深入互動,覺得很聊得來,也促成好幾筆生意。

這四年,Shary也因此讀書會,拓展了許多新人脈。活動中,她認識許多從事網路業的朋友,對目前正負責網路行銷工作的她,受益良多。讀書會愈辦愈大,也累積個人舉辦實體社群活動的經驗,成了許多朋友辦活動時的軍師。

現在三不五時就有人認真地請教她:「如何辦一個成功的讀書會?」她也不吝傾囊相授。Shary說:「持續經營自己喜歡的社團,就會形成力量。」她很鼓勵上班族,下班後多走出去豐富生活。她近來替讀書會找書房,希望有個空間方便讀書會夥伴聚會、成長。

許多公司成立社團,鼓勵員工參加,既可以充實生活,又可以凝聚員工向心力。「安全」是台灣杜邦的企業核心,因此,公司鼓勵員工組成如駕駛安全、辦公室安全、職業健康、緊急應變等,有關安全類型社團。

四個社團原本各自營運,但台灣杜邦安全活動營主委張宏宇發現彼此辦活動時間相近,無法觀摩學習,今年便加以整合。有效利用時間和資源後,活動設計更多元化。不但請心理方面專家和公司夥伴分享EQ管理秘訣,找來松山分局長分享交通安全,最近還舉辦平甩功運動,提醒大家重視健康。

為了吸引全公司同事參加,主辦成員還設計「安全健康列車卡」,只要集滿七個章,就可獲得全勤獎獎勵。還有影片拍攝競賽,就是要讓大家能獲得工作外的額外收穫。

除了與會者有收穫,籌辦成員也有成長。「這是訓練領導力很好的機會。」張宏宇說,籌辦成員都是自願的服務者,從前在組織中,都不是扮演主持和領導的工作,透過上班之餘辦活動,試著成為活動主持人,同時訓練領導力。很多夥伴告訴他,自己從來沒有領導過一個團隊,因而獲得很好的學習經驗。

上班族組社團,除了號召同好心靈分享,也可發揮同事愛,分享彼此知識,讓聚會更具意義。

承辦托福(TOEFL)、多益(TOEIC)等測驗的ETS台灣區代表處,期許員工英語能力要到達一定標準,每人每年都要考多益,若成績未達門檻,就得進行特別加強,很多英文不好的員工,都膽心驚。

在ETS工作的Paul,相當熱心,號召英語好的夥伴,組成「多益小學堂」,每周選一天的下班時間兩個小時,擔任小老師,免費幫同事們上課。課程精心設計,以情境為框架,為了降低門檻,會先發給大家本周討論情境的相關單字,如機場通關過程,先讓大家用中文討論,再慢慢把單字用克漏字方式,穿插中文對話中,加深記憶,不時還有隨堂測驗,考驗大家是否學以致用。

「鼓勵大家犯錯,先會了再求對。」Paul現在彷彿已成公司的專職英語老師,看到夥伴從中找到學習動機,發自內心學習,沒有壓力,效果很好,他很有成就感。他說,這種另類交流,同事間增加互動機會,感情變得愈來愈好。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造的房屋最怕遭蟲蛀,白蟻的身驅雖小,每一口所能啃蝕的量有限,但日積月累之下,再高再堅實的棟樑之材,終有一日也得「俯首稱臣」,導致房舍傾斜毀損。

「人力資源」是企業重要的資源,為了讓這些珍貴的人力能效率地工作,必須找出影響工作效率的各種因素。我們且稱導致無效率工作的大大小小因素為「時間之蟲」。

時間之蟲就如同蛀蟲一般,看似微不足道,卻一點一點地消耗人們的時間,影響工作效率。由於上帝公平地給予每個人每天24小時的時間,企業人力可運用於工作上的時間有其極限,故揪出時間之蟲確有必要。

透過坊間的時間管理課程,能學習抓蟲達人獨到的效率心法,若能落實執行或改變工作習慣,能殺死部份的時間之蟲。不過,許多員工的最大困擾不在於心法,而在於不知時間之蟲位於何處。

或許是經驗不足,或許是當局者迷,或許是時間之蟲所吞噬的量過小而引不起注意,當員工不自覺或看不出問題點,也就無從對症下藥。此時,主管得助部屬一臂之力,協助部屬揪出時間之蟲。

