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台灣股價指數突破八千點關卡,同時,行政院經建會發布十一月台灣景氣指標,其中的景氣對策信號,亮出代表「景氣有過熱之虞」的「黃紅燈」。在「股市是經濟櫥窗」概念下,原本兩相印證,但弔詭的是,景氣燈號卻受到不小的質疑,甚至有強烈的「過時」、「失真」之指責。這樣的批評是否有理,景氣燈號果真「失真」了嗎?
攤開過去一年多來的景氣對策信號,二○○八年八月掀起全球金融海嘯,全球經濟陷入一片悽風苦雨,經建會的景氣燈號在該年九月隨即就亮出代表不景氣的「藍燈」,而且綜合判斷分數由上月的十八分大減六分為十二分,此後一直持續維持九個月之久的藍色憂鬱。在二○○八年十二月和二○○九年一月還曾盪到谷底,這兩個月的綜合判斷分數都是「最低分」九分。二月和三月小升一分為十分,到了六月,竟然大增五分,為十七分,正好站上「黃藍燈」區,而七月和八月又小升一分,正式「進入」黃藍燈區,顯示台灣經濟觸底反彈。九月再小升二分為二十分,已接近黃藍燈區上限,而十月竟一口氣增加六分為二十六分,一舉躍入代表穩健景氣的「綠燈」。沒想到十一月出現暴衝,綜合判斷分數大增十一分,大躍進至代表「景氣有過熱之虞」的「黃紅燈」上限,看來十二月有望邁入「代表景氣過熱」的「紅燈」區。
由這段一年多來的景氣對策信號和綜合判斷分數之變化,可以用「大震盪」來形容。先是急速向下,在底部停留半年後,接著又快速上衝,這種「下洗上沖」的「反常變動」,正是大衰退、大蕭條期的正常反映。其中的一大推波助瀾力量,就是各國政府的「印鈔救市」政策,以及政府「創造有效需求」政策的傑作,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金融泡沫,不是「市場的自然調節」。
經建會官員很小心的解釋此種暴衝現象是「去年此時是台灣景氣最差的時候,百年難得一見金融風暴造成的衰退是全面性的,與一九九八年、二○○二年局部衰退不同,因此,儘管燈號跳得很快,只能說是跌深反彈,不宜解讀為景氣過熱。」應是可以接受的說法,只有最後的「不宜解讀為景氣過熱」有待商榷。
若以「資產炒作」或「金融泡沫」作為景氣過熱的同義詞,則經建會的景氣燈號的大躍進,其實正是赤裸裸的反映呢!當前「錢太多」、「游資氾濫」已是公開說法,只是分配極不平均,集中在大炒家手上。其實,全球有識之士早就提出「二次金融風暴」、「二次衰退」的警告,而經建會的景氣指標正是提供印證。所以,景氣對策信號並未失真,也沒有過時,但此時當然還不是各行各業都能夠翻身、更不是就業得以改善的時候,諸多庶民們感受不到景氣大好也是很正常的!
最後要提醒注意的是,經濟景氣的上下循環波動本是常態,所謂的「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差可形容。但激烈的波動就是「變態」,而大衰退、大蕭條、大風暴的出現就是變態,一旦出現,必須經過一段時期的震盪調整,人們也須付出重大代價,絕不可能雲淡風輕。問題在於,讓市場自然調整較快回復常態,還是政府大力干預?我選擇前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