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別費案二審維持無罪判決,短線政治不確定因素減少其一,激勵法人買盤回流,市場引頸企盼元月行情。法人認為,今年修正最深的IC設計族群,在員工分紅費用化「錯殺聲中」告一段落後,預期元月若有資金行情,則該族群將是大盤攻擊指標。

     過去三年IC設計股平均本益比波動區間約在14至20倍之間,今年七月因法人認養而大幅飆高至26倍,之後因台股大幅回檔、員工分紅費用化即將實施的衝擊崩跌,目前平均本益比已降至14倍左右的歷史低檔區。

     平均本益比降至歷史低檔區

     此波分紅費用化的衝擊極深,主要是因為IC設計股的分紅稀釋獲利比重最高所致。以過去年三年IC設計股以費用化方式回推,因員工分紅平均稀釋獲利高達三成至六成,像是聯詠、聯發科、瑞昱、茂達就在三、四成之間;致新、安國、創意則四、五成水準;更高的則以矽創、立錡為代表,其近三年之平均稀釋率高達逾五成。

     若以國外員工分紅已費用化的狀況來看,包括Qualcomm、Sandisk、n-Vidia等一線IC設計大廠預估本益比約在18至22倍之間,反觀國內IC設計股在此波股價大幅修正後,預估本益比已降至14倍的相對低檔水準,投資價值漸漸浮現。

     日前IC設計龍頭聯發科宣布員工分紅費用化稀釋比例以25%為上限,相較市場預估三成以上之水準為低,也為其他IC設計股立下門檻,法人認為IC設計族群之稀釋獲利比例應會較此水準為低。

     外資多以「短空長多」看待

     不過若以較穩健保守原則、假設該族群皆以25%的稀釋比例計算,則包括聯詠、盛群、瑞昱、聯發科、迅杰、松瀚、富鼎、矽創、類比科等08年預估本益比皆在15倍以下,屬歷史相對低檔區間。

     法人強調,新制實施以後,由於EPS受到分紅費用化影響而降低,同樣的本益比目標、目標價將下降,但新制的EPS是實的,不像過去要先分紅完,才輪到股東拿股利,所以本益比具有上修空間,因此外資多以「短空長多」來看待費用化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