「工作時間記錄表」是最常使用的抗蟲工具之一。主管可請部屬以半小時或一小時為基準,逐一登記自己在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內容,再透過定期匯整各項工作所需時間,尋找時間之蟲是否潛伏其中的蛛絲馬跡。

如同個人財務管理,得先從釐清個人資產暨收入支出項目做起。許多人在匯整自己的支出類別後,常常大吃一驚。因為一些不起眼的小費用,累積起來卻可能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主管可以運用自己的工作經驗,或對照比較其他人所需的時間,找出耗時之處。但也不要好高騖遠,想將大大小小的時間之蟲一次解決。建議先找出其中三隻最肥大的時間之蟲,集中火力一舉殲滅之。

找出主攻的時間之蟲後,主管可與部屬共同商議滅蟲的方法,並將這些重點提要置於案頭或電腦桌面等明顯之處。每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這些摘要一次,以便提醒自己避開或摧毀時間之蟲。

殺死時間之蟲常需要改變部屬的工作習慣,且一段時間之後,蟲蟲危機容易又悄悄復發。故主管須定期回診部屬的時間運用狀況,確認執行的確實性與結果。如果在執行上仍有困難,則須調整藥劑配方。如果已有不錯成效,則可以再拿其它的時間之蟲開鍘。

許多企業已將「提升工作效率」列為基層員工的專業職能之一,能夠晉升為基層主管者,常常是工作效率超優的抓蟲達人。成為主管之後,也得協助部屬在工作中發現啃蝕時間與效率的時間之蟲,並將抓蟲的技藝傳承下去,讓團隊中不會出現「蟲蟲危機」。

 

你準備先進行的工作,未必是可以很快完成的工作,而你認為可以很快完成的工作,未必表示你應該先著手進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是有創意的人嗎?通常你愈不用功,你的創意可能就會愈多,因為學校教的,多半是左腦。

管理學家常說人有兩個腦,左腦負責數字與邏輯,右腦掌管創意與藝術。雖然生理學家不完全同意這個講法,這仍是一個很好的粗略分類。若以此項分類來講,過去的教育太強調左腦,右腦的潛能則被忽略。而夢想、創意與快樂,同屬被忽略的右腦。

以製造業與聯考為主的台灣,教育強調左腦也無可厚非。我們喜歡know-how,因為我們要的是東西如何被製造出來。know-how是一個標準程序,能夠維持一定的品質,是重要的。但要注意的是,當有了標準答案,其他的答案就不再是標準了,因此抹殺了潛在創意。

製造業需要know-how,但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意。許多時候,知識是經過收斂後的框架,所以書念愈多的人,框架就會愈多,如果沒有辦法打破或整合這些框架,人們的創意就被限制住了。

我曾半開玩笑地跟我的EMBA學生說,你們100個學生,沒有回學校進修前,在企業的經營策略上有100種想法(也可能根本沒有想法)。當大家上完課後,如果沒有創意,就只剩一種老師教的想法。當大家都講求麥克‧波特(Michael Potter)的差異化或低成本策略,就創造出沒有差異與高度競爭的微利產業。

《藍海策略》作者金偉燦(Kim, W. Chan)提出了一個新的創意,因為他不認同波特的產業競爭分析,他認為企業如果開創一個新的產業,就根本沒有產業架構可以分析,因為在那裡沒有競爭。很獨特的想法,但是,當大家都在追求藍海時,藍海也會消失。創意常常不在於K書,而來自於靈光乍現,當遇到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說不定出去度個假,打一場球,與朋友聚聚後,就會有一些突破。人們在緊張時通常創意就會不見,所以老闆在場的會議,許多創意就會不見。

因為快樂與創意同屬右腦,通常在歡樂的時候,創意特別多。所以很多創意公司的布置色彩豐富,甚至室內裝潢成小橋流水,或到風光明媚的地方,也比冰冷辦公室更能激發創意。

沒有創意嗎?出去瘋狂一下,許多無厘頭的想法就會湧上心頭。學生時代用了太多的左腦,右腦應該多活動活動。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許多企業在研發新產品或服務時,都了解「把顧客擺在心中」、「迎合顧客就是王道」的重要性,但要確實執行這樣的理念,就必須深刻了解「顧客就是你的衣食父母」,甚至將「顧客是神」這樣的理念擺在心中。

中國生產力外聘講師顏長川認為,許多企業的思考與決策,已能轉為顧客導向,想盡辦法服務顧客,直到他們滿意為止。但這樣的觀念已經不夠了,「企業必須了解,所有的薪水都是顧客支付的,必須像父母般地侍奉客戶。」

有些行業把顧客位階提升至「王」,所謂顧客永遠是對的、顧客的話就是聖旨,因此要像君王般臣服;還有行業甚至進一步把顧客提升到「神」的至尊位階,要像神明般膜拜他們。以Wal-Mart的規定為例,任何顧客走進十呎內,就必須有人笑臉迎上前去,這就是「客戶是神」的精神。

這樣的觀念,都是在強調企業必須將「客戶滿意度」視為最高的經營原則。威寶電信總理張豐雄認為,把客戶當做王來對待,其實是服務業最基本的精神。他舉國內電信產業為例,當顧客不滿意電信資費,業者就必須全力改善;不滿意電信附加功能的服務,就要想辦法突破,企業的經營方向,可以打破企業既定的規範或產業原有的準則,但絕對不能違背客戶的需求與意見。

他還強調,老企業經常因為過去的經驗法則和舊的市場行為,去擬定經營方向或服務,但想把客戶當神、當王來對待,應該要提早發現顧客的需求。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說:「修正產品或服務內容來滿足客戶,是後知後覺;如果能做到先知先覺,提前開發來服務顧客,這是『顧客是王』的服務精神。」

顏長川還認為,服務業只做到讓顧客滿意並不夠,必須在細微處讓顧客感動,甚至「撼動」。他表示,感動大部分是因別人的故事而起,撼動則多了一分自身的刻骨銘心,企業主用「志工企業家」的抱負去撼動顧客,才算真正達到「顧客是神」的服務理念。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菇農在培育香菇時,會故意把香菇包倒置,也就是把每個香菇包的上頭倒置壓放在地上,來影響香菇的成長。

這樣放置數天後,尚待發芽的香菇菌,在香菇培育包內會感到死亡的壓力,於是在菇農把菇包扶正時,香菇便會在最快的時間冒出來。

【心得分享】

這就是「置於死地而後生」、「生於憂患」的最佳寫照。

「安逸的環境、舒適的成長背景,毫無壓力的生存空間」,是逼不出英雄好漢的!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什麼需要談判?談判在生活中無所不在,買賣商品想要拿到好價錢需靠談判,想要老闆加薪得有高明的說服力,預算不足要廠商降價合作,也得先講出對方認同的理由。
       談判不只是外交官的必備技能,也不是只有高階主管才需要,愈是在不確定的年代,談判技巧愈重要。透過談判不僅能化危機為轉機,尋找共贏局面,甚至能讓競爭對手變成策略夥伴,開創新市場新機會。
談判前的準備
       口才可以靠訓練養成,談判也一樣有方法可循!上談判桌前,蒐集資訊、掌握籌碼;上了談判桌,了解對手心理和條件動態,再加上一點交涉技巧,談判就能無往不利。
釐清2 核心問題+營造3優勢
       談判想要贏,談判前的準備相當關鍵,首先必須釐清兩個核心問題。
1 確認主題:確認談判主軸是什麼?例如,談的是錢、關係,還是市場?問題精確,才能開始談。
2 目標明確:要知道哪些是你不能讓步的?哪些是有很好,沒有也能接受?哪些是可以拿來建立與談判對手的友善關係?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嚴重災情,當務之急並非指責或究責,而是全力救災及後續安置與重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從此刻起,徹底落實危機的預應及演練,全力避免危機與災難於未來重演。

《透視危機》一書指出包括911恐怖攻擊事件及恩隆案等,都是可預期的危機,更何況台灣地處海島型氣候,颱風頻仍,加上地球暖化導致全球氣候極端變化,所有可能產生的災害,不也都是可以預期的嗎?唯有多做預應性的危機管理,始能將損害降至最低。

危機管理包含危機評估、預防偵測、危機演練、危機處理、檢討分析、修正步驟等,是一PDCA(計劃、執行、查核、行動)的循環流程。面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危機狀況,以危機評估模式進行分析及偵測作業,針對主要危機缺口,加強軟、硬體及應變組織的補強。多數危機發生時大多有預兆,藉由定時偵測、發掘徵兆、擬定計畫、審慎演練,加強危機管理共識,預防作業進行得愈徹底,處理的速度與成效就愈能夠提升。

舉例來說,颱風來臨可能發生的情況,包括電路損壞、淹水、橋樑斷裂、道路坍方、土石流等,分析各種可能發生的情形,事前進行預防及救災演練。由於環境時刻在變化,變化不一定符合預設的情境,應變計畫不能一成不變,將危機應變計畫的各項要素加以模組化,建立預警系統,早期發現變化及風險,靈活調度以彈性因應各種變化情境。

危機應變計畫必須重視及徹底落實演練,定期檢測資訊管道是否暢通、資源儲備是否完善。再好的計畫如沒有實際操作演練,將淪為紙上談兵,關鍵時刻恐無法發揮預期效用。平心而論,過往政府與民間在各項防災與救災的實際演練上確實較為欠缺,值得檢討與改進。

「心」是一切作為的動力,心存僥倖,缺乏危機意識,是最大的危機。「時間還久」、「應該不會有問題」、「到時再說」等碰運氣的心態或期待老天眷顧的念頭,都是不切實際且危險的想法。唯有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預應危機,落實演練,從國家、社會、企業到個人,都應積極關注與實踐。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年營業額10億元以上的公司,每月可能有1億元的應收帳款,若逾期應收帳款比例是20%,代表公司每月都有2,000萬元的資金沒有到位。

任何一個人被拖欠了2,000萬元,可能急得跳腳、想盡一切辦法追討,但是在層層分工的企業組織中,逾期帳款的控管機制,經常十分薄弱。

應收帳款的控管必須從提升管理意識做起。將「逾期應收帳款金額/比例」和業務單位、財務單位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連結,金額愈高、帳齡愈長的逾期帳款,必須由愈高層級的主管親自涉入負責,並設定、追蹤處理進度。

其次,業務人員對逾期狀況的掌握,如果流於口頭或郵件的回報,主管及相關單位無法有效管理及協助。以報表的方式詳細紀錄造成逾期的原因,並定期更新予業務主管及財務人員,組織才能採取有效的行動。

例如,當海關文件的延遲已經占逾期原因相當比例時,就必須主動召集運籌單位檢討,從作業流程、文件管理的改善來根本解決;或者,若客戶拖欠貨款經常是因為財務狀況不穩定所造成,就必須回頭檢討交易信用額度的設定是否合理,業務單位是否為了接單而沒有確實遵循。

最後,是整個應收帳款管理流程的「暢流」。

業務和財務人員是否定期共同核對帳款報表,業務助理是否有標準機制(郵件、傳真)主動通知逾期客戶,所有客戶的付款窗口、付款日期是否充分掌握,逾期帳款管理指標(逾期比例、應收帳款周轉率)是否在經營會議中受到重視。

每一個流程執行力的優劣,串連起來就形成財務報表上最終的結果。

不管從事任何型態、任何規模的生意,錢收得回來才是真功夫,也才算是完整交易流程的結束。

做為公司火車頭的業務單位,在不斷開發新客戶、新訂單的同時,別忘了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已完成了每一筆交易。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服」可說是讓人們認同你的觀點的一種藝術,也是讓人們聽信於你的一種能力。 ~銷售大師羅傑.道森

多數的上班族從小很少得到「溝通」的訓練,更不要說是去做正式的「談判」或「說服」的表達。

談判,通常是擺在「我贏你輸」的目標。

溝通,通常是創造「雙贏」的局面。

說服,則通常處於善意的、建設性的提議,但決策權仍在對方。

什麼情況下,上班族需要做到「說服」的動作呢?

例如:明明看出主管的一項決策有疏失,這時要如何去提醒、去說服呢?

例如:明明客戶有購買產品的意願,可是卻遲遲不下訂單,這時要如何「臨門一腳」促成好事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